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端

李景端

李景端,1934年生於福州市,資深出版人。1951年進入清華大學經濟系,1954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外貿系。 曾在外貿部、商業部等機關工作。1975年進入出版界,1979年創辦《譯林》雜誌,1988年出任譯林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現為中國版協外國文學出版研究會秘書長,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光華科技基金會高級顧問,香港“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特邀顧問。出版有散文隨筆集《波濤上的足跡》、《心曲浪花》等。 此外,在報刊上發表有關外國文學、翻譯與出版方面的文章一百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景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州市
  • 出生日期:1934年
  • 職業:資深出版人
人生評價,涉足翻譯,立業修德,仗義執言,

人生評價

李景端是翻譯出版界的知名人物,《譯林》雜誌及譯林出版社的創建人,譯林出版社首任社長兼總編輯,是集仗義、激情、嚴謹、果斷、細緻於一身的翻譯出版家,更被美國人物傳記研究所收入該所1992年出版的《國際傑出領導人物名錄》第四版,並受聘擔任該所出版、編輯評選委員會的特約評審。李景端是第一位被收入這本名錄的中國出版界人士。

涉足翻譯

在如今的出版界,譯林出版社已經是很有影響的專業翻譯出版社了,譯林版的外國文學名著,已成為當今圖書市場上廣受讀者歡迎的品牌書,譯林引進當代外國文學作品著作權的數量,連續多年居全國出版界之首, 該社有30多種收在全國性圖書評獎中獲獎, 在李景端主持出版社工作期間,全社純利潤增長了250倍……今天的成功,記載了李景端20多年波濤中衝浪的足跡, 更多地印證了他那種鍥而不捨。執著堅韌的精神,以及創業過程中的艱辛和磨練。
1978年, 李景端受命籌辦一本外國文學翻譯雜誌。他所面對的困難是難以想像的。首先,他不是外國文學科班出身,當時他自稱"頂多算個外國文學愛好者"辦雜誌更是外行;其次,除了認識幾位中學英語教師,他在翻譯界沒有任何熟人,更困難的是,那時候信息還是相當閉塞,想找一點外文版本及資料談何容易!
然而,李景端認識到發展中外文化交流是對外開放的迫切需要,他一向執著於事業,認準的事,再大的困難也要迎頭而上,於是在江蘇省新聞出版的支持下,決定創辦以"打開視窗,了解世界"為宗旨, 重點介紹當代外國健康通俗文學的大型外國文學雜誌《譯林》。
為此李景端主動向南京大學范存忠、陳嘉等一批專家請教,又慕名給戈寶權去信,請求他對家鄉的翻譯刊物給予支持。經過多方努力, 他終於如願請到了錢鐘書、楊絳、卞之琳、戈寶權、馮亦代、王佐良等20多位國內譯界一流的學者擔當《譯林》的編委,同時他向各涉外單位廣泛徵集外文書報作為資料,連外賓棄留賓館的書報也不放過,一番辛勞之後,《譯林》雜誌終於初具雛形,由於辦刊宗旨明確,個性鮮明,選材又貼近當時廣大讀者的閱讀需求,《譯林》一創刊便受到讀者的熱烈歡迎,創刊號發行40萬冊還脫銷,以至出現了黑市價。白手起家的李景端,就這邁出了涉足翻譯出版業的第一步。
在辦刊過程中,李景端一開始就十分重視網路和培養人才,他一方面充分發揮專家編委們的知識優勢,請他們把關出主意,另一方面又不拘一格,積極起用年輕的譯者。當時,我國外語界有一大批中青年專業人士,職稱不高卻很有實才,李景端不僅大膽約稿, 而且還熱情為他們創造提高業務的條件,例如,給他們買必要的詞典, 引薦他們與名家切磋,舉薦他們出席全國性的學術會議,甚至還幫助解決差旅費等等 結果很快壯大了譯者隊伍,既克服了地方辦刊的地域局限,又扶植了不少翻譯人才。如現任中國譯協副會長張柏然,上海外國大學副校長譚晶華,著名翻譯家黃源深、許鈞等,都是最早得到《譯林》的扶植而走向譯壇的。
為了發現和培養人才,李景端策發起與《外國語》合作,最早舉辦全國性的英語翻譯評獎,參賽人數多達4000餘人,影響極大; 接著又與日本小諸市合作,主辦日語"島崎藤村文學翻譯與閱讀獎",由小諸市市長親自率團前來南京頒獎,既促進了中日文化交流,又吸引來一批高水平的日語譯者;後來又設立了"戈寶權文學翻譯獎",多次舉辦中青年譯者筆會,主辦"歐美小說創作技巧"、外國通俗文學"等專題研討會,發動成立全國性外國文學界出版研究會等等, 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譯林》的人氣更旺了,刊物的質量及知名度大大提高。
我國加入世界著作權公約後,《譯林》搶占先機大量向境外購買著作權, 同步介紹外國多樣化的文學作品,特別是能反映時代現實的新人新作,這一舉措使其發行量一直位居國內同類刊物的首位, 曾榮獎華東優秀期刊一等獎、"國家期刊獎"提名獎、"國家期刊獎"。《譯林》的成就自然是全體譯林人努力的結果, 但由李景端制定的正確的辦刊思想和辦刊過程中的不斷推陳出新, 無疑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立業修德

士有百折不回之真心,才有萬變不窮之妙用。戈寶權先生生前曾說過:"李景端身上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有一股韌勁、看準的目標,就千方百計一定要把它辦成,而且要盡善盡美"。李景端生來就具有的這種永不滿足的性格使他在工作中總是想著不斷再進取。當《譯林》雜誌形成一定規模影響之後, 在有關領導的支持下,經過多方努力,他牽頭1988年成立了以出版翻譯書為特色的譯林出版社。
在建社初期,李景端就下決心啃硬骨頭, 翻譯出版一些高水平的世界文學名著,以填補我國文學史上的長期空白。他先是知難而進。獨家翻譯出版了法國現代派名著《追憶似水年華》七卷本,接著組譯 《尤利西斯》。為此他幾乎請遍國內英語界一流學者, 均遭婉拒,葉君健還戲稱:"中國只有錢鐘書能譯《尤利西斯》, 因為漢字不夠用,錢能邊譯邊造漢字。"他真藉此話向錢先生請駕, 錢笑答:"八十衰翁, 若譯此書無異於別開生面的自殺。"李景端仍不死心,經過多次"施計"蘑菇,總算把也是"八十衰翁"的蕭乾及夫人文潔若"拖下水",兩口子為《尤利西斯》僅做卡片就多達6 萬餘張, 還向國內外發出請教信200餘封, 歷時5年多, 總算首次全本翻譯了號稱"天書"的《尤利西斯》。
當時組織出版這兩部翻譯巨著, 顯然要擔較大的同風險, 一是這些名著不為國人所熟悉, 二是這些名著無論從內容表現形式,背景等都具有一定的複雜性,一般讀者不容易接受。李景端的超前眼光和行銷意識在組織出版《尤利西斯》中充分地體現出來,為了擴大出版效界,他分出版前、上市時和出版後3個階段,籌劃了帶有不同個性的行銷宣傳工作。出版前,先通過論製造懸念,吸引人們對這部"天書"的關注;上市時,利用蕭乾的名人效應等多種方式, 著眼於宣傳這部書的翻譯艱辛及費解, 還配套出版了一本《尤利西斯導讀》;接著又舉辦"喬伊斯與《尤利西斯》國際研討會",組織蕭乾夫婦簽名售書,加上前後近百篇有關這部書的報導、通訊、書評以及讀者徵文活動等,終於掀起一陣"尤利西斯熱",業界驚呼他"魔術般地把一部晦澀奇特的天書,變成了既得大獎又暢銷的熱門書"。
這兩部譯著榮獲"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尤利西斯》還榮獲"國家圖書獎"提名獎,所獲利潤可觀, 為譯林出版社創造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李景端從此一發不可收。著名作家馮亦代曾這樣評價李景端:"他辦刊物, 辦出版社, 二十年來沒出壞書,甚至連內容拼湊的'人情書'也沒出,相反,他策劃組織、包括自己參加編輯的一大批名著,如《尤利西斯》、《楊絳譯文集》、《冰心譯文集》等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評。"
認識李景端的人說他工作有魄力,行事果斷、雷厲風行,其實,他更是一個細心、嚴謹的人。當社長、總編輯最重要的職責就在於選題把關,李景端在選材上,堅持洋為中用,重在選擇,不趕時髦。 他說過,用稿不比別人比膽大,而是與別人比膽識。 所謂膽識, 即在充分調查研究和掌握各種信息的基礎上,判斷正確、選材果斷, 對於價值高的作品,不受舊觀念的約束敢於出、賠本也要出;對於不符合我國出版方針的,即使能賺錢也不出,比如《查特菜夫人的情人》, 雖然是西方名著並風靡一時,但因不適合我國國情。儘管早有譯者投稿,他一直沒有接受出版;美國作家謝爾頓有部小說的內容中有許多利用高科技施行盜竊的手法,已有別的出版社推出,但他認為此書負作用明顯,仍堅持自己的選題原則不予出版,他對選題把關講原則, 但絕不固步自封。譯林出版社建社初期經濟相當困難,他一面主動開發英語教材教輔,一面支持美編大力組織外國幽默漫畫的出版,自己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幽默的美, 美的幽默》)的書評,積極推介這套漫畫,引起人們的極大興趣, 如今譯林版的幽默漫畫,已成了社裡的一種暢銷品牌書。
1995年李景端臨卸職之前,又策劃、組織了一項重大出版工程:六卷本分時段編寫的《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史》,這是"十五"國家社科科研基金重點項目,歷時6年編寫,2001年底業經項目專家組驗收合格,並得到高度評價。這部巨著同時列入"十五"國家重點出版規劃,該書將於明年問世, 這對翻譯出版事業而言無疑又是一項貢獻。

仗義執言

李景端一直非常關注維護著作權法的現狀,也許因為長期同譯者打交道, 深感譯者譯書之艱辛,所以每當他看到、聽到有人的譯作被抄襲、剽竊時,不僅感到憤慨,而且鼓勵別人用法津去追究責任,但是,回響的人並不多,他覺得,文人這種怕麻煩、息事寧人的態度,只會縱容和助長侵權現象的滋長蔓延,他尋思著要做些實事,呼喚更多的人法律意識。2001年,他毅然決定替季羨林等15 位翻譯家打一場官司, 以實際行動參與翻譯維權打假。
當時,他得知中國物價出版社出版的《諾爾文學獎大系》中都沒有譯者署名,認定這是一起侵權大案,決定發起打一場官司, 而且要藉此案為維也維權造勢。有人說他"愛管閒事",與他毫不相關的事,幹嘛費那個頸!但是李景端堅持認為這不僅是在維護譯者個人利益,也是在共同營造一種強化法治的社會氛圍,合力譴責和打擊各種形式的侵權行為,達到懲治違法、保護著作權的積極目的。於是,他先把各篇首頁譯文複印出來,按語種分別寄給譯界朋友,徵詢是否為其譯作,歷時4個多月, 在全書66篇譯作中查出27 篇為剽竊之作。在得到這些作品譯者有效的授權之後,由他出面請律師,收集各種物證, 商定訴訟要求,並由他擔保向灕江出版社借了5萬元,主動為各位當事人墊付有關的訴訟費用。
就這樣,他生平首次當代理人在北京替人上法庭打官司,儘管剛開庭便有個別原要撤訴, 還有人勸他不要那么認真, 但出於維權的信念, 他不怕得罪人,堅持把官司打到底,結果這場官司李景端勝訴了,他給文壇打假做出了榜樣,顯示了作為一個翻譯出版家的責任感和正義感, 季羨林先生為此感嘆:"社會上就缺乏像李景端這樣的仗義執言的人。"
李景端本是學外貿出身的,多年以前就有國外親戚希望他過去一起做生意,他不為所動,1996年退休後又有海外出版社老闆許以高薪,聘他在中國大陸替他們策劃選題和組織書稿,他說自己既不圖錢也不圖名。一概謝絕。但是,他對翻譯出版事業依然情有獨鐘,激情不減。
近幾年,他除了繼續承擔本社一些重要書稿的編輯工作以外,總在想著能為自己所熱愛的翻譯出版事業再多做點什麼,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他發現社會上對翻譯工作的認識還存在不少問題,例如:翻譯人員的作用和地位不被重視;文學翻譯常淪為本職以外的"業餘工作";翻譯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機制嚴重滯後;對翻譯圖書的侵權行為打擊不力;不少翻譯作品質量明顯下降, 有些甚至粗製濫造;翻譯片領域的法規極不健全,等等, 為此, 他一方面認真研究翻譯出版的問題,積極撰文吶喊,先後在報刊發表《外國文學出版要治散治濫》、《翻譯也要打假》、《呼喚職業翻譯家》、《透視劣質翻譯癥結》等20多篇文章,呼籲重視翻譯工作,改進翻譯教學,加強翻譯出版管理,規範翻譯市場,另一方面又主動向劉杲、梅紹武、錢青等多位全國政協委員和全國人大代表提供材料,籲請他們在提案中充分反映翻譯界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建議,針對翻譯質量下降的現狀。
去年他協助《光明日報》,組織以"構建與世界通道"為題的翻譯質量系列討論;發起並聯絡季羨林、楊憲益等12位學者,公開發表倡議書,呼籲加強譯德建設,增強翻譯工作的職業使命感受及道德責任感,強化法制觀念和著作權意識, 提高翻譯質量, 確立翻譯服務意識,積極參與和支持翻譯批評。這些,都引起了新聞出版總署圖書司領導的重視。
此外,他在廈門大學、福建師大、福建省譯協講學時,也以"譯書與譯德" 為題,公開批評翻譯中的抄襲、剽竊、盜版等侵權現象, 大力呼喚重視翻譯職業道德建設。目前,他正籌劃發起制訂《翻譯出版工作者職業道德實施要求》,爭取報批後成為行業的道德規範。
因為實在放不下翻譯出版事業,李景端現在還負責全國性的外國文學出版研究會的具體工作,並連續擔任5屆新聞出版總署"全國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的評審兼評獎辦公室主任, 出任過第四屆"國家圖書獎"評審;他還受聘擔任福建師範大學兼職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學"全球華文青年文學獎"特約顧問。
為適應入世和多元文化發展,他組織了"二十一世紀涉外著作權論壇"及"愛爾蘭文化研討會"在編書之餘。 李景端還積極寫散文、隨筆、書評。蕭乾生前曾評論說:"李景端不僅會出點子,出好書, 而且他的文章, 針對性強,言之有物,有些隨筆更是讀來生趣。"
重慶出版社1999年出版了他的散文。隨筆文集——《波濤上的足跡》,在集子中, 他以耳聞目睹的事實和親身感受,反映了對外開放以來,我國的外國文學, 特別是當代歐美文學出版幾經波折的真實歷程。如今,他又出版了第二本散文隨筆集《心曲浪花》。正是憑著這種對翻譯出版事業始終飽滿激情, 李景端櫛風沐雨,永不停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