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小英(明末烈女)

杜小英(明末烈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杜小英(1639~1654)字湘娥,湘西辰沅(今湖南省)人,明博士元杜偕女,少聰慧,有才華。其舅父教以詩詞歌賦。清順治十一年(1654)秋,為清兵所擄,獻於曹姓將軍,行至鸚鵡洲,抗志不辱,伺間投江而死。

基本介紹

  • 本名:杜小英
  • 字號:字湘娥
  • 出生時間:1639
  • 去世時間:1654
人物簡介,相關文獻,現存詩作,

人物簡介

有說杜小英的屍體逆流而西,漂流到寶慶(邵陽)時,被時任寶慶府府台大人朱應升發現,差人撈上岸來,發現杜小英懷中寫有絕命詩10首,遂收集載入《寶慶府志·烈女傳》而流傳於世。計六奇明季南略》論其詩“則非閨秀口角,儼如文山(文天祥)爭烈矣!”

相關文獻

出自清·談遷《北游錄紀聞》
余辰之城南杜氏女也。父偕公。母姜氏。生餘一女及兄弟兩人。母孕余之夕。夢一女子玉聲璆然。向母而揖。自號英台小姐。欲租居數載。母覺而孕。及期生余。遂名小英。父母因愛之。余姨母適郭東王氏。素巨族。善刺繡。早寡。余每就姨學之頗工。余舅氏姜伯仁。邑庠博士也。余祖與父俱博士員。舅氏嘗過弄余。喜余聰。欲訓之。余母喜而聽之。迎舅於家之小園挹涼軒。取古今烈女閨訓。逐一詳誨。其古文詩歌。例皆烈女節婦語錄。他不敢從。余嘗讀木蘭記逮黃崇嘏傳。莫不心訝。以為女子混跡男兒。縱完璧亦藏身危險。切切非之。甲午王師掃蕩。辰以左右舉足實難兩全。余母攜之入山累月。適王師大括山。窮崖絕壁。鳥飛不及者。扳援而上。余為小軍所獲。當求死不得。小軍進之主帥。主帥將圖不免。余含淚跽曰。此身敢不相依。奈母昔年病。余嘗設有誓。期為母齋持三年報本。今已兩載十月矣。尚差兩月。倘將軍能寬我。俟回向完。沐浴薰衣。以充下陳。所甘心也。不然。惟祈一死。將軍姓曹。亦有母。事之至孝。聞余言淚下。竟如約。蓋洋洋洞庭。余非不能死也。忍以一片丹心。投之荒煙野水中。遂無知者。時當大比。楚賢士大夫俱集黃鶴白雲間。即節鉞楚與鎮撫楚者。或具特識。且余里應選者亦必有人。是日六月廿四日也。主帥晨起以一鏡贈余。余拜受。私祝曰。彼求鏡圓。吾恐鏡破耳。主帥素憐余。不欲閉之舟中。以漢上一室相儲。日午。余自知不免。因復語主帥曰。感君恩。寬至此。恨含報無地。但余粗知筆墨。昔不敢言。今不再隱矣。余母為他軍投之湖畔。今余與汝好合。骨肉之情。寧忍恝乎。敢借紙一幅。作祭文。江上吊之。祭畢。則終身偕老矣。主帥諾。以紙筆給之。余私笑曰。非祭母也。實自作絕命詞以傳此千古傷心事耳。因賦詩十絕。以油衣一幅。納之胸前。至晚。臨江祭母。滔滔大江東去。或得與波上下以免一身之辱耳。江神有靈。擁余於怒濤驚浪中。得傳不朽。亦非敢望也。絕命詩十首。

現存詩作

【絕命詩十首】
其一
去鄉漂泊已經春,今日含羞到漢城。
忽聽將軍搜尋命,教人何敢惜餘生。
其二
征帆聞說到雙姑,血枕啼魂怯夜烏。
葬入江魚波密去,不留青冢在單于。
其三
骨肉親辭弟與兄。依人千里夢長驚。
歸魂欲返家園路。報到雙親已不生。
其四
厭聽胡兒帶笑歌,幾迴腸斷嶺猿多。
青鸞有意隨王母,空教人間設網羅。
其五
遮身猶是舊羅衣。夢到瀟湘何日歸。
遠涉風濤誰作伴。深深遙祝兩靈妃。
其六
生小伶仃畫閣時,讀書曾拜母兄師。
濤聲夜夜悲何極,猶記挑燈讀楚辭。
其七
閒時閨閣惜如珍,何事牽裾逐水濱。
寄語雙親休眷戀,入江猶是女兒身。
其八
平生經歷不堪題,此際浮沉理總齊。
河伯有心憐薄命,將身流向洞庭西。
其九
顧影江乾只獨悲,永辭鸞鏡委蛾眉。
朱門空許諧秦晉,死去相逢總不知。
其十
圖史當年強解親,殺身自古欲成仁。
簪纓雖愧奇男子,猶勝王朝共事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