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恆英

李恆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1978年至今任北京熱帶醫學研究所研究員。1950年,品學兼優的她被霍普金斯大學推薦,來到日內瓦剛成立的世界衛生組織工作。作為世界衛生組織首批官員,她被派往亞洲、美洲等許多國家,做防治性病等疾病的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恆英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山西襄垣
  • 出生日期:1921年
海外歸來名醫,鎮安縣醫生,

海外歸來名醫

1958年,李恆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國,但是她婉言謝絕了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續簽5年契約的聘請,瞞著家人回到了祖國。1970年,由於海外留學、工作的經歷,李桓英被下放江蘇泰州麻風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觸麻風病的防治工作。
1978年,幾近退休的李桓英選擇了麻風病防治這塊“硬骨頭”。當年底,她被調到北京友誼醫院熱帶醫學研究所,從事麻風病的研究和防治,57歲的她從此開始了人生的第二次遠航。西南地區是我國麻風病的高發地區,她把目光首先投向了那裡。“一年怎么也得去個兩三次,一次最少呆兩三個星期。”李桓英一直將這個工作習慣保持了幾十年。
1979年,李恆英隻身來到雲南勐臘縣南醒麻風寨。在那裡,她做了讓麻風村里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不穿隔離衣。李桓英與病人握手,擁抱,拍肩膀,手在病人皮膚上摸來蹭去。她用行動告訴那些村幹部:“醫生都不怕,你還怕什麼。”病人向她招手用餐,李桓英大聲應答:“就來,就來。”她想告訴大家:“李教授敢吃病人家的飯。”
帳篷搭起手術室,竹片架成工作檯。李桓英在簡陋且艱苦的條件下悉心摸索,苦苦追求。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經她治癒的病人已達1萬多人,復發率僅為0.03%,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規定的1%的標準。1994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一則訊息:中國麻風病專家李桓英,運用一種名為“短期聯合化療”的方法,經過兩年的治療,十年的觀察,有近萬名麻風病病人完全治癒。訊息一傳出,震驚了世界麻風界。同年,該組織開始向全世界推廣李桓英的做法。世界衛生組織官員諾丁博士這樣評價她:“全世界麻風病防治現場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從1985年起,李桓英就開始給雲貴川三省的省、州、縣麻防人員辦學習班。每個班40人,迄今上萬人次接受過她的培訓。
李桓英工作起來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險,身上傷痕累累。翻車了,她說:“按乘車的機率也該輪到自己了”;船翻了,她說:“我胖得像個皮球,沉不了”。一側鎖骨、三根肋骨骨折,可她依然拼在麻防一線。
如今,老人年紀大了,去西南的時間較以往少了,但那裡的鳳尾竹牽掛她,那裡的紅土地思念她,那裡的麻風病人更是忘不了她,85歲高齡的李恆英依然矢志麻防工作。

鎮安縣醫生

李恆英,男,漢族,生於1937年,河北省深縣人。中共黨員。1960年7月畢業於西安醫學院。分配至鎮安工作後,歷任鎮安縣醫院外科醫師、外科副主任醫師、縣醫院院長。鎮安縣第九屆、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主任,第十二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李恆英擅長外科,特別是腹外科、胸科、顱腦外科等高難手術。他為創建文明縣醫院和推進山區醫療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初到縣醫院時,全院只有20多名職工,18張簡易病床。外科病房只有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僅能醫治一般的外傷。他和其他醫師、護士一起,自己動手刷新一間舊房作為簡易手術室,開始闌尾切除、疝氣修補等簡單手術。1962年首次開創“巨大卵巢囊腫”(24.5公斤)切除術,相繼開展“胃大部切除”等手術,均獲成功。
李恆英為適應縣醫院醫護人員少,病情複雜,分科不細的特點,潛心研究,刻苦學習,全面掌握了普外、五官、婦產科等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危重病的診療和手術方法,開設縣醫院胸、腦外科。1980年後,親自動手或指導其他醫師先後開展50多項新手術,如“三臟器切除”、“人工股骨頭置接”、“食道癌中段切除”等項目達到山區縣級醫院的先進水平。在他的指導和培養下,外科室現有5位醫師都能獨立完成上腹部、骨科和泌尿系統的一般手術處理。
李恆英從事醫療衛生事業30多年,安心山區工作,熱愛衛生事業。他任院長以後,注意抓醫療質量和醫務人員業務素質的提高,先後派外出進修50多人次,參加外地醫學學術交流活動300多人次。在院內舉辦外語、急救、護理等短訓班11期,引進新的醫療項目67項。並逐步完善業務正規化管理,把各項技術崗位責任制、聘任制、工作紀律、服務態度、文明衛生等規範化、標準化。1980~1981年,商洛地區衛生局組織醫療質量大檢查中,鎮安縣醫院兩次獲總分第一。1986年省衛生廳命名為“文明醫院”。1987年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文明單位”(後於1992年1月被國家人事部、衛生部評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