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胃炎貼

李氏胃炎貼

李氏胃炎貼採用穴位貼敷療法,依據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選取特定穴位貼敷藥物就能治癒疾病。李氏胃炎貼由山東嘉祥李氏中醫專科採用十幾種名貴中藥,根據中藥特性和功效,辨症選藥,對症選穴,內病外治。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胃神經官能症等各種胃腸功能障礙等病症。能有效治癒各種胃脘疼痛,胃酸、胃脹、胸肋脹痛、噯氣不舒、腸鳴腹瀉、噁心嘔吐、胃動力不足等升降失常、肝胃不和、氣滯血瘀等症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氏胃炎貼
治病機理,功能主治,使用方法,注意事項,

治病機理

李氏胃炎貼採用穴位貼敷療法,依據祖國醫學的經絡學說,選取特定穴位貼敷藥物就能治癒疾病。藥物對人的肌體產生雙重作用,一是藥物直接作用於皮膚、孔竅、腧穴等部位,通過透皮吸收進入血絡經脈,輸布全身,以發揮其明顯的藥理作用;二是藥物對所敷腧穴產生局部刺激,疏通經絡、調節氣血、解毒化瘀、扶正祛邪,使失去平衡的臟腑陰陽氣血得以重新調整和改善,從而促進肌體功能的恢復,達到治病的目的。其特點簡單、方便、奇效,使用安全,不用吃藥打針,病人容易堅持治療,並且不經腸胃給藥,不傷脾胃、無肝臟首過效應之弊,藥力強勁,藥效穩定持久,眾多患者樂於接受。

功能主治

李氏胃炎貼由李氏中醫專科採用十幾種名貴中藥,根據中藥特性和功效,辨症選藥,對症選穴,內病外治。適用於各種急、慢性胃炎、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返流性胃炎、食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胃神經官能症等各種胃腸功能障礙等病症。能有效治癒各種胃脘疼痛,胃酸、胃脹、胸肋脹痛、噯氣不舒、腸鳴腹瀉、噁心嘔吐、胃動力不足等升降失常、肝胃不和、氣滯血瘀等症狀。詳細使用方法請點擊下面的擴 展閱讀資料。

使用方法

1.胃脘痛貼敷穴位:脾腧穴、胃腧穴、胃部(心窩處稍偏左的部位,包括中庭穴、鳩尾穴和不容穴三個穴位)。脾腧穴和胃腧穴在後背脊椎兩側,左右各一,第一次貼左脾腧和右胃腧穴,下次貼右脾腧和左胃腧穴,依次輪換貼敷,每幅膏藥貼滿3天后再換另一貼。
2.胃痛兼胸肋脹痛者貼肝腧穴、胃腧穴和胃部,肝腧穴和胃腧穴左右輪換貼敷(和脾腧穴、胃腧穴貼敷方法同)。
3.胃部穴定位:中庭穴在胸骨劍突上方一指處,鳩尾穴在劍突下方一指處,不容穴在劍突下方二指處的水平線上向左右旁開各三指處,左右各一。
4.肝腧、脾腧、胃腧穴定位方法:
肝腧穴在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左右各一。肝腧穴取穴方法:採用俯臥的取穴姿勢,該穴位於人體的背部,當第9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開二指寬處即是。
脾腧穴在背下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左右各一)。
胃俞穴於背下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即左右旁開二指寬處,左右各一)。
5.簡單取穴方法:
若以線連結左右兩邊肩胛骨的下端,正好是第七胸椎骨和第八胸椎骨突起之間的凹陷處。往下第9、10、11、12胸椎棘突下的凹陷處旁開二指寬的地方依次分別是肝腧穴、膽腧穴、脾腧穴、胃腧穴。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腰的左右邊有極突出的“髂骨”(為髖骨最上部),而連線其左右側上端之線,則為第四腰椎棘突之突起處,這也是系腰帶的位置(腰椎共五塊,胸椎共十二塊),往上數到第一腰椎棘突上面就是第12胸椎棘突,第12胸椎棘突下面凹陷處左右各旁開二指處分別是左胃腧穴和右胃腧穴,往上數分別是脾腧穴、膽腧穴、肝腧穴。貼敷穴點陣圖示如下:
李氏胃炎貼背部貼敷穴位李氏胃炎貼背部貼敷穴位

注意事項

1.貼前先將患處用溫水洗淨、揩乾,待皮膚乾燥後再貼,皮膚有汗或水汽時貼不緊。貼敷後所貼穴位用暖水袋暖(或者艾條灸)15-30分鐘效果更好。
2.皮膚表面有破損或有糜爛時不可貼敷,以免發生感染。
3.膏藥撕揭時動作要輕柔,防止撕裂皮膚;如果藥膏殘留在皮膚上,可以用香油塗擦,再用酒精清洗即可。
4.治療期間應儘量不服抗生素藥物,不食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療效。
5.膏藥長時間貼敷如發紅髮癢或起水泡,無須害怕,這是排毒反應;常規處理等皮膚恢復後再貼。本膏藥含活血化瘀成分,孕婦慎貼,以免流產意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