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果烈

李果烈,男,1931年11月生於江蘇省南京市。南京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江蘇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955年畢業於浙江醫學院五年制本科,曾先後在遼寧千山結核療養院、遼寧本溪市中醫院、南京市中醫院工作。1972年起從事心血管及老年病臨床,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

基本介紹

  • 人物名:李果烈
  • 主要成就:創新性的運用活血化瘀法治療中風
  • 擅長:心血管及老年病
  • 出生日期:1931年11月
  • 出生地:江蘇省南京市
主要經歷,獲獎情況,學術內容,一、對冠心病、腦中風疾病的研究,二、對於中醫藥學習和實踐的體會,主要論文,

主要經歷

1950~1955年  在浙江醫學院就讀本科。
1955年  分配至遼寧千山結核療養院工作。
1959~1961年  在遼寧省瀋陽遼寧中醫學院西學中二期學習中醫理論。
1961年  分配至本溪市中醫院工作。
1964年  在本溪市中醫院,他觀察了一組用灸法治療癲癇病人(未用任何中西藥物),總結後刊登在第一期《針灸雜誌》上。
1966年  在南京市中醫院病區內,用針刺法治療10餘例急性菌痢患者,未予任何中西藥物,並與氯黴素組作為對照。結果二組病人的退燒時間、腹瀉次數的減少及大便變化改善均無明顯差異,僅大便痢疾桿菌陰轉的時間,針刺組略遲於氯黴素組。
1972年起   開始研究冠心病、腦血管疾病的中西醫結合治療,首創頸動脈注射活血化瘀藥物的方法治療缺血性中風、急性期之後的腦溢血,療效明顯。
1987年  任南京市中醫院中西醫結合主任醫師、教授。
1991年  任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學會副理事長。同時也是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

獲獎情況

1977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100例分析》獲市衛生局三等獎。
1978年  《中西醫結合治療心絞痛30例(參味合劑)》獲市衛生局三等獎。
1993年  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1995年  獲“江蘇省名中西醫結合專家”稱號。

學術內容

一、對冠心病、腦中風疾病的研究

70年代成立了冠心組之後,李主任用中醫分型治療,總結30例治療結果,參加了全國冠心病會議。他還總結撰寫了《中西醫結合治療中風100例》的文章,獲得南京市衛生局科技三等獎。
80年代活血化瘀療法治療中風的方法盛行,他於是想到中風雖癱瘓在肢體,但其病變在腦內,瘀血在腦,如用活血化瘀藥物直接輸入腦血管內,可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當時因無此先例,他努力在臨床上摸索探求,終於找出用活血化瘀藥物從頸動脈內注射直達病所的治療方法。經過觀察收到良好療效,這種療法開始僅用於缺血性中風病人,因出血性中風在西醫是禁用抗凝、活血藥物的,後來李果烈經過學習唐容川的《血證論》論述的“凡系離經之血,與榮養周身之血,已睽絕而不合……急宜用藥消除。”因此他按中醫的觀點,選擇急性期之後的腦溢血病人,用頸動脈注射活血化瘀藥物的療法,也取得了明顯的療效。他用中醫的觀點突破了西醫的禁忌。在西醫的腦血管介入療法開始之前,他採用中西結合的方法,用中藥西法治療中風,在當時也屬創舉。此療法總結後刊登於《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年第10期上。

二、對於中醫藥學習和實踐的體會

第一,認為學習中醫必須按照中醫的思維方法來學習,因為中西醫是從不同的歷史環境下和不同的自然科學水平而發展成長的,採用不同的思維方法、手段、工具來認識和防治疾病,互有所長也各有所短。第二,認為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快,無論中醫或西醫都要努力學習、終生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第三,由於中醫藥在國內外的大量套用,也發現了不少副作用或不良反應,不應等閒視之,但也不能一聽說某藥有毒性立即摒棄不用,“是藥三分毒”,只要掌握其性能和毒性,仍可使用。第四,中藥的劑量至今無統一的標準,李果烈認為應該因季節、地區、醫生、病人、病情而靈活掌握。

主要論文

[1]李果烈.李果烈•胸痹湯[J].江蘇中醫藥,2012(06).
[2]李果烈,等.頸動脈注射複方丹參液治療30例腦血管意外[J].上海中醫藥雜誌,1987(10).
[3]謝昌仁,李果烈,武紫,謝英彪.中風證治體會——附332例臨床資料分析[J].江蘇中醫雜誌,1981(06).
[4]武紫,李果烈.複方丹參液經頸動脈注射治療中風病30例[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5(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