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鷸

杓鷸屬行鳥亞目,鷸科,是一類體型中到大的海岸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杓鷸
  • 拉丁學名: curlew
  • 亞目:行鳥
  • :鷸
  • :杓鷸
描述,種類,

描述

杓鷸 curlew
杓鷸
鷸科(Scolopacidae)杓鷸屬(Numenius)中型或大型濱鳥。
嘴弧形向下曲或鐮刀形,末端下彎。
共8種。灰或褐色,有條紋,頸長,腿長。繁殖於北半球溫帶和亞北極的內陸,並遷徙到遙遠的南方。遷徙中常到乾燥的高地尋食昆蟲和種子;越冬的杓鷸占據沼澤和海濱泥灘,覓食蠕蟲和螃蟹。
它們的長喙有些像鐮刀,喙尖向下 彎曲。全球大約有8種。杓鷸的頭頸和腿都很長,羽毛呈灰色或者褐色,有的有斑紋。它們在北半球的溫帶近北極的內陸地區繁殖。一到遷徙 季節,會飛往遙遠的南方。遷徙的時候,它們 一般在乾燥的空地上空飛行,以尋找昆蟲和種子棄飢。冬天的時候它們會在海岸邊和沼澤地住宿,尋覓蠕蟲和小蟹。
歐亞杓比較常見的一種,體長邊喙加在一起,約60厘米,是歐洲最大的海岸鳥。棲息在從英國到亞洲中部地區。
毛腿杓鷸的大腿羽毛尖端類似鬃毛,在阿拉斯加的山區中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太平洋的島嶼上去過冬,全程9650公里。
長喙杓鷸產於北美西部,它的喙就有20厘米長。
中杓鷸是分布最廣的一種,在舊大陸和新大陸都能找到它們。
美洲產的東杓鷸是杓鷸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超過60厘米。
愛斯基杓杓鷸是全世界最珍稀的鳥類之一。有些生物學家認為,實際上它已經絕種。原先它在北美北極圈裡大量繁殖,冬天則遷徙到南美彭巴斯草原去過冬。19世紀,由於遭到獵人的大量捕殺,數量銳減。

種類

鬃腿杓鷸(N. tahitiensis, 即塔希提杓鷸)繁殖於阿拉斯加山地,遷徙到9,650公里(6,000哩)以外的南太平洋島嶼越冬。
普通杓鷸(N. arquata, 即歐亞杓鷸、白腰杓鷸)體長(包括嘴)近60公分(24寸),是歐洲最大的濱鳥,繁殖地區由英國至中亞。
愛斯基摩杓鷸(N. borealis, 即極北杓鷸)是世界最稀有的鳥類之一,實際上現已絕滅;前曾大量在北極美洲繁殖,越冬於南美潘帕斯草原(Pampas);19世紀前10年由於濫捕以供應市場,種群數量嚴重下降。
東亞的小杓鷸(N. minimus)體長僅30公分(12寸)。
長嘴杓鷸(N. americanus, 即美洲杓鷸)似歐亞杓鷸,分布於北美西部,嘴長20公分(8寸)。
東方杓鷸(N. madagascariensis,馬達加斯加杓鷸、紅腰杓鷸)是本科最大的種,體長約60公分。
細嘴杓鷸(N. tenuirostris)亦為舊大陸種。
中杓鷸(N. phaeopus)是分布最廣的杓鷸,有兩個亞種分布於新、舊兩大陸;歐亞亞種腰部白色,北美亞種(前稱赫德森杓鷸〔Hudsonian curlew〕)的腰羽暗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