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張年畫

李新張年畫

李新張年畫是一個古老,優秀集民間繪畫與雕刻藝術於一體的傳統民俗工藝品,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主要流行於晉、冀、魯、豫地區,深受民眾喜愛。它輻射周邊地區,歷史悠久,風格獨特,是民間繪畫藝術與民間雕刻藝術的活化石和珍品,蘊藏著豐富的傳統藝術絕技,是我省文化藝術寶庫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十分重要的搶救、發掘、研究、弘揚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新張年畫
  • 所屬地區 :河南 · 安陽 · 內黃縣
  • 文化遺產名稱:李新張年畫
  • 遺產編號:Ⅶ-3 
基本介紹,內黃年畫由來,李新張年畫種類,木版神像類,天爺、天地全神,關公、財神、灶神,黑旗老爺,如來、觀音,女性神,行業神:魯班、老君、藥王,農業神,鬥神、土地,會元老祖,家譜軸,燈籠畫,工藝流程,備料,畫稿,刻版,選紙,調色,印製,彩繪,藝術特色,李新張木版年畫作為文化遺產的發展之路,

基本介紹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安陽市內黃縣
遺產級別: 省
內黃李新張年畫早在唐代就已出現,它結合了皇宮的高貴與民間的樸實,具有集細膩、粗獷於一體的特徵。它種類繁多,有6類84種。製作工藝複雜、套印母板獨特、色彩艷麗奪目、構圖豐滿均衡,記錄和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凝聚於其中的思想、情感、倫理道德、價值觀念,是一筆集體手工勞動的藝術結晶,是一筆珍貴的文化資源,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

內黃年畫由來

作為一種具有濃郁地方藝術風采的傳統年畫,內黃李新張年畫是河南省優秀的民俗工藝的一朵奇葩,深受廣大人民民眾的喜愛。
年畫的由來歷史悠久,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據《東京夢華錄》記載,“十二月,近歲節,市井皆印賣鬥神……,“不貼鬥神,不像過年”。這形象地說明春節貼年畫,在我國由來以久。
年畫,古稱“鬥神畫”,其最早的名稱叫“門畫”。據《風俗通義》載,在漢代年間宗教信仰已有祀門之習俗。晉代宗懍《荊楚歲時記》載道:“正月一月,給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鬥神。”故神荼、鬱壘成為我國最早的司門之神。這是我國有關鬥神的最早記載。唐代以前,鬥神均為手繪。至唐太宗(627年),鬥神始有真實人物出物。據《李世民列傳》記載,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立位後,每逢深夜就夢見鬼叫,致使心中不寧,寢食不安。有位大臣進言:“派大將守門,必能驅鬼”。大將秦瓊(字叔寶),尉遲恭(字敬德)自告奮勇,手持利劍、鋼鞭把立宮門,徹夜守護,太宗的病果然痊癒了。太宗大喜,但想將軍守門終不是長久之策,遂命畫工將兩位將軍的威武形象繪製於宮門,後人仿效畫予紙上或木板刻印而盛行於世。由於秦瓊、尉遲恭二人均為戰功赫赫的大將軍,故唐時的鬥神多以威武將軍出現,後又在此基礎上對二人形象進行藝術加工,遂逐漸演變其為年畫“鬥神”。唐代後期,年畫隨著木版年畫的誕生,在構圖、用色上,都達到了相當水平。宋朝前期,木刻完全取代了手工繪像。我國最早的雕版年畫,就見於南宋時期的木板年畫。到了元朝代,年畫出售交易市場初見雛形。明代時期,由於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的極力提倡,過年貼年畫的習俗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清代(1616年)木刻年畫進入了顛峰時期,尤其是清雍正、乾隆年間,年畫更為繁盛,產地遍及全國,並湧現出一大批專門從事木刻年畫的專業畫工和雕刻家。
清朝道光年間,由於黃(河)水泛濫,戰事不斷,土地鹼化,收不敷出,食不果腹,內黃李新張鄉民及方圓數百里的民眾紛紛外出逃難,致使內黃李新張年畫從唐代始創到道光年間所存資料遺失怡盡。清道光六年(公元1827年),內黃李新張年畫一個李姓藝人,從天津逃荒回來,他將本地年畫與天津年畫有機結合起來,進一步充實完善了內黃李新張年畫工藝。並將手藝傳給族人。民國初期,內黃李新張年畫由於受戰亂的影響,沒有大的發展。
抗日、解放戰爭期間,根據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的安排,內黃李新張年畫以抗日、反內戰和勞苦大眾為題材,創作、印製了很多年畫佳品,如參軍圖、勞動畫、新年勞軍等。新中國成立後,內黃李新張年畫在前所未有的歷史契機面前,得到了迅猛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李新張年畫將改革開放融入創新題材,使年畫發展達到鼎盛時期,那時,李新張村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餘歲的兒童,都能從事年畫作坊生產,有“家家會點染,戶戶善丹青”之稱。甚至出現了方圓百里年畫商競相爭購售銷內黃李新張年畫的現象。

李新張年畫種類

內黃縣歷史悠久,有著厚重的文化積澱,是古人類的繁衍地,是古文化的滋生地,形成了華夏文化發展的沃土,孕育出朵朵傳統藝術奇葩,創造出頗具特色、魅力四射的李新張年畫。
李新張年畫種類繁多,有文鬥神武鬥神門童娃娃,有居家供奉的天神地神灶神觀音菩薩,有家譜畫燈籠畫等;內容豐富多彩,或吉祥喜慶,或驅邪平安,或世俗風景,或故事戲文,或神話傳說等;套印母板獨特,採用木質細膩的或棗木或桃木或梨木製成。刻繪的人物造型或凹凸分明,陰陽兼備;或粗狂豪放,栩栩如生;或憨厚樸實,古拙渾雄。線條均勻簡練,具有流利的刀感。採用青、黃、紅三色配方,色澤鮮亮透明,艷麗奪目。構圖飽滿緊湊,場景主次分明。豐滿而不壅塞,均衡而不呆板。既有宮中高雅文化的細膩,又有民間大俗藝術的粗狂;既有淳樸古老的民族藝術風格,又有形象誇張的濃郁地方色彩。反映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觀念,融進了中華民族的思想、情感、倫理道德。是手工勞動的藝術結晶,是珍貴的文化資源,是中原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07年,內黃李新張年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木版年畫按內容為劃分標準,主要題材分為世俗生活類、歷史故事類、神話傳說類、吉祥喜慶類、神仙迷信類、幽默諷世類等。雖然神像畫常被當作封建迷信對象,但它無疑是年畫中出現最早、在民間最具生命力的題材。有確切年代可稽考的第一幅木刻畫乃是唐懿宗鹹通九年(868 年)王玠施刊的一卷《金剛般若經》卷首的扉畫,這幅木刻畫釋迦牟尼佛坐於正中的金剛座上,座前蹲伏二獅子,兩旁有金剛力士、比丘和國王們護衛著。神像畫主要取材來源於道教、佛教、民間俗神,這類年畫帶有一定的宗教和迷信色彩,是一種帶有明顯功利目的、用於祭祀祈福,既反映民間信仰崇拜、又體現民間工藝的藝術品。神像畫是李新張木版年畫中的主要題材,除神像畫外還有家譜畫和燈籠畫兩類,但燈籠畫已多年無人製作,仍在大量生產並銷售的只有神像畫。

木版神像類

李新張木版神像畫既有佛教神靈又有道教仙家,還有民間俗神。按職責可以分為生活中的神仙與生產中的神仙。民國《安陽縣誌》載:民國所祀神祇多“縣像鑿龕,設位於家者,主室則有家堂、財神、灶王、場神等;庭院則有天地等,大門則有鐘馗鬥神等;牛棚馬廄則有牛馬王;石碾棚中則有青龍白虎;山居則祀山神,近河則祀河神。這些神像各司其職責,各有各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交織構成了一個周密的民間信仰體系。

天爺、天地全神

玉皇大帝是是民間信仰中天帝和道教中玉皇合而為一,是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號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上帝,總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內黃傳說中天爺姓張名達,原為一凡人,因肚量大、能受屈而被姜子牙封為天神。依畫內人物數不同,李新張天爺木版年畫共有六種樣式:一像四大帥、一像八大帥、三像、四像、五像和龍盤天爺,②六種天爺像都有對聯,有的人家請天爺像還要兩旁另配八仙對。天爺為主神,貼在堂屋中堂。天地全神:民間俗稱“七十二位全神”,圖中所繪神像眾多,有如來佛祖、玉皇大帝、觀音菩薩、碧霞元君及民間諸神。雖名為“七十二位全神”,但畫中人像有上百個,村民對此的解釋是:“這神仙有的帶童子,大神是七十二個,不多不少。”天地全神像有兩種,一種有名字,一種只有人像沒有名字。與其他年畫不同的是天地全神像用黃紙印製,沒有彩繪,貼在天爺旁邊下方。

關公、財神、灶神

1.關公
三國時蜀漢大將,明神宗萬曆三十三年關羽被封為“三界伏摩大帝威遠震天尊關聖帝君”,成為與文聖孔子並肩的武聖。傳說中的關羽掌握著功名利祿,能治病消災、還能佑護商賈、招財進寶,集節、義、忠、孝、仁、智、信於一身,受到了廣泛的遵奉。③關羽的兒子關平和部將周倉也被奉為神,常在關羽左右以關平捧印、周倉托刀的形象出現。關公主要是保家宅平安,有迎門關爺、勒馬聽風、夜看《春秋》、獨座關爺四種;與財神一起的有兩種:關財並坐和上關下財。
2.財神
李新張木版年畫中所印財神為比干,因為比干沒有心,所以辦事公道、無私心,被奉為財神。內黃縣距離殷都安陽只有百里,所以本地流傳許多商周時期傳說,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民間信仰中的神靈崇拜。單坐財神因上方有一黃傘,俗稱“黃羅傘”,畫中有搖錢對、聚寶盆,充分體現了百姓求財的心理。因發財之路要保密,所以財神貼在堂屋門後右側的背陰處,另有“財神住下(家)坐”的說法,所以有上關下財的年畫。
李新張年畫
3.灶神
灶神為內黃請神像時必請之神,也是銷量最大的年畫。灶因為製作飲食使人生命延續,而後,化為了家庭的象徵。《太平御覽》一八六引《淮南萬畢術》: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灶神又變成以天帝派駐人間的監察代表身份,成了各戶的主要家神。內黃祭灶一般在臘月二十三這天,與別處不同的是由主婦主持祭灶,祭灶中午必須全家人都到齊,否則不能祭灶。灶神為套版印製,有三種樣式:張灶(又名南天門)、李灶(又名金灶)和搖錢樹灶爺。灶神貼於灶上方牆壁之上,貼時要歪著,俗言道:“灶間爺,往裡倒,頓頓飯,吃不了。

黑旗老爺

黑旗老爺即真武,本名玄武,是中國古代“四象”神之一,北方七宿的化身,其形狀如一龜,下面有騰蛇,於是人們便賦予玄武龜蛇相纏的形象。玄武的“標準像”是“被(披)發黑衣,伏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雲麓漫鈔卷九)。宋朝真宗時避真宗祖父名諱,改玄武為真武。內黃的黑旗老爺像即標準的玄武像,散發無冠、手持寶劍、腳下龜蛇相盤、身後童子高舉黑色七星旗。內黃信奉玄武不是為了防火災,而是用於祓災,貼在堂屋門後。不吃葷腥,以素餡餃子上供。

如來、觀音

如來
即釋迦牟尼,如來是其十種稱號之一。釋迦牟尼為佛教創始人,也是佛教至高神,在內黃一般被稱為“佛爺”。貼上位置不固定,有的與天爺並排貼上,有的在偏房貼上,也有的貼在門後,屬於冷色軸,①售量不大。
觀音
西方極樂淨土教主阿彌陀佛的左肋侍,“西方大聖”之一,是一位大慈大悲的菩薩。最初傳到中國時,為男子形象,後為迎合女性教眾信奉需要而成為女像。李新張年畫中觀音像有南海觀音與送子觀音兩種。五像天爺中的送子觀音的位置僅次與天爺,可見觀音在內黃民間信仰中地位還是比較高的,百姓對觀音菩薩的信奉要超過如來佛。貼上位置也不固定。

女性神

西南泰山、文保家姑姑、武保家姑姑、白玉奶奶、五聖老母
西南泰山:亦碧霞元君,因內黃西南濬縣大伾山上有碧霞元君祠,所以俗稱“西南泰山”或“泰山老奶奶”。民間傳說該神能使婦女多子,又能保護兒童,所以婦女信奉尤虔。②也是保家之神,貼於院落西南角的牆上。
文保家姑姑又稱“文仙”,手持拂塵,是內黃本地神祇,不少村頭都有姑姑廟,還有許多姑姑顯靈的傳說,但具體的姓名來歷與成仙經過已無人知曉,屬於熱色軸。武保家姑姑又稱“武仙”、“樓仙”、“心安姑姑”(音譯),與戲曲中武旦裝扮相似,頭戴花翎,手握念珠,畫上還有四個滿族文字,李新張藝人也不知其義。
武保家姑姑屬於冷色軸,流傳於六村鄉劉邢固一帶,因劉邢固房屋多樓房,所以貼在樓上門後。
白玉奶奶一說為白素真,另一說是頂塔五聖。神像上方有一寶塔,塔下坐一中年面容女神,畫中無字,日久天長,連印製年畫的藝人也不確定她的身份的,眾說紛紜。屬冷色軸,已多年不印了。
五聖老母:即“無生老母”,是明清時代眾多民間教派所崇拜的最高女神。羅教四祖孫真空所撰的《真空掃心寶卷》中,推出無生老母這位女性神,而到了第七代祖師明空那裡,則更進一步把無生老母描繪成一位慈祥可親的老婆婆了,並杜撰出完整的老母造世造人的神話故事。③在內黃民間,一般只知道五聖老母神通廣大、法力無邊,好多人認為五聖老母就是奶奶廟中五位老奶奶。保家的女神,相貌與泰山奶奶相似,屬於冷色軸,貼上位置不固定。

行業神:魯班、老君、藥王

魯班:土木建築的祖師爺和行業神,生於春秋時期,複姓公輸,名般。內黃地區民間信仰中認為“木泥石畫”的祖師爺都是魯班,所以木匠、泥瓦匠、石匠、畫匠的家中都會請魯班神像,但因木匠人數居多,所以魯班神像上有時會刻上“木工之神”的字樣,神像下方有做木工活的兩位童子,一般貼在放木匠工具的配房內。
老君:相傳為太上老君,因太上老君以八卦爐練仙丹,所以在李新張木版年畫中是做為鐵匠和燒窯者的保護神而被祭祀。老君有兩種,一種是道教中太上老君的樣貌,神像下有兩位正在打鐵的小人;另一種與如來佛相同,區別就在於畫中有無火爐,有火爐的是老君,無火爐的是如來佛,老君一般貼在配房牆壁上。
藥王:為藥鋪、醫生家中貼的行業神,神像為一老者手中握有八卦。對於藥王的身份,沒有固定說法,有人說是扁鵲,有人說是華佗。貼在行醫屋內的山牆上。

農業神

倉神、圈神、場神、青龍、白虎
倉神:看護糧倉的神靈,畫下方有一裝糧食的穴子①,上寫“糧滿倉”三字,充分體現了村民對農業豐收、倉稟充盈的願望。倉神貼於糧倉上。
圈神:牛王馬王,牛馬為農村的主要耕畜,對於農耕經濟作用很大,所以農民在自家牛馬圈內張貼牛王馬王以保家畜不生病,不染瘟疫。近幾年來因為養豬的農戶越來越多,李新張年畫藝人還創作了以豬為形象的神像畫。圈神貼於牲口圈內的食槽上。
場神②:場神即田祖神農氏,內黃俗稱其為“場神”。場是在農田中幾家共用的一塊碾平用於晾曬、對剛收穫的莊稼進行初加工的地方。場神像一般貼在放置在場內的石碾滾上。隨著農業生產的機械化普及,場已退出歷史舞台,而場神也慢慢淡出了人們的信仰圈。
青龍:井神,民間傳說中龍王管水,而青龍就是井龍王。水是生命之源,農業耕種離不開水;內黃各村在除夕時,有水缸的人家還要把水缸裝滿水,沒水缸的也要在水桶內裝上水,可見水對農業與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但隨著自來水系統的鋪設,村村用上了自來水,井已經越來越遠地離開了人民的生活,青龍年畫也無人印製了。
白虎:不同於其他地方的白虎神,內黃的白虎不是四象守護神,而是磨坊之神。糧食是農民生活之本,所以作為糧食的重要加工地――磨坊,當然要有神靈把守。傳說中古代的鬥神――神荼和鬱壘兄弟二人,就是專門抓鬼飼虎的。也有人考證,神荼即於菟,本身即是虎,抓惡鬼餵虎,這是正義之神行鎮惡祛邪之事。①可見,虎神可以御凶護門,所以被選做磨坊的保護神,貼粘在磨糧食用的石磨上。王樹村《中國民間年畫史圖錄》(下)中載有一幅叫《九九消寒圖》的虎漫畫,畫中即是虎拉石碾的造型,這幅產生在清代河北一帶的年畫與李新張白虎年畫有什麼關係,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鬥神、土地

鬥神
鬥神:門是由社會空間進入家庭空間的出入口,俗信認為鬥神可以阻擋妖魔惡鬼、保護家人平安。漢代就出現了的鬥神年畫,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漢代文獻中,已有鬥神畫之記載,蔡邕《獨斷》曰:“十二月歲竟,常以先臘之夜逐除之也,乃畫荼、壘並懸葦索於門戶,以御凶也。”鬥神也不斷發展,從最早的神荼、鬱壘到秦瓊、敬德,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追求的變化,鬥神樣式繁多,出現了天官、狀元、福祿壽星、財神、美人娃娃等鬥神。李新張木版鬥神年畫主要是秦瓊、敬德和五子登科兩種,五十年代機器印製的鬥神畫大量出現,手工印製的木版鬥神年畫漸無銷路,村中已無圖樣和雕版。生產著的還有一種鬥神,俗稱“門君”,是李新張木版年畫中尺寸最小的一種,貼上在大門兩側的門洞內。
土地
土地:土地乃地力之神格化,每一地都有當地土地神。土地的前身叫社神,也稱社公,慢慢對社神自然崇拜的性質漸漸消失,轉化為具備多種社會職能的地區守護神信仰,成了所有神明中神格最低的神祇之一,人格化的傾向也已發生,土地的形象多為手持拐杖的白髮老翁。土地廟一般都很小,有時僅是三塊磚頭壘起的,所以廟中很少有布制神像畫。但他又是全村的最親近神,過年時,就有人會給土地爺請一張紙制的神像畫,因此土地的年畫不是貼在家裡的,而是貼在村內土地廟內。

會元老祖

在內黃縣衛河兩岸人家一般供奉掌管衛河的河神――會元老祖,即混元老祖,尤其是過去衛河上的船家。混元老祖傳說是一隻老鱉,畫內蓮花壇上神像呈圓形,圖上方有孔子、釋加牟尼和老子的儒釋道三教像,手持“忍耐”兩字,兩旁對聯寫著“混沌初分化三教,安天補地治乾坤”。混元原本是道教創世說中所謂天地成物化育以前元初時的總稱,明朝混元紅陽教派宣揚三教合一,推尊混元老祖為最高神,羅教中最高神無生老母則成了他的妻室。《飄高經》中載:“無天無地,先有混濛,後有濨濛。濨濛長大結為元卵,叫做天地元黃。元黃迸破現出混元老祖,坐在阿羅國。”對由混沌創世的神話作了玄奧的敘述。李新張年畫對由元卵中誕生的混元老祖進行了形象的刻畫,直接將混元老祖畫為龜狀的圓形,因此也有了治水的法力。供奉在偏房的牆上。
10、八仙對聯、歷頭
八仙對聯是配在天爺像旁邊,圖文結合的對聯,對聯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四個字上,又雕上了八仙人物像,一字一人一格,對聯第一格上還畫有一個燈籠,右燈籠上有“福”字,左燈籠上有“壽”字。傳說八仙分別代表著男、女、老、少、富、貴、貧、賤,所以年畫中多會出現八仙形象。在灶神像中也有八仙對聯,但形制較小,與雕版一體,刻畫簡單,形像相對粗糙。
歷頭是灶神像上的節氣時間表,刻有大小月份及農曆節氣日期,供城鄉百姓查核四季節氣,以備農事操作的參考,因印在灶神像上方,所以俗稱“歷頭”。印上當年曆頭的灶神就只能當年賣,所以歷頭一般是要出售時才加上去的。過去歷頭每年都要刻新的,所以不必用梨木,普通木料也行,一九九四年以後出現絲網印刷歷頭,慢慢取代了木刻歷頭。

家譜軸

家譜畫俗稱“家當”,源於祖先崇拜,民間認為祖先的靈魂對家庭成員起著護佑作用,對祖先的祭拜也寄託著對祖先的追思。家譜軸對家庭和民族的凝聚力的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因內黃村莊以家庭單位對祖先進行祭祀,所以一般祭祀的對象不會超過三代,所以家譜軸只有三層。家譜軸以室外墓地為背景,刻有石獅、牌坊、香案、童子,畫中有飛檐式的墓碑樣空閣,留出以寫祖先名諱。家譜軸以藍色為主,紅色較少。
家譜畫依畫幅尺寸大小有“大家當”與“小家當”兩種,家譜畫貼上前必須要帶齊香紙火燭去墓地里把祖先請回來,然後才能在家中貼上家譜畫,表示祖先已從墓地來到了畫內。小年也就是元宵節結束後,同樣要在家譜畫前禱告祖先們:“年節過去了,請你們先回到自己家(墓地)吧,明年再來” 等,然後把家譜畫取下焚燒。

燈籠畫

燈籠畫用於製造一種小型的四面和六面的紙燈籠,為元宵節時的兒童玩具,這種燈籠使用高梁桿為骨架,外面圍上印有燈籠畫的白紙,每一面都有不同的圖案。九十年代塑膠材料的廣泛使用,出現了使用透明塑膠紙的燈籠,比傳統白紙燈籠透光性大大提高,因此,很快代替了白紙燈籠。塑膠紙燈籠與白紙燈籠樣式一樣,但因其材料特性,不能使用雕版印刷圖案,必須手繪圖案,所以燈籠畫現存雕版數量很少,在 2006 年普查時,燈籠版僅存兩套四塊,共十個圖案。
現存燈籠畫一套為西遊記人物,四人形象分別雕刻在兩塊雕版上,一塊雕版刻有唐僧和沙悟淨,另一塊刻有孫悟空與豬八戒,雕版尺寸為 20×30cm;另一套尺寸為 24×25cm,共有兩塊雕版,每塊上刻有三個圖案,分別為公雞、貓、虎、鳥和兩個人物,人物旁寫有三字姓名,但字跡模糊難以辨認。
在冬天農閒時,製作燈籠也是李新張農民的一項副業,但因工藝複雜,花費時間較多,而且銷量也不大,所以並沒有專門的藝人,只是在印製年畫之餘製作些燈籠,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

工藝流程

李新張木版年畫製作的工藝流程大致可分為備料、畫稿、刻版、選紙、調色、印製、彩繪七個步驟,其中每個步驟都有具體地做法要求和工藝技巧。

備料

即準備雕刻用的木板,因用於年畫印製的雕版必須耐磨、結實,所以要選用紋理細密、木質堅硬、不易開裂的木料。李新張的雕版全部選用多年生梨木,將梨木鋸成一寸厚的平板,根據畫稿大小看是否需要進行拼接或剪下。為節省木料,正反兩面均用來雕刻,版面一般為長方形,刨平後在水中浸泡兩天,使木質鬆軟,易於進行雕刻。

畫稿

木版年畫在畫稿中分為“複製型”和“創作型”兩種,前者按照原有版式進行重新製作,不需要構思與藝術創新,後者則是藝人要設計畫稿。因李新張木版年畫主要是神像類,所以年畫圖案變化很小,以複製型創作為主,創作型構圖並不多。即使是需要創作,一般也有以前的神像畫稿作為參照,或者由別人對年畫圖案的描述進行構圖。畫稿是決定年畫品象的首要環節。

刻版

將繪製好的畫稿反粘在梨木板上,留畫稿墨線,用刀剔去空白處,完成墨線版。如果年畫需要套版印刷則要依次刻出另外的色版,一色一版。李新張年畫一般有五個色版,分別是黃版、紅版、二紅版、綠版、紫版。刻版是費工費時的工序,一般完成一塊天爺黑線版需要年畫藝人一個月的時間,雕刻時必須全神貫注,特別是面目細微處,不能有一點失誤,否則前功盡棄。

選紙

李新張木版年畫使用價格較低的普通毛邊紙,天地全神用黃色紙張印製,灶神用 32 克白紙,其他全部使用 80 克白紙。李新張年畫藝人以五百張白紙為一個單位,稱“合”或“令”。年畫按尺寸可分為三種,天爺和大家當最大,每張白紙僅夠印製一幅;其次為關財、保家姑姑、黑旗老爺、小家當等中等年畫,一張白紙只能印製五張這類年畫;土地、迎門關、倉神等為小年畫,一般使用印製天爺時裁下的紙邊印製。

調色

李新張木版年畫共有六個顏色:黑、黃、紅、二紅、綠、紫,除紫色外均使用粉末狀化學顏料,在顏料要加入水以調整顏色的濃淡,並加入鹼,使色彩鮮艷。紫色使用醫用碘酒,現今紫色已不再使用,常用的顏色只有五種。

印製

印製時需要的工具有:趟子①、栓(2 個)②、托盤、鎮紙石。趟子與乾拴作用相同,但用處不同,印製碼子需要多次印刷,所以用柔軟的趟子,以防止在印製過程中紙張破損;乾拴較硬,用於印製只需要印一次墨線版的軸子。印製時將數百張紙用鎮紙石壓在托盤的一邊,再把雕版仰放在托盤上,並且固定雕版與紙張位置,不能移動。左手翻紙,右手拿色栓與趟子,先用色栓在雕版上塗勻顏料,再將紙蒙在版上,然後用趟子刷雕版上的紙,如此將紙刷完。如果是碼子就再換另一色版,按黑、黃、紅、綠的順序依樣刷完,直到全部完成一幅畫後為止。如果是軸子,印完墨線版後就從鎮紙石上取下,再手繪顏色。

彩繪

這項工序僅用於軸子,在印製好的墨版圖上手繪顏色,主要用於人物的衣飾花紋及背景裝飾部分。追求色彩的亮麗,多用原色,講究顏色搭配,有黃、綠、紅,二紅,紫五種顏色。繪製時用手筆或海綿塊沾取顏色,塗於年畫表面,雖用色少,但色塊整齊,對比強烈,與春節時的喜慶氣氛相適宜。彩繪時黃綠兩色常由一筆繪成,用筆頭沾取黃色,筆尾沾取綠色,一筆畫下成兩色,俗稱“陰陽色”,為李新張木版年畫彩繪中的常用手法。

藝術特色

從美術學角度考察,李新張年畫線條概括剛勁,畫面古拙厚重,風格粗獷,裝飾效果強;與楊柳青、朱仙鎮、楊家埠地區的年畫一樣,李新張年畫也採用散點透視法,平面化構圖要求在有限的畫面內描繪完整的形象,並且相互之間不能遮擋,所以畫面飽滿有序;色彩使用顯示出濃郁的東方色彩觀,以紅、黃、綠和黑白關係為基礎,形成對比強烈、鮮艷奪目的特點。
民間藝術作品風格是由多個與之相關的事物與意識觀念共同影響決定,與當地自然物產、文化風俗、創作者的審美趣味、消費者的購買目的等有著直接關係,李新張木版年畫的內容形式、製作工藝、用途決定了其獨有的藝術風格。
(一)構圖布局寫實化、程式化
李新張木版年畫構圖飽滿整齊,人物主次分明,布局層次嚴格。吸收借鑑廟宇與戲曲舞台形式安排年畫構圖,不使用焦點透視法,也無明暗畫法。年畫多為對稱式構圖,主要神像占據中心,待者站立兩旁;神仙按級別依序高低排列,大神居上,小神居下,這種對稱的布局有利於形成強化主神的中心地位,與寺廟、石窟等宗教場所的偶像排列方式一脈相承。以《天爺》為例,年畫的構圖與真實寺廟裡的布置基本相同。寺廟與畫面上方都有華蓋帷幔,天爺均手持玉圭端坐於正中寶座之上,人像的容貌姿態、冠帽衣飾都很相似,只是年畫藝人又吸收了戲曲舞台上的表演形式,在神像後方面安排兩名打扇的待者。原本的抽象想像演化出固定和現實的象徵符號後,後人就只能按程式寫實地再現想像對象。神靈本無形,但寺廟裡的神靈塑像與戲曲表演中對神靈的裝扮演繹已經讓人們相信神靈就應是如此,神像頭部要有圓形光環代表神性與精神權威,神像一般端坐在帷幔下的寶座上,要有待者跟隨左右等等。李新張木版年畫要想描繪出大眾認可的神像,就要按照現實生活中已為大眾接受的聖像設計年畫構圖,只有客觀寫實地描繪才能滿足人們對神像的期望,才會有人購買
縱觀李新張木版年畫的構圖布局,可按人物布局歸納出四種主要類型,分別是集中型一、集中型二、並列型與上下型。屬於集中型一的年畫類型最多,共有二十種,①為一位主神在中央,侍者為兩人、四人或八人左右站立;屬於集中型二的年畫有獨座財神與黑旗老爺兩種,與集中型一年畫相同的是畫中只有一位主神,不同之外在於畫中有三名待者,分別站在畫左右偏下方與主神右後方,主神後的待者手中分別拿黃羅傘與令旗;並列型為畫中央並排有兩名主神,兩名待者左右偏下方站立,屬於並列型的共有四種,分別是李灶、關財並座、大小牛馬王;屬於上下型的有天爺三像、四像、五像以及上關下財四種,主神上下排列,待者左右偏下站立。

李新張木版年畫作為文化遺產的發展之路

2003 年由文化部和中國文聯聯合立項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經中宣部批准開始實施,其中木版年畫的搶救作為搶救工程的龍頭先行啟動。在天津召開的中國木版年畫搶救與普查工作會議提出了“整理遺產、摸清家底、保護資源、光大精華”的口號,從此木版年畫普查工作開式展開。2004 年中國加入聯合國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2006 年國務院批准文化部確定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從此各地文化部門開始申報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作。
2007 年內黃縣文化局向文化部申報李新張年畫為民間手工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但筆者在調查中發現,涉及申報工作的政府、學者與藝人的態度並不相同,而這顯然會影響李新張木版年畫作為文化遺產的發展之路。
一、政府的保護計畫與實踐
從2006年開始,內黃縣委、縣政府及文化主管部門著手對李新張木版年畫的普查與保護計畫,成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領導小組,計畫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對李新張木版年畫進行保護,主要措施有:
(一)靜態保護:
1.進一步全面開展普查工作,徹底查清內黃李新張年畫的發生、發展的歷史沿革,以及作坊、知名製作工匠、獨有顏料等全部狀況。
2.將普查資料進行歸類、整理、存檔。
3.進一步深入開展內黃李新張年畫的理論研究工作,不但抓好內黃李新張年畫的基礎理論研究,而且抓好內黃李新張年畫的繪畫、雕刻工藝,找出其形成和發展的規律,並把這些研究成果編纂成書本予以出版。
(二)動態保護:
1.建立內黃李新張年畫生態保護村,對四個年畫作坊和70餘名製作工匠實行重點保護。
2、建立內黃李新張年畫研究室,邀請年畫專業人士發掘傳統年畫種類,整理文字資料,進而建立起音像資料庫。
3.建立內黃李新張年畫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培養民間工藝新人,使內黃李新張年畫這一優秀民間工藝得到繼承和發展。①
這次普查是第一次對李新張木版年畫的起源、種類、工藝、現存雕版數量、製作藝人進行的調查研究,兩個月的挨家挨戶的調查與拍攝為以後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資料,也在民眾中產生很大反響。李新張木版年畫第一次被列為民間手工藝,出現在出版物、網站與各種研討會上。內黃縣文聯出版的講述內黃民間手工藝作品的《靈動民間》一書,對李新張木版年畫進行了專門介紹;在安陽市的文化展覽及展銷活動中,李新張木版年畫多次作為內黃民間手工藝類的代表作品參加;2008 年中國民協邀請李新張年畫藝人參加在朱仙鎮召開的“木版年畫藝術節”及“中國木版年畫保護與發展座談會”,這些積極的參與無疑提高了內黃李新張木版年畫的知名度。李新張木版年畫作為文化遺產的發展之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