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覺榮

李覺榮

李覺榮(1969年2月1日-2005年10月29日),男,漢族,海南省儋州市新州鎮人,本科學歷,中共黨員,一級警司,革命烈士。

2005年10月29日,李覺榮率領民警在抓捕特大持槍搶劫在逃犯的戰鬥中,為了保護戰友和無辜民眾,用血肉之軀撲向引爆手榴彈的歹徒,獻出了年僅36歲的年輕生命。

李覺榮犧牲後,被公安部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二級英模,被海南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覺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海南省儋州
  • 出生日期:1969年2月1日
  • 逝世日期:2005年10月29日
  • 職業:警察
  • 性別:男
人物生平,重要事跡,個人生活,情系百姓 真誠為民,立志警營 奉獻畢生,榮譽獎勵,個人評價,

人物生平

1969年2月,李覺榮出生於海南省儋州市一個教師家庭。
1990年,李覺榮加入公安隊伍,生前歷任儋州市公安局大成、東成派出所民警,原蘭訓派出所副所長,王五派出所所長,從警15年一直在基層一線。
從2000年至2004年,以何振堂、何登天為首的持槍搶劫犯罪集團在儋州中北部瘋狂作案17起,集殺人、搶劫、盜竊、販賣槍枝於一身,稱霸一方,危害社會,罪大惡極,民憤極大。省公安廳將其列為重點督辦案件。為此,儋州警方對該犯罪集團展開不懈地打擊。
1998年6月至2004年11月,李覺榮任蘭訓派出所副所長,負責全面工作。何登天是蘭訓新河村人,其團伙成員已相繼落網,而其狡猾詭秘,行動無規律,給警方抓捕工作帶來困難。儋州市公安局曾數次組織警力抓捕,但何登天一覺風吹草動,馬上逃之夭夭。何登天一天不抓獲,危險就多存在一天。李覺榮主動請纓,加入到了由市局刑偵大隊及防暴隊組成的抓捕小組。從此,他與悍匪進行了長達5年的生死較量。
李覺榮負責收集偵查何登天的活動,憑著對犯罪嫌疑人的熟悉,他常常一個人潛入新河村內調查,每次在附近村莊秘密蹲點就是連續幾天,將大量情報反饋給抓捕組,為辦案提供了重要線索。由於何登天狡猾詭秘,多次逃脫了警方抓捕。2002年4月的一天,李覺榮了解到,何登天可能秘密潛回村。因訊息不是很明確,怕走露風聲,李覺榮扮成農民隻身一人潛進新河村,蹲在村子草叢裡。晚上蚊蟲叮咬皮膚潰爛,他仍連續堅持兩個晚上。最後一晚,得知歹徒確切位置,李覺榮持槍衝進何登天匿藏的房間,但何登天已乘夜色逃離。
2004年12月,李覺榮調到王五派出所工作。他調離蘭訓派出所後,對抓捕何登天工作的偵查仍沒有中斷。2005年9月初,李覺榮發現何登天再次潛回蘭訓,在附近的幾個村活動,一般上午八點多或晚上七八點鐘有時會出現在新河村的小賣部。一天下午,李覺榮得到訊息,何登天回到新河村,且在村頭的小賣部賭錢。市公安局副局長許青立即組織抓捕組趕到新河村。為了隱蔽身份,抓捕組選用一輛農夫車進村,李覺榮與兩名民警在村口接應。不料當天輸了錢的何登天不想付錢,提前離開了小賣部。
“許副局長放心,只要何登天出現就一定能抓到他。”這是李覺榮對他的上司說的最後一句話,這句充滿一位公安民警勇氣與自信的話語成為李覺榮與許青的最後訣別。
2005年10月29日晚7時,一直跟蹤追查在逃嫌犯何登天的李覺榮接到局裡提供的信息:何登天在木棠鎮新河村一診所里出現。在局領導統一部署下,李覺榮當晚帶領幾位民警和防爆隊員趕到現場,將何登天所在的房屋包圍。這時,何登天與幾名男子正在小屋裡喝酒。李覺榮率領追捕隊員衝進屋內,持槍對準何登天大聲喝道:“我們是公安局的,不準動。”喪心病狂的何登天狂叫:“不要過來,否則炸死你們”,邊喊邊引爆捆綁在身上的兩枚手榴彈。在這危急關頭,李覺榮一個縱身,向何登天猛撲過去,隨著兩聲巨響,頓時屋內硝煙瀰漫,一片漆黑……
隨後趕到現場的民警目睹了永遠也忘不了的悲壯場面:“李覺榮身著作訓服靠在牆邊上,眼睛睜著,手臂橫在胸前,手裡緊握著手槍,槍口指向前方,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仍保持著戰鬥的姿勢。”何登天被當場炸死。4名隊員身上多處被彈片擊中。在現場勘察時,何登天腰間還掛著一枚未拉響的“七七”式軍用手榴彈。
那是李覺榮留給親人最後的一面。大哥李覺多看見弟弟滿臉的鮮血和沒有瞑目的雙眼,泣不成聲地說:“覺榮啊,你光榮了,你完成任務了。”李覺榮似乎聽見了親人的話,才輕輕地閉上雙眼。
在生與死的考驗關頭,李覺榮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死亡,他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摯愛的戰友們,他那飛身撲向歹徒的矯健身姿,將永遠定格在戰友的記憶之中。
李覺榮面對兇殘歹徒臨危不懼、奮不顧身的英雄壯舉很快傳遍了儋州市。在他犧牲的第二天,家門口終日人影匆匆,從村委會、機關、鎮裡送來的花圈擺了很長很長。送花圈的有種地的農民、有辦企業的投資商;有學校的教師、學生,也有國家工作人員。人們以送花圈的方式,默默祭奠心中的英雄。
揮淚送英雄,浩氣存人間。11月4日上午,儋州市街頭成了人的海洋,上萬名幹部民眾十里長街送英雄。
追悼會現場莊嚴、肅穆、哀樂低回,鮮花和松柏簇擁的李覺榮烈士靈柩上面覆蓋著鮮紅的黨旗。人們送來的花圈和輓聯擺了一里多長,寄託著民眾對英雄的無限哀思與懷念。當李覺榮烈士的靈車緩緩駛過文化路、人民路、解放路等城區街道時,早早就自發聚集在街道兩旁等候靈車的民眾紛紛舉起寫有“覺榮,一路走好!”、“揮淚送英雄,浩氣存人間”、“李所長,我們永遠懷念您!”等挽幛,為烈士送行。無數的民眾默默地跟隨著靈車來到烈士陵園,久久不願離去……
2005年10月29日,李覺榮率領民警在抓捕特大持槍搶劫在逃犯的戰鬥中,為了保護戰友和無辜民眾,用血肉之軀撲向引爆手榴彈的歹徒,獻出了年僅36歲的年輕生命。

重要事跡

身經百戰 屢建奇功
公安工作是一種高風險的職業,隨時都要與違法犯罪分子面對面作鬥爭,時刻面臨流血、負傷甚至犧牲。李覺榮也多次經歷了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每次關鍵時刻他都是挺身而出,衝鋒在前,毫不畏懼,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把生的希望讓給別人,充分表現一名共產黨員、人民衛士無限忠誠的政治本色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品格。
1994年,李覺榮調到儋州市公安局東成派出所任內勤民警。當時,東成派出所奉命抓捕一名傷害致人死亡的犯罪嫌疑人。接到命令後,李覺榮主動請纓,經過多天的偵察,得知犯罪嫌疑人躲藏在黃泥溝深山老林的九曲村里。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抓捕小組成員進入黃泥溝山區。黃泥溝是一片深山荒地,經常有獵戶在路邊草叢安裝山豬炮、野雞夾,稍不小心就會被炸傷或夾傷。李覺榮手拿木棍在前面開路,隊伍在黑暗中經過一個小時的摸索,終於靠近了犯罪嫌疑人藏身的茅屋,李覺榮一馬當先衝進去,將其按倒在地,這名逃遁將近三年的犯罪嫌疑人終落法網。
1994年6月的一個傍晚,李覺榮和東成派出所幾名民警一起在港外公路抓捕持槍盜竊團伙成員何君壽。何君壽是中和鎮人,是當地宗派械鬥頭目,勞教期滿釋放人員。抓捕小組在東成公路邊守候,發現何君壽乘坐兩輪機車正從洋浦方向駛來,李覺榮等民警馬上驅車攔截。何君壽見勢不妙,跳下機車往路邊草叢逃竄。李覺榮第一個跳下警車追了上去,何君壽邊跑邊用隨身攜帶的仿造半自動步槍回頭射擊。李覺榮敏捷地翻滾到路邊,躲過了射來的子彈。何君壽逃脫後於第二年因拒捕被擊斃。
1999年10月的一天,李覺榮率領派出所民警到鄰近的白沙縣抓捕蘭訓籍在逃人員王朵薛。從凌晨5時開始,李覺榮和民警在犯罪嫌疑人可能經過的路邊等候。山區的蚊子又大又狠,蹲守5個小時後,李覺榮和其他民警身上早已被蚊子咬得“體無完膚”,而且又累又餓。上午10時許,路邊終於出現人影。在確認來人就是王朵薛後,李覺榮第一個衝出草叢撲向王朵薛,將其牢牢地按倒在地,緊跟上來的民警從王朵薛身上搜出了一把尖刀,大家都暗叫一聲“好險”。
2005年中秋節,王五鎮徐浦村和白馬井鎮舊地村青年在王五鎮上調聲(儋州一種民間文化活動)中發生爭執,雙方200多人手持刀具、木棍、石塊,形成對峙狀態,流血事件一觸即發,情況十分危急。李覺榮接警後,立即帶領民警趕赴現場。為了消減雙方的怒氣,他站到了兩隊人中間,大聲喊:“誰都不許動,要打就先把我打死!”被他的凜然正氣所震動,雙方放棄了械鬥。
李覺榮長期工作在基層派出所。用同事的話來說:“他非常敬業,是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人。”王五鎮是李覺榮最後工作過的地方,他剛到任派出所所長時,所里積壓了11宗案件,民眾反映強烈。分管政法的副鎮長陳瓊掌要求他用半年時間好好查處這些積案。李覺榮當即表示說:“不用半年,3個月就夠了。”陳副鎮長淡然一笑。他想,李覺榮的說法不符合實際。李覺榮全身心地扎進這些案子裡,廢寢忘食地調查、取證、走訪,結果11宗多年的疑難積案3個月內全部告破。這不由讓陳瓊掌感動和佩服。

個人生活

情系百姓 真誠為民

“我們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只能用來為人民服務,而不是用來耍特權、抖威風、謀取私利。”這是李覺榮對權力的認識和看法。不管身居何職何位,他總是一身正氣,廉潔自律,克己奉公,從未利用手中的權力牟取過自己的私利。相反,他付出得更多,奉獻得更大。
在別人眼裡,總認為李覺榮的家庭“豪華富有”,當走進李覺榮的住宅,人們簡直難以相信,這就是一個派出所所長的“家”。他一家十多口人擠在一間平房裡,因年久失修,比較破爛,常年漏雨。他父親覺得不是辦法,貸款蓋了間新房,可他卻一直跟年邁的父母和已成家的兩個兄弟擠住在一起。有人問李覺榮,住這樣的房子有一些“貴客”臨門不覺得有點臉紅嗎?李覺榮說,自我感覺良好就是了。
李覺榮擔任多年的派出所所長,經常面對著“權”與“錢”、“人”與“法”的種種較量,在“權”和“利”之間,他不為金錢所動,保持了一個警察廉潔奉公的高尚情操。有一男青年許某因違法被治安拘留。他的父母找李覺榮講情送禮,請求不要拘留他們的孩子,李覺榮耐心地對兩位老人做思想工作,使他們認識到只有這樣才能使他悔過自新。拘留期滿那天正逢中秋節,李覺榮親自帶著許某的父母從50多公里外的王五鎮趕到拘留所,將他接回家,並和他們渡過了一個特殊的中秋節。許某感動得痛哭流涕,對自己曾經犯下的過錯懊悔不已。如今,許某已經洗心革面,成為自食其力、勞動致富的人。又有一次,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家屬通過親友送來一疊厚厚的錢,請李覺榮“通融通融”,並許諾事成後更有“重酬”。李覺榮義正辭嚴地說:“枉法錢我不能拿,請拿回去,誰犯法誰就接受法律的制裁。”說得來人灰溜溜地離去。有個台商在王五搞農業開發,他的企業內有一個小水庫,一片樹林和水果樹,土地較多,有時也免不了有小偷小摸現象發生。每當有警情,李覺榮都很快組織民警趕到那裡,而且經常派民警組織台商企業人員晝夜巡邏。這位台商心裡過意不去,買了些禮品酬謝李覺榮。李覺榮說:“保護企業是我們的責任,以後有什麼難處儘管找我們,但禮品一定要拿回去。”當台商收回禮品時,感激不已地說:“象這樣的所長太少見了。”
在一些人看來,派出所所長是“肥差”,可李覺榮並不這樣認為,也從來沒有這么做。據當地的民眾反映,李所長對來辦事的民眾從不刁難,總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事情辦好。他常對民警說,不要給民眾添麻煩,要時刻想著民眾的難處。他在蘭訓工作了6年半,經常下鄉,但從沒有在一個民眾家吃過一次飯。因為他知道當地氣候乾旱,農民生活困難,所以從不給民眾增添麻煩。即使工作到再晚,都會趕回去吃飯。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李覺榮始終把“立警為公,執法為民”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時時處處站在民眾的角度考慮問題,一心一意維護民眾利益,踏踏實實為民眾辦好事、實事,得到了民眾的擁護和愛戴。
“民眾利益無小事”。1997年春,東成鎮寨足村委會村民劉美福家的牛丟了,這頭牛可是他家的“命根子”,沒有它就耕不了地。劉美福焦急地到處尋找,有一天在中和鎮牛市場認出自家的牛,他馬上打電話告訴李覺榮。很快李覺榮就趕到6公里外的牛市場並親自把牛追回交給了劉美福。
2002年12月的一天,木棠鎮蘭訓村村民黎土佑的孩子在路上被一輛機車撞倒造並成骨折。當時天已黑了,李覺榮正在所里吃飯,接報後,他馬上放下筷子趕去。但肇事車已逃跑,他便開警車把孩子送到儋州市人民醫院救治。在辦好入院手續後,他又趕回鎮裡展開調查,直至凌晨12時將交通肇事者抓獲。
2005年農曆正月初三,王五鎮山營村委會支根村村民甘蔗地發生火災,當時正在所里值班的李覺榮聽到訊息後,立即組織人員到現場滅火。他爬到高高的樹上採下樹枝來撲火。大火撲滅後,村民們留他吃年飯。他說:今天我當班,沒有時間逗留。說著便急忙趕回了派出所。
李覺榮犧牲後第3天的弔唁現場,下著大雨,突然來了一位瘦小的老人,老人爬到棺木旁大哭起來,十分傷心。老人激動地說,“若不是李所長,我早就死了。”他是蘭訓木園村人,叫黎有真,今年63歲了。他有3個兒子都常年不在家,而他的頭部曾經受過傷,留有後遺症。2003年7月的一天,他的病突然發作,腦部十分疼痛。他趕緊讓侄兒到醫院去買藥,他侄兒恰好遇到也來就醫的李覺榮。李覺榮了解情況後,不顧自己的病痛,匆匆趕到老人家裡,將昏迷不醒的老人背到車上,送到儋州市人民醫院。醫生說,要是耽誤半個小時,老人就有生命危險了。
像這樣救民於危難,解民之憂愁的動人事例在李覺榮身上不勝枚舉,他不僅對待民眾飽含深情,而且對待朝夕相處的戰友也親如兄弟。“覺榮是個難得的好人,他話不多,責任心特強,時時處處都為他人著想。”這是所有認識李覺榮的人對他的一致評價。李覺榮一貫生活簡樸,不吸菸,不喝酒,沒有不良的嗜好。他愛人是個臨時工,家裡收入微薄。李覺容工作的地方很窮,公安工作經費十分短缺,他的工資基本上大都用在單位上,不是給民警出差用餐,就是拿來給派出所車輛加油。他的工資存摺密碼所內民警都知道,但他的妻子卻不知道。他兒子上學的報名費、學習用品和零用錢都是父母親和大哥墊上的。所里的民警家裡有什麼難處,他都傾囊相助。有一次,民警吳燦興父親病重需要住院,知道吳燦興參加工作才不久,沒有多少存款。他二話不說,把工資卡上的2000元全部取出來為吳燦興的父親付了醫療押金。吳燦興的父親激動地說:“一看就知道是好人、善良的人。兒啊,你能有這樣的好領導,是你的福氣。”
李覺榮

立志警營 奉獻畢生

李覺榮從一個普通青年成長為一名熱愛公安事業、一心為民的英雄戰士並不是偶然的。李覺榮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父親是一名教師,他從小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從小時候起,李覺榮就對警察充滿了敬慕之情。每當遇到穿著警服的民警,總是忍不住要多看幾眼,人生中的第一個夢想就是當一名人民警察,因為警察在他心目中就是正義的化身。1990年,李覺榮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一年的5月李覺榮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儋州市公安局,成了一名真正的人民警察。穿上人民警察的制服使他全身心地感受到了自己應該擔負的神聖使命。
他愛警察這個職業勝過愛自己的生命。“一個人要想乾出一番事業,就得付出代價,特別是當警察的,沒有自我犧牲的精神,就不可能成就大業。”李覺榮就是在這種精神支配下履行人民警察天職的。
李覺榮從警15年,15年都在基層工作。人生有幾個15年,李覺榮把自己的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他所熱愛的公安事業。1998年,李覺榮被組織安排到儋州市北部最偏僻、工作條件最艱苦的蘭訓地區工作,一乾就是6年。北部地區是宗族宗派械鬥較多的地區,民眾的法制意識淡薄,李覺榮經常進村入戶向農民宣傳法律知識、了解治安情況、化解矛盾糾紛。他對蘭訓鄉的情況了如指掌。2000年6月,大連市公安局辦案人員帶著一位事主到蘭訓派出所,說是事主被人詐欺了15萬元,當時提供的線索只是蘭訓地區的一個電話號碼。李覺榮了解案情後,準確斷定詐欺者是蘭訓鄉二圖村委會的黎某。於是,他下村摸排,不到5個小時就抓住了這個詐欺嫌疑人,並追回了失款。事主激動得泣不成聲,跪地感謝李覺榮。
有人做過統計,一年365天,李覺榮有至少有300天忙在所里,每天平均工作十二個小時以上,節假日大都照常上班,經常通宵達旦工作,有時幾夜睡不上囫圇覺,重大節日也難以跟家人團聚。不管是在大成、東成派出所工作,還是在蘭訓、王五派出所擔任所領導,每年春節他都搶著值班,讓其他民警回家過年。有的民警見李覺榮多年沒有回家過年,要頂替他值班。李覺榮總是嚴肅而幽默地說:“我是領導,服從命令。”李覺榮的愛人陳仙愛回憶說:“孩子李翰霖出生到現在已經8歲了,很少見過父親的面,有時在家10多分鐘,就說所里有事匆匆走了。他以所為家,已有13個春節都沒有回家吃個團圓飯了。因為長期兩地分居,我們之間形成這樣的約定,每天晚上睡覺前通個電話,互報平安……”有一年春節,兒子李翰霖想見父親,為了成全孩子,陳仙愛除夕之夜便帶著兒子到蘭訓派出所去看望父親,所里的民警聞訊後都趕來為李覺榮一家人團聚而慶賀。
李覺榮

榮譽獎勵

李覺榮是人民的好警察,從警15年一直戰鬥在公安基層第一線,忠實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 立警為公、執法為民,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警察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法律的忠誠本色。李覺榮同志犧牲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周永康委託海南省公安廳常務副廳長賈東軍前往弔唁、慰問家屬並敬獻花圈;海南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汪嘯風,省委副書記、省長衛留成等黨政軍領導前往弔唁或敬獻了花圈;公安部也發來唁電。海南省人民政府根據李覺榮的先進事跡和生前的一貫表現,追認他為“革命烈士”,號召全省人民向他學習;中共儋州市委和共青團儋州市委也分別追認他為“優秀共產黨員”和追授他“傑出青年衛士”光榮稱號。
2005年,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稱號。

個人評價

論帶隊伍;抓逃犯,李覺榮所長是優秀的。近幾年來,他利用晚上和節假日時間整理和補充完善了20000多人的人口信息檔案,為15000多名民眾辦理了居民身份證,為3000多名民眾補辦了戶口。他組織和參加偵辦刑事案件50多宗,查處治安案件230多起,調解民事糾紛790多起。由於工作成績顯著,李覺榮先後9年被評為優秀公務員。
李覺榮把對親人、對家庭的愛深深埋藏在心底,對家庭成員來說,他扮演的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丈夫和父親的角色。尤其是他對未成年的兒子,更是深感內疚。1997年,李覺榮的孩子出生,妻子分娩時,李覺榮正在派出所忙於事務,未能及時陪在妻子身邊盡丈夫的責任。有一次,李覺榮的大哥打電話給他,說兒子發高燒,弟媳又不在身邊,催促他趕快回家。李覺榮非常著急,回去吧,手中的案件正辦理到關鍵時刻,不能功虧一簣;不回去吧,兒子弄成大病怎么交待。此時抓捕工作是第一任務,他向大哥說明情況,請大哥替他送兒子到醫院看病。過了三天三夜,嫌疑犯抓到了。當李覺榮回到家裡看到臉色蒼白的兒子,心如刀割。生前一個月,李覺榮回家跟父親拿點錢給所里應急,兒子放學回家剛好遇到父親,就央求父親幫他買學習資料,李覺榮點頭答應了兒子的要求。可是,年幼無知的兒子萬萬沒有想到,他苦苦等待的不是父親給他深深的愛,而是父親壯烈犧牲的噩耗。
李覺榮就這樣義無反顧地走了,帶著對人民的忠誠,對事業的執著,帶著對親人的眷戀,對犯罪分子的仇恨。他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實現了一名人民警察自我人生價值和追求,樹立了一座永恆的豐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