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疑傳

李疑傳

《李疑傳》,創作於明朝,其文學體裁為文言文,作者是宋濂。本文記述了李疑樂於助人、救人急難的感人事跡,塑造了一個一心助人、輕財好義、有古道熱腸的君子形象,

基本介紹

原文,注釋,翻譯,簡析,作者,

原文

李疑者,居通濟門外,閭巷子第(1)執業造其家,得粟以自給。故貧甚,然獨好周人急。金華范景淳吏吏部,得疾,無他子弟。人(2)殆之,弗舍。杖(3)踵疑門,告曰:“我不幸被(4)疾矣,人莫舍(5)我。聞君義甚高,能假(6)我一榻乎?”疑許諾,延就坐,迅除(7)明爽室,具床褥爐灶,使寢息其中。征醫視脈,躬為煮糜煉藥。旦暮(8)置其手,問所苦,如侍(9)親戚。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屎污衾席,臭穢不可近。疑日為刮摩浣滌,不(10)少見(11)顏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復生,無以報厚德,囊有黃白金四十餘兩,在故(12)逆旅邸,(13)原自取之。”疑曰:“患難相恤,人理宜爾,(14)何以報為?”景淳曰:“君(15)脫不取,我死,恐為他人得,何益乎?”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攜而歸。面發囊,籍(16)其數而封識之。數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財買棺,殯於城南聚寶山。舉所封囊,寄其里人家。書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還之。二子以半饋,卻弗受,反(17)贐以貨,遣歸。
平陽耿子廉械逮至京師,其妻孕將育,眾拒門不內。金陵俗,婦孕將產者為不祥,逆旅多不捨。妻臥草中以號。疑問故,歸謂婦曰:“人孰無緩急,安能以室廬自隨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為風露所感,則母子俱死,吾寧舎之而受禍,何忍死其母子乎?”俾婦邀以歸產一男。疑命婦事之,如疑事景淳。逾月始辭支去,不取其報。
人(18)用是(19)多疑,名士大夫鹹喜與疑交。  宋學士曰:“吾與疑往來,識其為人。疑(20)妁妁(21)願士,非有奇偉壯烈之姿也。而其所為事,乃有(22)古(23)義勇風。是豈可以貌決人材智哉?語曰:舉世混濁,清士乃(24)見。吾傷流俗之嗜利也,傳其事以勸焉。”

注釋

①殆:同“怠”。②踵:走到。③被:遭受。④人莫我舍:人們不收留我。舍:安置住下。⑤假:借。⑥除:收拾,整理。⑦置:同“執”。⑧親戚:內外親屬,親人。⑨少:稍微。⑩顏面:神情,此處指厭煩的神情。⑾逆旅:旅店。⑿原:同“願”,希望(14)何以報為:還要回報乾什麼?(15)脫:假如。(16)籍:記錄。(17)卻:推辭。(18)贐:贈送的財物、路費。(19)用:因為。(20)多:稱讚。(21)姁姁(xǔ xǔ):(書)安樂、溫和的樣子。(22)願:老實。(23)古:真摯淳樸。(24)義勇:偏義複詞,偏指“義”,道義。(25)見:同“現”,顯現。(26)指捧書求教,猶言受業

翻譯

李疑,居住在通濟門外,同鄉的年輕人去他家接受學業,他得到一些糧食來生活,本來自己十分貧困,但特別喜歡周濟別人的急難。金華人范景淳在吏部當差,得了病,沒有別的親人。人們對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著拐杖走到李疑門口,告訴李疑說:“我不幸患病,人們不收留我。聽說您品德很高尚,希望能借給我一張床養病。”李疑答應了他,邀請他就座,打掃房間,安置了床褥爐灶,讓他在裡面休息。李疑找來醫生給他把脈,親自給他煮粥熬藥。從早到晚拉著他的手,問他的痛苦。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髒了床被,又髒又臭讓人難以接近。李疑每天給他擦洗,沒有一點厭惡的神情。范景淳流著眼淚說:“我連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沒有辦法報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黃金白銀四十多兩,在過去住過的旅店裡,希望你自己取來。”李疑說:“患難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應該如此,還要回報乾什麼?”范景淳說:“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後,恐怕被他人取走,這有什麼好處呢?”李疑於是請鄰人一起去,提著回來了。李疑當面打開行囊,記下數目封存起來作了標記。幾天后范景淳最終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錢買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寶山。將所有封存好的裝有財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鄰人家裡。李疑寫信讓他兩個兒子來。等他的兩個兒子來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帳冊歸還給他們。他們用一半的金銀來饋贈他,李疑推辭不接受,反而用財物送給他們,讓他們回去了。
平陽的耿子廉被抓捕的人用兵刃架著押解到了京城。此時,他的老婆懷孕即將生產,親友卻都關上大門不肯收容。他的妻子臥在草中大聲哭泣。李疑見到了這一幕,問清楚了原委後,回到家中對妻子說:“沒有人能隨身帶著自家的房子四處行走,誰沒有個困難的時候呢?況且人命關天,如果在生育的時候受到了風寒,就很容易造成母子喪命。我寧可冒著連坐的風險收留他們,也不忍心眼看著她們母子死去。”於是,李疑讓妻子將耿子廉的老婆帶回家中,結果順利地產下一個男嬰。李疑讓妻子照顧耿子廉的老婆就像疑自己范景淳一樣。過了一個多月,耿子廉的老婆才拜別他家。他不要耿子廉老婆的任何報酬。
因為這些事,大家都稱讚李疑,名士大夫都喜歡與疑結交。凡是認識疑的人都稱道:“好人啊,好人!”。李疑讀了一些書籍,文章也寫的很好。李疑曾經憑藉很好的儒學造詣中舉卻推辭不去做官。然而高尚的品行最為人們所稱道。 宋學士說:“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為人。李疑沒有魁偉雄壯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卻有真摯純樸的仁義之風。《論語》上說:整個社會污濁,清廉的君子才顯現出來。我為貪財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記載他的事跡來規勸世人。”

簡析

本文記述了李疑樂於助人、救人急難的感人事跡,塑造了一個一心助人、輕財好義、有古道熱腸的君子形象,表達了作者對重利輕義庸俗世風的憂慮,和對世風好轉的殷切期待。文章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塑造人物,形象鮮明。細節描寫尤其傳神。

作者

宋濂(1310—1381),明朝開國元勛,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諡號文憲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漢族。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溍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制誥。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著作有《宋學士文集》、《孝經新說》、《送東陽馬生序》 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