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義明(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研究站副站長)

李義明(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研究站副站長)

李義明,男,梅州市梅縣區人,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生態與保護生物學重點實驗室,多樣性與空間生態學研究組組長。

1989年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獲碩士學位,專業為動物生態學;指導導師:王祖望研究員;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動物所獲博士學位,專業為生態學,指導導師:馬世駿院士和李典謨研究員。1996年4-11月、2000年2-4月和2003年4-6月分別在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和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和美國南加利弗尼亞大學人類系作訪問學者。

現任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研究站副站長,人與生物圈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委員。《Current Zoology》和《生物多樣性》編委。

長期從事動物生態學和保護生物學研究,深入地研究了舟山群島和相鄰大陸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的島嶼生態學以及牛蛙的入侵生態學;率先開展了中越邊境和喜馬拉雅地區的野生動物貿易研究;首次提出我國脊椎動物及各類群的受威脅格局及其原因。主持過多項中科院,科技部和基金委的項目。在 BioScience,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 Plos One, Oecologia 等主流生態學學術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義明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東梅州市梅縣區
  • 職業:研究員
  • 畢業院校:石河子大學
  • 性別:男
  • 職稱:教授
  • 學歷:博士
研究領域,科研項目,行政職務,主要成績,承擔科研項目情況,人物經歷,

研究領域

1.脊椎動物的受威脅格局和瀕危機制:主要研究生境破壞、過度利用和外來種入侵對脊椎動物威脅的格局以及脊椎動物易瀕危或絕滅的特徵,從巨觀的角度發展脊椎動物的保護原理; 2.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以長江集水區森林生態系統為對象,研究它們的服務功能和價值流; 瀕危動物行為生態學和生境生態學:主要研究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川金絲猴行為生態學和生境生態學,發展該物種的保護策略; 3.生境島嶼化的生態學效應:主要以舟山群島兩棲動物為對象,研究長期島嶼化對其分布、存活和生活史特徵進化的影響,發展保護區的設計原理。 美國牛蛙的入侵生態學研究:主要研究該外來種對我國淡水生態系統入侵,擴展和危害的機理,探討牛蛙入侵對我國兩棲動物下降和瀕危的影響,提出控制牛蛙危害的方法和途徑。

科研項目

川金絲猴生境選擇的行為生態學與營養生態學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7.1-2009.12 長江支流香溪河流域人類-自然系統的耦合和互動與生態系統的保育,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007.1-2009.12 多因素協同作用對種群衰退的影響研究,國家基礎研究規劃:中國-喜馬拉雅地區生物多樣性演變和保護研究(2007CB411600)專題,2007.1-2011.7 Ecology-based Risk Assessment and Early Warning of 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in Asia, 美國NSF/NIH項目 2006.9-2010.9

行政職務

中科院動物所多樣性與空間生態學研究組組長
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研究站副站長
人與生物圈中國專家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委員
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保護繁殖專家組(CBSG)委員
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委員
“動物學報” 編委
“生物多樣性” 編委
中國科學院神農架生物多樣性定位站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成績

深入地研究了舟山群島和相鄰大陸兩棲動物和哺乳動物的島嶼生態學,發現舟山群島兩棲動物分布符合“子集套”結構,推翻了Crook和Quin關於“選擇性絕滅假說”不成立的結論;率先開展了中越邊境和喜瑪拉雅地區的野生動物貿易研究,為我國和國際社會控制非法野生動物貿易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發展了種群生存力分析的模擬模型,使其能模擬多種隨機捕殺類型;首次提出我國脊椎動物及各類群的受威脅格局及其原因,發現過度利用是我國脊椎動物的最大威脅,各國間不存在統一的生物多樣性受威脅格局。系統地研究了川金絲猴的季節性食物種類、季節性日移動距離、冬季取食生態學、森林採伐對其生境利用的影響和海拔高度利用的生態限制因子,為川金絲猴的生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在國內率先開展了牛蛙入侵生態學研究。SCI收錄論文11篇,被SCI刊物引用30次,其中他引12次;被CITES大會決議提案檔案引用1次,被國際專著引用2次。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 “實驗增溫對澤蛙和黑斑蛙物候、生活史特徵和種間競爭關係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1172111), 2012-2015。
  • “信息素和赤鏈蛇對入侵種北美牛蛙控制效果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31370545),2014-2017。
  • “牛蛙入侵對雲南兩棲動物群落結構和功能同質化的影響”,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1200416), 2013-2015。
  • “阿勒泰中俄哈蒙邊境地區的特有兩棲動物種類與區系”, 科技部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2013FY110300)-阿勒泰中俄哈蒙邊境地區特有動物與生物地理區系科學考察項目 2013-2017。
  • “北京霧靈山和浙江舟山群島兩棲動物監測”,國家環保部生物多樣性監測項目, 2011-2021。
  • “新發高傳染性壺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感染北京地區兩棲動物的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5132026)

人物經歷

1990─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獲博士學位
1986─1989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所獲碩士學位
1978─1982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大學植物保護系獲學士學位
1993-在中國科學院動物所從事科研工作
1989─1990在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所從事科研工作
1982─1986年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河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從事科研活動
2000年晉升為研究員
1995年晉升為副研究員
1990年晉升為助理研究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