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廣雲

杜廣雲

杜廣雲,1961年10月生,先後畢業於南召師範學校、南陽師院。1981年9月至今在河南省南召縣留山鎮大溝國小任教。先後被評為“南陽市十大新聞人物”“河南省十大教育新聞人物”“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候選人、“感動中國”候選人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杜廣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61年10月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南召師範學校
  • 主要成就:“感動中國”候選人
簡介,主要事跡,人物自述,人物言論,社會評價,

簡介

杜廣雲是河南省南召縣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師。1990年,杜廣云為修理校舍落下了半身不遂。20多年來,杜廣雲依然以殘疾之軀屹立三尺講台,為滿足山里孩子們求知的目光;杜廣雲的妻子李正潔則用堅實的脊梁背著他,日復一日行走在家到學校的3公里山路上。李正潔背起丈夫,也肩負起山村幾代人讀書的希望。
杜廣雲坐在板凳上給學生指導功課杜廣雲坐在板凳上給學生指導功課

主要事跡

1981年,19歲的杜廣雲高中畢業,來到大溝村國小擔任民辦教師。大溝村地理位置偏僻,以前公路和電都不通,教師連住的房子都沒有。當時大溝村識字的只有9人。此後的十年里,月薪僅6.5元的他,樂呵呵地當著孩子王。1990年夏天,一場暴雨淋塌了學校的土坯房教室。暑假,村里集資蓋新教室,杜廣雲跑前跑後,搬磚拉石。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雨襲來,杜廣雲全身都淋濕了。當天傍晚,勞累過度他突然感到體力不支,一頭暈倒在工地上。經過一天一夜的搶救,杜廣雲終於甦醒過來,卻發現自己的左半身失去了知覺。看著學生,杜廣雲很難過,往後可怎么去上課啊?深深懂得丈夫心思的妻子李正潔說道:"你是教書的,不能耽誤給娃子們上課。你不能走,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到講台上去。"
李正潔背著杜廣雲過河到學生家中家訪李正潔背著杜廣雲過河到學生家中家訪
從1990年9月1日開始,夫婦倆每天的生活都是這樣度過的:大清早,李正潔起來做好飯,叫醒一家四口,吃過飯,背起丈夫上路,一路上跋山涉水趕到學校,把丈夫安置好,再向幾個大一點的學生叮囑幾句,又得抓緊時間趕回家,那兩畝多地還在等著她打理。從家到校往返6公里,這個普通的農婦天天如此,一背就是17年,山路走了2.7萬公里。其間摔了多少次他們也已記不清了,但李正潔卻摔出了技巧,只要一摔跤,她都儘量摔到底下,用自己結實的身體替丈夫墊住硌人的山石。杜廣雲76歲高齡的老父親也總是在雨雪天氣過後,趕往兒子去學校的路上,清掃積雪,鋪墊道路。老人知道,把路修得儘可能平整些,讓兒媳婦背起兒子走得儘可能順當些。這段山路,老人一修也是17年。
作為中國基層最小的教育單元,大溝村國小承載了大溝村附近幾十里的500多戶人家的希望,很多家庭兩代人都是杜廣雲的學生。杜廣雲說,大溝村的孩子們離不開他,他也離不開孩子們。只要大溝國小存在一天,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他也要繼續做下去。 然而,妻子的日夜操勞,杜廣雲看在眼裡,卻疼在心裡。他不好意思地告訴記者:"最艱難的時候,正潔一直咬牙堅持著,我卻差點打退堂鼓……"面對賢惠的妻子,杜廣雲總是嘆道:"大溝國小,其實就背在我媳婦的脊樑上啊!"
2006年底,學校新蓋了兩間教室,杜廣雲搬進了空出的舊教室,李正潔不需要每天再背著丈夫上課了。現在,夫婦倆最大的願望是:學校能再多建幾間校舍,好留住新來的老師。杜廣雲還想再給學校添一根旗桿,也能像電視裡那樣,讓孩子們唱國歌升國旗。 建校二十多年來,大溝國小的代課教師換了一茬又一茬。最終只有杜廣雲堅持下來。17年風雨無阻,杜廣雲在妻子的背扶下從未耽誤過一堂課。今年4月國家"普九"驗收,大溝村的528口人當中,解放後出生的青壯年已全部達到國小以上文化水平。世代沒走出過大山的大溝村村民的後代,有的上了中學、大學,其中有一人還成為中直機關國家公務員。
一對夫妻支撐的學校
看著妻子每天除了背自己上課,還要乾農活、料理家務、照顧兩個孩子,杜廣雲嘴上不說,但心裡常想:“妻子跟著我算是受盡苦頭了。”
妻子李正潔背著丈夫杜廣雲去上課妻子李正潔背著丈夫杜廣雲去上課
有一年,左思右想,杜廣雲終於痛下決心,“不能讓她跟我這樣受一輩子罪——離婚。”拗不過丈夫的李正潔,用腳踏車拉著丈夫來到留山鎮民政所。民政所的工作人員看著他們相互攙扶的恩愛樣兒說:“沒見過這樣來離婚的,趕緊回家吧。”李正潔笑著回憶當時民政所人員調解他們兩人的情形。她很理解丈夫的心情:“風波過去了,他也就平靜了。”
心裡踏實了,杜廣雲更將全部時間和心血放在教書上。他認為,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也是給妻子的最大回報。為了給學生們傳授新知識,杜廣雲常常從報紙上、材料書上收集各種新的教學知識和技巧,千方百計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此外,杜廣雲和李正潔常常扮演學生父母的角色。現在,就有兩名學生因為家離學校太遠,吃住都和他們在一起。夫妻倆給學生煮茶、做遊戲,多年來一直堅守在學校,大溝村國小儼然成了兩人共同支撐的“夫妻國小”。
大溝村地理位置偏僻,以前公路和電都不通,老師連住的房子都沒有,沒有老師願意來教學。多年來,與杜廣雲在一起教書的同事有十幾個,大多幹了一個學期或一年就走了,而杜廣雲在妻子的幫助下,一直堅守在課堂上。留山鎮中心學校校長冀守攻說,多年來,國家9年義務教育普及驗收,大溝村國小一直保持著100%的入學率。去年高考,杜廣雲教過的4個學生考上了大學,今年有4個學生考上了專科學校。
2006年底,學校新蓋了兩間教室,杜廣雲搬進了空出的舊教室,李正潔每天不需要再背著丈夫上課了。為了照顧家,李正潔每天白天到學校給丈夫做飯,晚上還要趕回家。夫妻二人相互背扶著跋山涉水的日子過去了,而幫助山里孩子通過知識改變命運的生活則仍然在繼續……

人物自述

這裡山路彎彎,群山巍峨,村民們居住分散,全村500多口人散居在方圓二三十里的溝溝嶺嶺。1981年9月前,這裡從來就沒有辦過學校。這裡的學生要么到山外上學,要么乾脆不上學。1981年,村里組建國小,村幹部找到剛剛高中畢業的我,我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去縣機械廠當契約制工人的機會,回村當起了民辦教師,走進了這所道路不暢、電燈不亮、沒有住房的偏僻山村國小。
杜廣雲在輔導學生杜廣雲在輔導學生
1990年8月23日,由於過度勞累和暴雨淋打,我突然暈倒在修建教室的工地上。經過搶救,落下半身癱瘓,不能行走,生活不能自理。當時全校只剩下我一個教師。“馬上開學了,學校沒有教師怎么辦?”我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妻子看出我的心思,想出了一個既笨又實用的方法——背我去學校。
每天都得讓妻子背著去講課,眼看著她腰、腿都出了毛病,我也想過放棄,但我做不到。我已經虧欠了她,不能再虧欠了這些娃兒們。雖然我們這裡落後,但娃兒們的求知慾可強了。在我偏癱後,娃兒們見我在課堂上艱難地來回走動著給他們輔導,都說:“老師,你別走動了,有啥我們到你跟前問。”娃兒們這樣懂事,我咋忍心不教他們?
32年,我既是老師,又是校長,學校面貌不斷變化,從1981年兩間茅屋到1990年5間瓦房,2009年又變成9間平房,購置了圖書,調來了教師,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100%,畢業率100%,順利通過省“兩基”驗收,全村先後15人考上大學。但我心裡還是充滿了歉疚:我的能力太有限了。如果環境好一些,如果我的水平再高一些,這些娃兒們的基礎打得更紮實些,他們今後的路就會更寬。比如英語這門課,我只能教他們認認字母,進行一些簡單對話,和城裡的學校比,顯然他們已“輸在了起跑線上”。唯一能夠寬慰自己的是:我已盡力了。

人物言論

大溝村是留山鎮最偏最窮的地方,自建校起先後來過20多位教師,但在這裡沒待多長時間就走了。現在我們最大的願望是能有年輕教師來這裡任教,讓這裡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社會評價

1.大溝國小教師屈新奇:如果學生沒有按時到校,他馬上會給家長打電話詢問;學生有個頭疼腦熱,他就趕緊讓學醫的女兒過來看看;誰家孩子的父母有事兒,跟杜老師說一聲,孩子中午飯就在學校跟著他吃了。他關心孩子勝過關心他自己。
2.學生家長賈向陽:他們夫妻倆都是好人。沒有杜老師,俺的娃上學都不知道咋辦;沒有李大姐,村裡的學校真不知道會成啥樣。
3.四年級學生閆娟:杜老師,您對我們的關愛,就像媽媽的關愛一樣,時刻圍繞著我們。您對我們嚴格要求,讓我們改掉了很多壞毛病。您在課堂上給我們講的道理讓我們心悅誠服,化作自覺行動。這就是您留在我心中的可親可敬的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