杓,讀作sháo或biāo。音為“sháo”時,字義同“勺”。音為“biāo”時,①在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顆星,亦稱“斗柄“;②意為“拉開”;③意為“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杓
- 拼音:sháo:ㄕㄠˊ;biāo:ㄅㄧㄠˉ
- 部首:木
- 筆畫:7(部外筆畫:3)
- 筆順:一丨ノ丶ノフ丶
- 結構:左右結構
- 五筆:SQYY
- 倉頡:DPI
- 鄭碼:FRS
- 四角:47920
- 統一碼:U+6753
- 二簡字:勺
基本釋義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又引也。《淮南子·道應訓》孔子勁杓國門之關而不以力聞。
又系也。《淮南子·兵略訓》凌人者勝,待人者敗,為人杓者死。
又《集韻》丁歷切,音嫡。標的也。《莊子·庚桑楚》我其杓之人耶。
又《集韻》多嘯切,音吊。義同。
又《集韻》皮招切,音漂。亦斗柄也。
又《說文》《唐韻》《集韻》市若切《韻會》是若切,𠀤音勺。《徐鉉曰》以為桮杓之杓,所以抒挹也。《史記·項羽紀》沛公不勝桮杓。《正韻》作裳灼切,誤。
又《唐韻》丁了切,貂上聲。《史記·天官書》杓雲如繩。《索隱》時酌切。
又《篇海》職略切,音勺。橫木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