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葉紅點病

李葉紅點病

症狀發生在葉片兩面。發病初期,葉面上出現紅色,紅褐色小疹點,以後逐漸擴大,葉正面漸漸隆起,形成較明顯的饅頭形或類圓形腫斑,軟骨質,表面光滑,略有光澤,表面密多數紅色,紅褐色小疹點,即病原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器;葉背面對應部分呈弧形,凹透鏡形凹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葉紅點病
  • 別名:軟骨紅斑,紅斑病,軟骨腫斑。
  • 主要危害作物:如李,毛梗李,山櫻桃,櫻桃,細齒稠李
  • 主要為害部位:葉子
國內分布,國外分布,症狀,病原,防治方法,

國內分布

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陝西安徽浙江福建四川雲南貴州山西新疆甘肅等省區。

國外分布

亞洲(日本,朝鮮),歐洲(前蘇聯)。

症狀

症狀發生在葉片兩面。發病初期,葉面上出現紅色,紅褐色小疹點,以後逐漸擴大,葉正面漸漸隆起,形成較明顯的饅頭形或類圓形腫斑,軟骨質,表面光滑,略有光澤,表面密多數紅色,紅褐色小疹點,即病原菌的子座和分生孢子器;葉背面對應部分呈弧形,凹透鏡形凹斑。受害嚴重時,葉片兩面布滿紅褐色,紅褐色病斑,葉片捲曲或早期脫落,影響植物的正常發育。

病原

病原學名有性世代為Polystigma rubrum(Pers.)Dc.,其無性世代為Polystigma rubrum Sacc.多點霉(紅疔座霉)。
病原菌之有性世代隸屬於不完全菌類,類球殼菌目(殼霉目),類癭腫病菌科(赤殼霉科),紅點病菌屬(多點菌屬,多點霉屬,紅點菌屬,紅點屬)。有性世代之子囊殼一部分乃至全部埋生於較明顯的子座中,或者生於棉絮狀之菌絲綱中,子囊孢子8個,橢圓形或者近於橄欖形,單胞,無色。無性世代之子座埋生於葉片的病組織中,稍稍隆起,呈腫狀大斑,鮮橘紅色至橙色,軟骨質,通常占葉片的全部厚度,內生多數扁球形至球形的分生孢子器,(212.5~275.0)微米x(175.0~225.0)微米,壁較薄,淡橙黃色至無色透明;分生孢子器內充滿線性或蠕蟲狀的分生孢子,單胞,無色透明,(20.0~65.5)微米x(1.05~1.75)微米,或多或少彎曲。
據文獻記載,本病原菌的子囊孢子,在李樹放葉後即浸入李葉,在葉片之表皮層間繁殖菌絲體,並形成子座和分生孢子器。孢子器內充滿線性或蠕蟲狀的分生孢子,即為當年重複浸染的病菌來源,並於晚秋形成有性世代,隨落地的病葉而越冬,為次年初次浸染李樹,引起發病的病菌來源。病原菌屬強寄生真菌,專為害李屬植物。

防治方法

在秋末落葉盛期,收集落地病葉燒毀或漚糞造肥,消滅越冬病原菌。病害發生期,結合疏枝修剪,剪除發病較重的枝葉,控制病菌傳播蔓延。在有條件實行藥劑防治的重病區,可於每年發病前期,向葉背面噴射1~3次波爾多液進行預防。
李葉紅點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