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效祖

杭效祖,無線電技術專家,航天標準化技術的重要開拓者之一,兩航起義主要領導人之一。早年從事無線電技術研究工作,主要專長在於航空無線電及航空儀表和特殊控制設備方面,曾組織領導某空空型號分系統的測繪與反設計工作,負責創建七機部708所並組織制訂了中國第一批航天技術標準,參加組建航天部綜合技術研究所的領導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杭效祖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杭縣
  • 出生日期:1913年9月19日
  • 職業無線電技術專家
杭效祖的一生,生平經歷,學習經歷,工作經歷,主要貢獻,

杭效祖的一生

1913年9月19日 生於浙江省杭州市杭縣。
1930~1934年 杭州國立浙江大學高工電機科畢業。
1934~1934年 杭州浙江省電話局廣播電台實習。
1934~1940年 歐亞航空公司(上海、昆明、香港)從機械員到機械員領班。
1940~1941年 柏林德國漢沙航空公司實習,德國航空學校航空電信專業,實習員。
1941~1945年 德國西門子總廠研究院真空管研究所(柏林、維也納)任研究工程師
1945~1946年 維也納被蘇軍解放,至瑞士休養。
1946~1949年 中央航空公司(上海、廣州)電信總工程師兼電訊課長。(1947年兼偽民航局專門委員並赴美國民航局考察。)
1949年11月 隨中國、中央兩航空公司在香港集體起義回國。
1949~1951年 軍委民航局電訊廠電訊總工程師兼廠長。
1951~1952年 軍委民航局電信處電訊總工程師兼副處長、廠長。
1952~1954年 軍委三部天津實驗工廠廠長。
1954~1957年 軍委三部天津實驗工廠副廠長。
1957年4月 整編至第二機械工業部。
1958~1965年 國防部五院二分院,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設計部副主任。
1965~1989年 歷任708所所長、副所長兼總工程師、技術顧問。
1989年5月 在北京因病逝世。

生平經歷

學習經歷

杭效祖,1913年9月19日出生於浙江省杭縣,自小家境貧寒。童年的杭效祖就讀於杭州杭縣縣立第四國小擔任級長,成績優異。後人杭州浙江省立第一中學國中部。1928年起,學校內安裝的一台收音機,引起了他學習無線電的興趣,開始愛好無線電。由於自中學時期就有著強烈的求知慾和學好技術的願望。1930年7月,他考入杭州國立浙江大學高工電機科後,在3年的學習生涯中,讀書用功,經常在學校實驗室鑽研技術,成績優異,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器重,並擔任了電機班的學生幹事和學生會的主席。因家境貧寒,生活清苦,他經常利用課餘時間替無線電電料行修收音機掙點收入,用以貼補上學所需書籍儀器等費用。高工時期曾參加學校內的義勇軍打過陳布雷,抵制日貨時參加過浙大學生管制杭州最大的高義泰布莊、檢查日貨等學生運動。

工作經歷

1934年6月畢業後到杭州浙江省電話局廣播電台實習。1934 年9月入歐亞航空公司任機械員,曾先後調往北京、漢口、西安、昆明、香港等地。1939年調往香港為工廠專門研究仿製德式定向器。因技術好,1940年11月由公司派赴德國柏林,在德國漢沙航空公司實習,後去德國航空學校航空電信專業學習。1941年8月為多學技術,考進德國西門子總廠(柏林)研究院任真空管研究所研究工程師。1943年該廠被炸而遷往維也納。在德國的幾年裡專門從事利用微波、雷達等新技術自動控制飛機的設備研究工作,增長了見識。1945年12月維也納被蘇軍解放,與幾個留奧同學至瑞士修養。1946年取得國民政府交通部派赴英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出席航空電訊會議的代表資格,後在法國巴黎等待。因開會日期一再延遲,地點不確定,經費又未撥來,等待了許久,便於1946年秋回國任中央航空公司(上海、廣州)機航組電訊組電信總工程師兼課長。1947年兼南京國民政府民航局專門委員並赴美國民航局考察,專門學習新型航空電子設備的研製和使用。1949年11月在香港隨中國、中央兩航空公司在香港集體起義回國。他目睹國內交通恢復、經濟穩定、工業發展以及黨員們刻苦耐勞的精神與工作作風,思想上受到深深感染,覺得自己技術救國的理想將得以實現,堅定了報效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決心。
1949年11月任軍委民航局電訊廠電訊總工程師兼廠長。1951 年任軍委民航局電信處電訊總工程師兼副處長、廠長。1952年7月任軍委三部天津實驗工廠廠長。1954年10月任軍委三部天津實驗工廠副廠長。1957年4月整編至第二機械工業部。1958年調赴國防部五院二分院,開始從事航天事業,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62年3月30日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二設計部技術副主任,負責地空飛彈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1963年10月12日批准授予技術上校軍銜。1965年改為第七機械工業部後,鑒於標準化地位的重要性,經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推薦,1965年6月1日被任命為708所所長,負責創建708所。1978年3月任七機部708所副所長兼總工程師。1979年任七機部708所所長。1982年2月任七機部(航天部、航空航天部)708所技術顧問。1989年5月在北京因病逝世。

主要貢獻

杭效祖一直鑽研技術,以科學家和技術專家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他具有較高的外語水平,曾掌握德語、英語、俄語、法語、義大利語,尤以德語和英語為擅長。他為人坦率直爽,與同志之間關係密切、不擺架子,熱心幫助同志。1962年3月30日經劉亞樓、劉有光等集體推薦,杭效祖擔任國防部五院二分院第二設計部技術指揮員和副主任,負責地空飛彈控制系統的研究設計工作,組織和領導了某空空型號分系統的測繪與反設計工作。1965年,負責創建七機部708所。由於標準化工作日漸重要,部批准在原國防部五院科技部標準化處基礎上組建成立七機部708研究所,直屬部領導,並在業務上指導各院標準化處、設計部(所、廠、站)的標準化室。考慮到標準化工作起步的重要意義,經錢學森推薦,同年6月1日,他服從安排擔任708所所長職務。任職期間組織制訂了我國第一批航天技術標準。
1971年12月31日,為適應科研生產的需要,七機部黨核心小組決定恢復708所,並擴大了業務範圍,杭效祖被任命為所籌建領導小組成員和技術領導,參加組建708所的領導工作。1974年,他與陳瑞起一起主持了首次部標準審定會,會議審定了螺紋刀量具部標準25個,指導性技術檔案12個,對國家標準的補充修改1項。1982年1月16日被任命為708所技術顧問後,他仍關心所的建設和發展,為航天事業繼續發揮著自己的作用。1982年5月8日至5月24日,中國派代表團赴聯邦德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航空航天技術委員會緊固件分會(ISO/TC20/SC4)。因標準化人員中極少有學德語的,經部研究決定派杭效祖以北京機電標準化研究所技術顧問兼高級工程師身份加入中國代表團(任代表團技術顧問)參加會議。
當時他已年近70歲,雖然無病,體力終究衰退,雖然出國需要經過17小時的長途旅行又要受到時差的影響,他仍堅決執行任務。因為第一次參加國際性會議,事先不完全了解內容,檔案不全,出國前與同行的同事做了儘可能的技術工作和事務工作準備。出國後他和同行的人員事事商量共同行動,保證了自始至終地參加國際會議,達到了我國派團參加會議的預期目的。他在工作中不辭辛苦,為了充分利用在國外的時間並儘快進人工作狀態,不但參加正式會議,而且參加了兩天的制訂標準工作組會議。正式會議決議時能及時準確地對每項決議進行表態。會上雖然時間有限,爭論很激烈,仍儘可能利用機會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既重視在正式會議上發揮作用,而且在會場外充分發揮過去整個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聯邦德國學習和工作經歷,和聯邦德國代表進行了更多的溝通,得到了代表的肯定和支持,為今後工作開展提供了有效渠道。由於他的為人、在技術方面的追求和在國防科研事業上取得的成績,至今仍得到很多老科技人員的尊重和推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