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媛(遼寧省傑出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李秀媛(遼寧省傑出二人轉表演藝術家)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秀媛(1939-2008),藝名筱月霞, 曾任黑山縣地方戲劇團副團長、縣文化館副館長,是新中國成立後黑山縣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二人轉表演藝術家,已知的300多個二人轉劇目她會唱60餘部。25年間,李秀媛收徒無數,退休後更是常年舉辦二人轉培訓班,培養學生500多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秀媛
  • 出生日期:1939
  • 逝世日期:2008
  • 性別:女
離世,當年“塞北一枝花”,傳授原汁原味的二人轉,傳承危機迫在眉睫,

離世

2008年2月,一個喜訊從北京傳來,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著名二人轉表演藝術家李秀媛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遺憾的是,當代表這一榮譽與責任的大紅證書還在來路上匆匆而行時,李秀媛卻於3月13日因病離開了人世,享年69歲。沉甸甸的證書追趕不上逝者的腳步,傳承的重任失去了一個稱職的肩膀,不由使人備感沉重與惋惜。
李秀媛戲裝照李秀媛戲裝照

當年“塞北一枝花”

黑山的二人轉藝術已有 270 多年的歷史,最早有記載的藝人叫王綸生,活躍在清雍正末年的舞台上。黑山二人轉影響廣泛,它所代表的西路風格特色鮮明,技藝精湛,曲目和唱腔豐富,做功和舞功很有特點,演技多樣。
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代代相傳,黑山二人轉傳到李秀媛已經有十幾代,她的師傅是當地著名的二人轉藝人李振山(藝名“滾地雷”)。1953年,黑山縣成立地方戲劇團,她成為新中國第一代二人轉演員,也是黑山縣第一位女性二人轉演員。李秀媛是個凡事要強、追求完美的人,舞台上的她身段優美、扮相俏麗、嗓音清脆、說口幽默、絕活精湛,尤其是手絹功更為出色。雖然嗓音清亮,但她從不一味賣高腔,特別講求演唱的聲與情、韻與味,在板頭上狠下功夫。她的抱板、滾板、乾板奪字,有如爆豆,緊湊明麗,不丟一板,不丟一字。她還發展了一種滾板,把幾種板式混在一起唱,滾起來抱,清脆利落,韻味綿長,即使在空曠的室外演唱,也能把每個字都清晰地送入最後一排觀眾的耳中。
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李秀媛還特別善於學習姊妹藝術的長處,從京劇、評劇、梆子等戲劇品種中吸取精華,轉而反哺九腔十八調的二人轉藝術。她極力主張淨化二人轉舞台,反對黃色、下流的表演陋習,主張以俗中見雅的藝術魅力征服觀眾。高超的演技和良好的藝德,使她成為“西派”二人轉藝術的代表人物,推動著黑山二人轉的健康發展。
李秀媛《紅娘下書》李秀媛《紅娘下書》
李秀媛所在的黑山二人轉劇團曾帶著幾十部曲目到各地巡演,足跡遍布瀋陽阜新海城開原昌圖等地,每年演出都在300場以上,最多的一年達到724場。在瀋陽演出時,“筱月霞”的名字曾與著名評劇演員韓少雲齊名;到河北唐山演出時,劇場連連爆滿,當時的《唐山日報》對李秀媛給予高度評價,稱她為“塞北一枝花”。

傳授原汁原味的二人轉

據黑山縣文化館業務幹部汪麗麗介紹,對傳統二人轉的演出現狀,李秀媛曾表示出極大的憂慮。她看不慣如今劇場裡的二人轉,認為“那已經不是真正的二人轉,而是二人打、二人鬧,有的時候就套渾話,把二人轉糟踐了”。她還說,自己唱了一輩子二人轉,積累了一些經典曲目和表演技巧,不能把它帶到另一個世界去,不能讓黑山二人轉在自己這一代失傳。
早在1983年,當她因身體原因離開舞台到縣文化館任副館長後,便開始著手二人轉的普及和推廣工作。當時,由她組織的兩期二人轉培訓班教出了200多名學員,其中很多人成了黑山縣地方戲劇團的台柱子,還有的成為趙本山劉老根大舞台”的主要演員。
李秀媛《杜十娘》李秀媛《杜十娘》
1993年退休後,李秀媛在自家的小平房裡專心辦起了二人轉教學班。她的學生除了來自黑山本地,還有來自鞍山撫順遼陽、阜新、朝陽、海城甚至吉林內蒙古的孩子。說是辦班,其實她只收很少的學費,遇有經濟困難的就乾脆不收學費,對一些特殊困難的學生,她還常常帶著其他學生去他們家中,幫忙料理家務和農活。有個叫王紅葉的女孩,家境貧困但先天條件極好,李秀媛對她疼愛有加,不僅學費全免,還自己掏錢打點她的衣食住行。
日復一日,李秀媛常常拖著病弱的身體給學生上課。她教學生就像師傅當年教她那樣,正規嚴格,毫不含糊。按照坐科拜師學藝的方法,她的500多個學生都是她一句句教唱出來的。《大西廂》、《包公賠情》、《水漫藍橋》、《豬八戒拱地》、《小拜年》等經典曲目,李秀媛都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了年輕的一代。只要看見徒弟們有長進,她自己再辛苦也高興。她的學生一亮相舞台,明眼人就看出是出自名師之手。
2007年2月,李秀媛被查出患了胰腺癌。2008年1月16日,她不得不住院治療,住院前一晚,她還在家裡給學生們上課。

傳承危機迫在眉睫

成名於民間、傳藝於民間的二人轉藝術家李秀媛去世了。那么,她所能演唱的60餘部二人轉劇目已經保存下來了嗎?記者從相關單位得到的回答是:只來得及用視頻保存了3部。
隨著李秀媛等老藝人的相繼去世,鮮活的黑山傳統二人轉將更多地只體現在文字記載上。乾板奪字、乾脆利落的唱腔已不多見,一些絕活隨藝人的逝去而消失,九腔十八調已變得面目全非。遼寧一位從事“非遺”研究的專家呼籲,要儘快讓傳統的二人轉得到有效保護。
為解決這一問題,黑山縣委、縣政府已經制定了保護計畫:將已挖掘的文字、音像、實物蒐集起來,予以歸檔、陳列;對黑山二人轉的傳統劇目唱本,有關書籍、樂器、道具服飾和工具等進行全面蒐集;對藝人,特別是老藝人進行訪談,全面記錄口述資料;協同省、市有關專家成立二人轉研究學會,研究發掘黑山二人轉藝術的文化內涵;對有一定藝術造詣的老藝人和較好的年輕傳承者,給予榮譽、培訓和經費支持;多開辦幾家培訓班,對二人轉給予動態的持續性保護。
計畫雖好,但實施起來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在有關部門等待資金的時候,時間卻不等人。去年,黑山縣下大力氣出版了《黑土泥香——黑山二人轉藝苑擷英》,收錄了當地31位二人轉老藝人的演藝人生,總計18萬字。成書過程中,退休的錦州市藝術研究所二人轉研究專家裴福存,在年代考證、技術稱謂、劇目名稱等問題上診脈把關,並完成了其中已故二人轉藝人的12篇傳記。但就在不久前,裴福存突發心梗,先於李秀媛幾天離開了人世,這對黑山二人轉的研究工作無疑是個重大的損失。如今,像李秀媛這個年紀的二人轉老藝人,黑山縣還有四五位,其中老藝人金文志已經77歲高齡,會唱四五十部傳統二人轉劇目。提起他,汪麗麗動情地說:“每次在路上遇到他,我們都會熱情地互相招呼,但看著他日漸蹣跚的衰老身影,我心裡真的十分難過。”
令人欣慰的是,李秀媛去世後,她的學生已經由她出徒的學生接過去繼續教課;黑山縣政府還聯繫縣裡的企業家投資,正在為一所資質較好的二人轉學校修建一個占地500平方米的新校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