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鏞

李金鏞

李金鏞,1835年—1890年,江蘇無錫人。少時務農,不久赴滬經商,他將經商所得常用於救災及家鄉公益事業。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導義捐賑災,安撫各地災民,被提升為知府。1882年,吉林將軍銘安很賞識他的才華,向上奏請,留他在吉林府任事,並讓他擔任了第一任知府,1883年,李金鏞代理長春廳通判。1887年,由李鴻章推薦,李金鏞從吉林被調往黑龍江籌建漠河金礦,從此,他把畢生的心血全部獻給了這片“北極之地”,後人稱他為“黃金之路辟路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金鏞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無錫
  • 出生日期:1835
  • 逝世日期:1890
人物生平,人物成就,延聘技師,開闢交通,四六分成,闢地種菜,開設妓院,社會評價,

人物生平

李金鏞,字秋亭,號翼御,江蘇無錫人。漠河金礦的開拓者。
李金鏞照片李金鏞照片
早年隨父經商,後在李鴻章的淮軍中任職,因盡心盡力務實,得到李鴻章的保舉。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導義捐賑災,安撫各地災民,被提升為知府。1882年,吉林將軍銘安很賞識他的才華,向上奏請,留他在吉林府任事,並讓他擔任了第一任知府,派他前往圖們江口勘定界址。他迫令俄方退還占地,重立了界碑。1883年,李金鏞代理長春廳通判,在他上任的三年中,長春廳得以大安,因他廣施德政,很合民意。
1877年,本地發現金礦,日本,俄羅斯等外國淘金者紛紛來到這裡挖掘金礦。
1887年,經李鴻章推薦,李金鏞從吉林被調往黑龍江籌建漠河金礦。他積極奔走於天津、上海、煙臺等地,募集資金,招聘礦師,購買機器,籌運糧食、軍火、招募礦丁。
1887年4月,李金鏞率人沿著鄂倫春人狩獵的羊腸小道,親訪實察達5個月之久。他給上司所打的報告,勾勒出了漠河的自然狀況:“地鄰北極,嚴冬則雪高盈丈,馬死人僵;夏秋多蟲,塞耳盈鼻,起居服食,無一不難,無一不苦……”此非危言聳聽。然而,李金鏞並未氣餒,他直接求見李鴻章,詳稟漠河金礦開辦細情,得到李鴻章的讚許,隨即便到煙臺、平度、上海等地籌集商股,購買機器。
1888年10月抵達漠河創辦漠河金礦,礦務局正式成立。設了三個金廠:漠河金廠、奇乾河金廠、洛古河金廠。李金鏞精心創業,整頓礦務,悉心處理與俄方的交涉事宜,收復了被俄方占據的金礦,在小北溝加強操練軍隊。
1889年1月開工生產。
次年,去世。
李金鏞是以“核算明確”而聞名的官員,他將長期從事行政事務而積累起來的經驗,運用到開辦金礦上來。在開辦之初,他就親手制定了非常嚴密的十六條章程。其中:“司帳宜公舉”、“股友宜助理”、“局且宜節省”、“盈虧宜預計”、“餘利宜分派”,在經濟上有效地保證了金礦的運轉,特別是“股本宜招集”的舉措,這在當時清政府資金困窘的情況下是有積極意義的。

人物成就

延聘技師

李金鏞雖然身處邊塞開礦,但目光還是很廣闊的,他能以開放的心態對待開辦金礦這一新鮮事務。李金鏞明確提出:“礦師宜妥延也。既用機器,即不能無礦師。”“本公司事事核實,兼之僻在荒漠,須耐艱苦,宜擇用西國礦師之肯耐勞耐煩者,自總辦以下只能與廠中司事同其隆殺,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種對洋人不卑不亢,獎賞分明的態度至今對我們創辦外向型企業仍有非常現實的借鑑意義。事實上早在制定章程前李金鏞就從引進外國技術、機器等實踐中得出了不能盲目迷信,堅持以我為主的認識。1888年10月,當上司讓李金鏞等美國礦師共同勘察金礦時,李金鏞當即答道;“西洋礦師大半有名無實,冒味延訂,徒滋糜費”。在聘請外國技術人員時,他強調必須請有真才實學的,否則立即辭退。如從熱河聘哲爾礦師,從平度聘阿魯士威礦師,“延訂契約內聲明到廠後如無明效,不拘年限,即行辭換”。假若洋人確有可學之處,李金鏞則虛心學習,引進先進技術,如1890年夏天出金不甚起色時,李聽說俄金廠所制淘金木機器甚為得手,即親赴漠河左近俄烏交斯金廠參觀考察,並僱傭俄匠來漠河仿造。新仿木機器投入生產後,效果很好。

開闢交通

李金鏞在勘察和創辦漠河金礦的實踐過程中,感受到了交通運輸不便,勢必制約礦山的發展,所以,他積極向清政府建議:漠河金礦要自備輪船,陸路也要開通,“即不開礦,亦是邊防要圖”。李金鏞將這兩條還寫入辦礦章程之中,應該說,這一見解不愧為遠見卓識。後來漠河金礦的衰落,交通不便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四六分成

長於治業的李金鏞,很懂得一個企業的成功,必須要有一大批能幹的工人。所以李金鏞規定了工人得六、廠局得四的“分成制”,實行計量工資制度,多采多獎,而且“在廠之人自總辦及員司夫役等皆得均沾酌賞,計人計工,不得使有一人向隅”。這些措施,調動了金礦工人、員工的生產積極性。加之李金鏞規定採金工人發財後可回鄉探親,於是,漠河金礦的名字迅速傳遍了東北、內蒙古、河北、山東等地,許多人都奔向漠河,金礦一時激增到萬餘人。漠河金礦規模也增大,除漠河外,還包括觀音山、奇乾河、呼瑪爾河等,這是中國近代黃金開採史上最輝煌的一頁。 漠河金礦開辦的當年,即1889年(光緒十五年)漠河金礦就向清政府上繳3萬兩黃金。到了第二年1890年(光緒十六年)漠河金礦所產黃金竟達62000兩。不僅還清了公私股金,提存了餘利,還解充黑龍江的軍餉。慈禧太后的奢侈是舉世聞名的。據傳,她曾十分驚訝漠河金礦給她貢獻大量黃金。
正因如此,李金鏞周圍才能聚集起一批有志之士,如宋小濂所說:“李公之來漠河也,多士景從,人才濟濟”。這些人幾乎都是和李金鏞一樣全來自富庶魚米之鄉的南方人,如浙江海寧的鐘勉孚、湖北的劉建生等,他們來到荒涼的漠河協助李金鏞。為活躍新創金礦企業文化氣氛,他們還組織起了“塞鴻詩社”,拈題分韻,佳句不絕。

闢地種菜

李金鏞在開辦金礦同時,還在荒蕪土地上闢地種菜,不僅改善了食品供應,而且美化了環境,使人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充滿了樂趣和信心。後代學者都認為,漠河金礦“是官辦或官督商辦的金屬礦中經營最成功的一個企業”。漠河金礦無疑在中國近代企業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儘管李金鏞於1890年殉職於漠河,可漠河金礦的規模已定,袁行南、希述之、勝壽卿、多榮封諸人繼任,金礦生產並未因李金鏞故去而受影響,利潤仍逐年增加。
李金鏞去世後,以一金礦督辦職務入國史館立傳,並被追贈為內閣學士(二品官)。這種特殊的榮耀,反映了清政府對李金鏞辦理漠河礦務功績的重視。

開設妓院

1888年,李金鏞來胭脂溝開辦金礦,又從上海、杭州等地招募了一大批妓女,滿足金礦工人性需求。當時胭脂溝共有妓院百餘家,儼然成為清朝末年我國規模最大的“紅燈區”,其中日本妓院27家,俄國妓院24家,中國妓院66家,且隨金點綿延百里,青樓隨處可見。漠河產金的老溝之所以還有一“胭脂溝”別名,是因為本地青樓失足婦女們在洗浴時它產生的殘渣。

社會評價

李金鏞成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中國脊樑一類的人物。筆者在吉林大學圖書館查閱館藏資料--民國7年10月《漠河金礦沿革紀略》時,發現此金礦從開辦的構想、計畫、籌款,到組織實施,一直是在李鴻章親自關注下進行的,這反映了李鴻章對創辦漠河金礦的重視,體現了當時朝野人士興辦實業,“求富以達強”的構想。而李金鏞則是在這大歷史背景下身體力行最傑出者。李金鏞同時代人為他所送的輓聯上所說的:“啟國家開礦之任,安邊興利,默運精心,功業邁古今”,他是當之無愧的。
1890年9月14日李金鏞終因操勞過度而積勞成疾,在漠河金礦與世長辭。臨終之際他的家人和僚友們守在身邊,李金鏞掙扎著坐起,說:“大丈夫視死如歸,有什麼遺憾的。我所抱憾的是金礦剛見成效,蒼天不給我年華,使我不能見到三年後的盛況。望諸君好自為之!”說完,吐血數升氣絕。臨咽最後一口氣,也沒論及半句自己的私事。僚友們無不傷感流淚。把頭、礦工等聞訊也都趕來哭祭,皆泣不成聲。德在人心,功在邊陲。
由於李金鏞所創辦的漠河金礦達到了清政府的辦礦宗旨——興利實邊,因此李鴻章請旨加封李金鏞。清廷頒旨,讓李金鏞的事跡在國史館立傳,蔭襲一子(入監讀書),並準予在漠河及原籍無錫建立祠堂以示恩寵。
直到現在,採金人在摁碃前(即挖礦井)都首先要頂拜李金鏞的亡靈。用一根木棍系一塊紅布,當成李金鏞的偶像,以表示對他的敬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