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立武

杭立武

杭立武(1904—1991),安徽滁縣(今滁州)人。1923年畢業於金陵大學,1929年獲英國倫敦大學博士學位。歸國後受聘為中央大學政治系教授兼系主任。1931年轉任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達十數年。其間並創立中國政治學會及中英文協會。抗戰期間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美國聯合援華會會長。1944年任教育部常務次長。兩年後調政務次長。1949年出掌教育部。1991年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立武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安徽滁縣(今滁州
  • 出生日期:1904年
  • 逝世日期:1991年2月26日
  • 畢業院校:金陵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

人物簡介

杭立武(1904年—1991年2月26日), 教育家、政治學家,政治家、外交家、社會活動家。生於安徽滁縣(今滁州),祖籍浙江杭州

人物生平

杭立武於1903年1月26日生於安徽滁縣(今滁州)祖籍浙江杭州。他的啟蒙教育是在父親開設的學館中接受的。1913年,他進入滁縣的一所教會學校,不久又考入南京金陵大學附屬中學,1919年畢業後直升金陵大學(1952年合併於南京大學)文學院,1924年畢業。次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安徽省公費留學名額,赴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深造,期間受拉斯基教授(Harold Joseph Laski)鼓勵,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擔任名譽研究員,獲碩士學位後返英倫繼續學習,1929年獲倫敦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旋迴國,1930年被聘為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政治系教授,曾兼任系主任。經楊杏佛推薦,又受聘為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特約研究員。1931年4月,中英庚款會於南京成立,經楊杏佛、梅光迪推薦,杭任中英庚款董事會總幹事。杭還於1933年在南京創辦中國第一個帶國際性的文化交流組織——中英文化協會,此後中法、中比、中瑞、中美等文化協會亦相繼成立。1932年創立中國政治學會併兼任總幹事,直至1953年第四屆年會時才卸任;1973年他返回台灣後,又被學會選為理事長;1980年被推為學會名譽理事長。抗戰爆發後,杭除擔任蔣介石與英國駐華大使及邱吉爾首相駐華私人代表魏亞特(Gen.Sir.Curton do Wiart)的聯絡員外,還受命護送珍藏於南京朝天宮的中央、故宮兩博物院的中國歷代文物至四川。抗戰期間,他還任國民參政會參議員、美國聯合援華會會長。1944年12月任國民政府教育部常務次長,1946年轉任政務次長,1949年任教育部部長。1948年開始負責運送國寶到台灣。
杭立武
杭立武杭立武
1949年後到台,曾籌建台灣故宮博物院。國民黨敗退台灣後不久,美國紐約教會聯合會決定在台灣設立一所教會大學,於1951年6月派美國奧柏林學院前神學院院長葛蘭翰博士(Dr Tbomas W.Graham)為代表,偕同該會執行秘書芳威廉博士(Dr William P.Fenn )抵達台北,與時任教育部長的杭立武商討,正式成立“基督教大學籌備處”,杭為主任。葛蘭翰、蔡一諤、蔡培火、黃彰輝、誠恩慈、狄卜賽夫人(美國)、安德森(英國)、明有德博士(加拿大)等為委員,徐可熛為執行委員,展開工作。最終學校經羅家倫提議決定定名為東海大學,作為大陸十三所教會大學之延續,學校於1955年正式開學。經杭努力,還成立了行政專科學校(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前身)。1956年起歷任中華民國駐泰國、寮國、菲律賓及希臘諸國大使,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會議首席代表。1965年發起成立“亞洲與世界社”(AWI)。其間改組“港澳之友會”為“中華港澳之友協會”,協助港澳同胞繼續擁有自由權益;同時積極維護爭取台灣原住民權益。1972年任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任。1979年創立“中國人權協會”。1991年2月26日逝世。
杭立武一生歷任教育、文化、外交、社團等各方要職,晚年仍積極不懈地從事國民外交、保障人權和救助難民等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