東亞豆粉蝶

東亞豆粉蝶

通過室內飼養觀察研究東亞豆粉蝶幼期各蟲態與發育歷期,結合野外觀察生活習性與行為等,以明確東亞豆粉蝶生物學特性。室內飼養結果表明,東亞豆粉蝶在南京地區室內飼養條件下,卵期為6~7 d,幼蟲期為25~31 d,共有5齡;蛹期約為8~12 d,世代重疊嚴重。野外寄主野豌豆等豆科植物,幼蟲以葉片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東亞豆粉蝶
  • 拉丁學名: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鱗翅目
  • 亞目:錘角亞目
  • :粉蝶科
  • 亞科:黃粉蝶亞科
  • :豆粉蝶屬
  • :東亞豆粉蝶
  • 學科:生命科學
簡介,分類,特徵,寄主,分布,種名分歧,

簡介

雄蝶翅正面黃色,前翅外緣寬闊的黑色區中有黃色紋,中室端有1個黑色點:後翅外緣的黑色條紋多相連成列,中室端的圓點在正面為橙黃色,反面為銀白色,外有褐色圈雌蝶翅白色,斑紋同雄蝶。據新資料研究,國內斑緣豆粉蝶僅分布於新疆、甘肅、青海等省(區).其他各地鑑定為斑緣豆粉蝶的這個種實為東亞豆粉蝶。

分類

界:動物界Animalia Linnaeus, 1758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Latreille, 1829
綱:昆蟲綱Insecta Linnaeus, 1758
目:鱗翅目Lepidoptera Linnaeus, 1758
總科:鳳蝶總科Papilionoidea P. A. Latreille, [1802]
科:粉蝶科Pieridae Duponchel, 1832
屬:豆粉蝶屬Colias Fabricius, 1807
種:東亞豆粉蝶Colia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

特徵

雄蝶體長17~20mm,翅展44~55mm;雌蝶體長15~18mm,翅展46~59mm。體軀黑色。頭胸部密被灰色長茸毛,頭及前胸茸毛端部紅褐色。腹部被黃色鱗片和灰白色短毛,腹面色較淡。觸角紅褐色,錘部色較暗,端部淡黃褐色。複眼灰黑色,下唇須黃白色,端部深紫色。足淡紫色,外側較深。翅色變化較大,一般為黃色或淡黃綠色,前翅中室端部有1黑斑,外緣為1黑色寬頻,帶中中室有1列形狀不規則的淡色斑,Cu1與Cu2脈間色斑較大,M3與Cu1脈間缺淡色斑。後翅中室端部有一橙色斑,端帶黑色模糊。
東亞豆粉蝶---雌東亞豆粉蝶---雌

寄主

豆科植物:苜蓿Medicago polymorpha,紫花苜蓿M.sativa,紫雲英Astragalus sinicus,紅車軸草 Trifoliumpratense ,列當Clover spp等。
寄主---紅車軸草寄主---紅車軸草

分布

種名分歧

東亞豆粉蝶常被處理為斑緣豆粉蝶Colias erate (Esper, [1803])的亞種,稱為斑緣豆粉蝶東亞亞種。《中國動物志·粉蝶科》承認其種級等級,並記述了3個亞種,即指名亞種C. poliographus poliographus Motschulsky, 1860、中華亞種C. p. sinensis Verity, 1911和台灣亞種C. p. formosana Shirozu, 1955,其中中華亞種和台灣亞種分別對應於《中國蝶類志》中的斑緣豆粉蝶中華亞種和台灣亞種。
武春生先生給出的豆粉蝶屬檢索表、斑緣豆粉蝶的描述和附圖來看,《中國蝶類志》中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的照片似乎也應是東亞豆粉蝶,因為該標本前翅正面外緣黑帶中也有黃色斑列,而按武先生的說法,斑緣豆粉蝶前翅正面外緣黑帶中是沒有黃色斑列的;從分布上看,斑緣豆粉蝶在國內僅分布於新疆和西藏,而東亞豆粉蝶的分布則廣得多,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台灣。《中國蝶類志》上“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的標本采自黑龍江和江蘇,也不是武先生所指的斑緣豆粉蝶的分布地。然而奇怪的是,在《中國動物志·粉蝶科》里,仍將其作為斑緣豆粉蝶指名亞種進行了引述,不免讓人疑惑。
斑緣豆粉蝶斑緣豆粉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