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建軍(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99+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建軍,男,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現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建軍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專業方向:科技哲學與政策分析
  • 任職院校:中國農業大學
人物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領域,主講課程,學術成果,發表論文,出版著作,科研項目,

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1981年9月-1985年7月,在寶雞師範學院數學系學習。
1985年9月-1988年7月,在廈門大學自然辯證法研究所讀碩士,獲哲學碩士學位。
1997年9月-2000年7月,在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攻讀科技哲學與政策分析方面的博士研究生,獲哲學博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10年9月-2010年12月,在荷蘭烏德勒支大學套用倫理學所做訪問教授。
1988年7月-1997年9月,先後在寶雞師範學院(後改名為寶雞文理學院)社科部、政法系工作;
2000年7月-至今,先後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科技管理系、人文與發展學院發展管理系任講師、副教授和教授。

研究領域

發展倫理學;農業倫理學(包括生命倫理學或生物技術倫理學)和公共政策;創新服務和創業管理;科學技術與農村發展;創新教育和人才培養等

主講課程

本科生:科技政策分析,技術創新管理,系統科學方法(科技管理專業必修課)等。
碩士研究生:技術創新管理,系統科學原理與方法(科技哲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課和選修課)、創新思維研究。
博士研究生:現代科技革命與馬克思主義。

學術成果

發表論文

發表中文論文
1.李建軍、程宇,論催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經濟繁榮的社會條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2期。
2.李建軍,農業倫理學發展的基本脈絡,《倫理學研究》,2015年第1期。
廖成東、李建軍,莫里爾法案對美國國家農業創新體系建設的影響,《科學管理研究》,2015年第2期。
3.李建軍、袁明敏,德國綠色能源城鎮建設:思路、策略與經驗,《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4.李建軍,拳拳寸草心,圖報三春暉——讀任繼周院士的《草業瑣談》,《綠葉》,2015年第1-2期。
5.李建軍,生態債務:我們對他者的社會責任——《全球變暖和國家財富:誰欠了誰》讀後,《綠葉》,2015年第9期。
6.李建軍、劉新娟,謹慎推廣“轉基因水稻”,《綠葉》,2014年第5期。
7.李建軍,環境治理的競爭性話語和基本策略,《綠葉》,2014年第10期。
8.李建軍,發展農業技術經紀人,實現協同創新,《中國農村科技》,2014年第19期。
9.劉新娟、李建軍,食品科學研究中的利益衝突及其防範機制,《自然辯證法研究》,2014年第8期。
10.李建軍、袁明敏,技術時代我們如何養活自己——《追問膳食:食品哲學與倫理學》評述,《科學與社會》,2014年第3期。
11.邱密、李建軍,農業創新經紀人:促進農業科技創新的系統性中介,《自然辯證法通訊》,2014年第6期。
12.邱密、李建軍,荷蘭Rondeel協同創新主體及機制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2014年第15期。
13.李建軍,中國傳統倫理文化資源的現代價值,《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14.李建軍、唐冠男,阿希洛馬會議:以預警性思考應對重組DNA技術潛在風險,《科學與社會》,2013年第2期。
15.趙冰、李建軍,“準吃不準種”背後的利益訴求,《綠葉》,2013年12期。
李建軍、張文霞,中國生物科技倫理制度建設及政策建議,《科技管理研究》,2013年第16期。
16.吳昊、李建軍,合成生物學技術套用中的倫理問題和規制原則,《自然辯證法研究》,2013年第2期。
17.李苗、李建軍,UNICA引領巴西甘蔗乙醇產業做大做強的主要舉措,《農業科技管理》,2013年第2期。
18.李建軍,科學主義與高技術時代的社會危機治理,《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年第5期。
19.李建軍,中國推進轉基因作物商業化可能面對的不確定性,《自然辯證法通訊》,2012年第5期。
20.李建軍,關於轉基因水稻商業化的辯論:相關的倫理與公共治理問題,《科學學研究》,2012年第8期。
21.黃曉行、李建軍,關於動物道德地位的倫理辯護,《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年第6期。
22.李建軍、滕菲、黃曉行,“綠色革命之父諾曼·布勞格”,《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年第3期。
23.滕菲、李建軍,人獸嵌雜合體創造和套用研究中的倫理問題,《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第3期。
24.李建軍、唐冠男,“兩岸青年科技工作者生物技術倫理與社會規制論壇”綜述,《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年第10期。
25.李建軍,核電產業:亟需引入預警原則和社會評價機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
26.雷凌湘、李建軍,現代生物科學技術革命的方法論特徵,《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10年第1期。
27.李建軍、雷凌湘,動物生物技術研究倫理學的前沿進展,《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年第1期。
28.李建軍,首都聚合開發高端產業創新人才的政策建議,《北京科協》,2010年第7期。
29.李建軍,創新經濟呼喚中國教育變革,《科學中國人》,2010年第7期。
30.武彥、李建軍,日本職務發明利益補償機制的創新理念和保障機制,《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年第2期。
31.武彥、李建軍,日本學者眼中的中國科學和技術政策,《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7期。
32.李建軍,付費出版學術專著與發表學術論文的社會後果,《自然辯證法通訊》,2009年第6期。
33.李建軍,現代社會治理危機及其化解策略,《河北學刊》,2009年第1期。
34.楊善友、李建軍,生物質能產業創新的趨勢和特點,《中國科技論壇》,2009年第4期。
35.李建軍,自然辯證法事業常青的精神動力和發展機制,《自然辯證法研究》,2009年第10期。
36.李建軍,研究性學習: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理念和實現機制,《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37.李建軍、王鴻生等,北京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若干政策建議-“創新型城市與科技人才培養學術研討會”綜述,《北京科協》,2009年第2期。
38.李建軍,技術創新的負外部性及其緩衝機制,《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39.嚴加偉、李建軍,轉基因農作物的多重價值及其產業化風險,《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8年第1期。
40.李建軍、王鴻生,科技社團評價的總體思路和關鍵性指標,《學會》,2008年第6期。
41.祁鳴、李建軍,NASSCOM在印度軟體產業發展中的作用,《中國科技論壇》,2007年第10期。
42.石靜遠、李建軍,我國科技法律體系建設的創新思路,《湖南文理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
43.李建軍,美國先進技術計畫(ATP)的設計理念和運行機制創新,《自然辯證法通訊》,2007年第6期。
44.李建軍,生態農業呼喚中國轉型,《高科技與產業化》,2007年第9期。
45.李建軍,現代製造業和高技術產業同步並舉的歷史經驗和發展戰略,《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6期。
46.李建軍,專家資源多樣化的價值開發機制,《科學時報·大講堂》,2007年11月27日。
47.李建軍,基於產業集成創新的中國經濟現代化戰略,《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國民經濟管理》,2007年第4期。
48.王紅、李建軍、倪景濤,農民科技信息協會對現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的補充作用,《農業科技管理》,2006年第1期。
49.劉珺、李建軍,我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共產品屬性及其發展對策,《南方農村》,2005年第5期。
50.李建軍,科學形相:在功利化與非功利化之間,《自然辯證法通訊》,2005年2期。
51.李建軍,中國科學技術體制建設的歷程及其“路徑依賴性”,《湖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52.李建軍,創新思維與可能性哲學,《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3期。
53.倪景濤、李建軍,荷蘭現代農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及其對我國的啟示,《學術論壇》,2005年第10期。
54.倪莉、李建軍,美日兩國的專利戰略與專利制度創新,《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5年增刊/智慧財產權專刊。
55.李建軍,北京高新技術產業政策體系建設的歷史及其特點,《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4期。
56.劉海波、李建軍,關於我國科學行政體制改革的構想,《思想理論內參》(第40期),2004年12月15日。
57.倪莉、李建軍,農民利用科技致富狀況的實證調查報告,《中國農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2期。
58.李建軍,自然辯證法教學體系中的兩個問題,《自然辯證法通訊》,2003年第3期。
59.李建軍,“李約瑟問題”與“諾貝爾現象”,《科技導報》,2003年第5期。
60.李建軍,永遠放射著光輝的人才培養平台,《自然辯證法通訊》創刊25周年紀念專欄,2003年第5期。
61.李建軍,矽谷產學創新系統及其集群效應,《山東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管理科學》2004年第2期全文複印。
62.李建軍,關於規範“知識經濟”的前提條件,《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科學技術哲學》2003年第4期全文複印。
63.李建軍,影響中國近代科學發展的科學價值觀,《自然辯證法通訊》,2000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2001年第2期全文複印。
64.李建軍,社群網路:矽谷創新的青春泉,《科學對社會的影響》,2000年第1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B22000年第8期全文複印。
65.李建軍,鑄造史丹福大學和矽谷輝煌的雙贏體制,現代教育報(國際教育),2001年8月24日。
66.關於知識經濟時代的哲學思考,《哲學動態》,1998年第11期;《新華文摘》1999年第3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1999年第2期全文轉載。
67.李建軍,推銷矽谷:弗特曼的地區優勢模型(譯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0年第1期、第2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科學技術哲學》B22000年第5期全文複印。
68.李建軍,創造可持續的高技術企業發展生態系統(譯文),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2年第6期。
發表英文論文
1.LiJianjun.2013.HeavyfogandsmoginBeijing:awatershedtowardsagreenfuture.PublicReason,5(2):3-10
2.FranckL.B.Meijboom,LiJianjun.2016.AnimalDignity:acommonroadoralongandwindingroadtoconfusion?editedbyD.Marcus,HumanDignityinPhilosophyandAppliedEthics–ChinaandtheWest,forthcoming.
3.ZhaoBin,LiJianjun.2015.EthicalReflectionsontheProcessofFoodProductioninChina.In:FoodSecurityandFoodSafetyfortheTwenty-firstCentury:ProceedingsofAPSAFE2013,Eds.SorajHongladarom(Springer),167-175.

出版著作

1.李建軍、周津春,編著,《科學技術與農村發展政策》(教材),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2年。
2.李建軍、劉平,主編,《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發展》(教材),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0年。
3.李建軍,《創造發明學導引》(教材,第2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第1版,2002年。
4.李建軍等編著,《著名科學家科研誠信和學術風範故事彙編》(教參),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5.李建軍等編著,《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簡明讀本》(教材),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年。
6.米歇爾·科爾薩斯著,《追問膳食:食品哲學與倫理學(BeforeDinner:PhilosophyandEthicsofFood)》,李建軍、李苗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7.馬庫斯·杜威爾,《生命倫理學:理論、方法和領域(Bioethics:Theories,MethodsandDomains)》,李建軍、袁明敏譯,社科文獻出版社將於2016年出版。
8.王玉民、馬維野主編,劉海波、李建軍副主編,《專利商用化的策略與運用》,科學出版社,2007年。
9.李建軍,《產學聯合創新:高技術產業發展之路》(著作),山東科技出版社,2005年。
10.李建軍,《企業文化與制度創新》(著作),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
11.李建軍,《產學創新的平台:從矽谷到中關村》(著作),江西高校出版社,2002年。
12.李建軍,《院牆推動之後:大學高科技產業化》(編著),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2000年。
13.劉大椿等,《真與善之間:科技時代的倫理問題與道德抉擇》(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14.李建軍、王富平,《創造與思維,素質教育視點(下冊)》(教材),陝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
15.李建軍等,《模糊思維》(合著),三秦出版,1994年。
16.李建軍等主編,《復關:能取天下財富》,西北工業大學出版,1993年。

科研項目

1.科技社團協同參與決策諮詢的機制研究,北京市科協,2016-2017
2.著名科學家科學道德和風範研究,北京市科協,2014-2015
3.生命倫理學語境中的人類尊嚴(Humandignityinthecontextofbioethics:WestandChina),荷蘭科學基金中國交流項目(KNAWChinaExchangeProgramme),2012-2015
4.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活動研究,北京市科協,2011-2012
5.首都科技社團國際化戰略研究,北京市科協,2010-2011
6.生物技術套用研究的社會規制問題,中國科協調宣部,2010-2012.
7.轉基因農業技術創新的倫理問題與社會規制,國家社科基金,2010-2012
8.北京市創新性鄉鎮發展現狀調研,北京市科委農村中心、中科院政策所,2007-2008
9.智慧財產權資產評估的社會價值研究,國家知識產權局,2007-2008
10.2020年農業創新型科技人才需求預測研究,中國工程院,2008-20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