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希烈討梁崇義之戰

李希烈討梁崇義之戰, 指唐建中二年(781年),山南東道節度使梁崇義因拒征商稅而叛唐。德宗命淮寧節度使李希烈征討並置崇義於死地的一次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李希烈討梁崇義之戰
  • 時間唐建中二年(781年)
  • 結果:唐軍獲勝
  • 主要指揮官梁崇義李希烈
背景,戰爭過程及結果,

背景

梁崇義雖與李正己、田承嗣等勾結,但兵勢寡弱,對朝廷的禮節最為恭順。有人勸他入朝,他怕象來填那樣被宦官陷害,不願入朝,李希烈多次請求朝廷討伐崇義。梁崇義害怕,更加修治武備。郭昔上告他想叛亂。崇義聽說後主動向朝廷請罪。德宗為他杖責郭昔,並流放到遠方,使員外郎李舟安慰梁崇義,由於李舟有覆城殺將惡名,又勸崇義入朝,崇義不悅。當時,兩河地區諸鎮與中央猜疑,德宗為顯示其對藩臣的思情和信賴以安撫他們,於建中二年四月,加封梁崇義為同平章事,其妻子也封賞,賜鐵券;並派御史張著賞賜手詔征梁崇義回朝,又以其副將藺呆任鄧州(治穰縣,今河南鄧縣)刺史。

戰爭過程及結果

建中二年六月,張著至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崇義更加恐懼,陳兵而見張著,並號泣,不受詔命。於是,德宗在任命馬燧討伐田悅的同時,又晉升李希烈為南平郡王,兼任漢南、漢北兵馬招討使,統帥諸道兵馬征討梁崇義。宰相楊炎認為李希烈狼戾無親,無功猶倔強不法,平息梁崇義後,難以制服他,但德宗不聽其諫。當時內自關中,西及蜀、漢,南盡江、淮、閩、越,北至太原,藩鎮所在地都已出兵,而李正己派兵扼守徐州甬橋(即古宿州,今安徽省宿州市,渦口水入淮處),梁崇義阻兵在襄陽。水運陸道都斷絕,全國人心慌亂。江、淮地區向唐廷進奉船千餘艘,停泊在渦口不敢前進。德宗任命和州(治歷陽,今安徽和縣)刺史張萬福為濠州(治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刺史。張萬福馳至渦口,立馬岸邊調撥進奉船,淄青軍將士站在對岸斜眼看著但不敢動手。
建中二年八月,梁崇義發兵攻打江陵(今湖北江陵),兵至四望山(今湖北隨縣東),大敗而歸,於是收兵襄、鄧地區。李希烈沿著漢水逆流北上,與唐軍各路人馬會師。梁崇義派遣其將翟暉、杜少誠在蠻水(今湖北省南漳、宜城地區)迎戰,被李希烈部擊敗;追至疏口(疏水入漢水口,今湖北宜城西北),再次大敗梁軍。翟暉、杜少誠請降,李希烈命令他率領部隊先入襄陽慰問當地軍民,梁崇義關城拒守。守城梁軍爭開城門投降,禁止不住。梁崇義與其妻跳井自溺,首級被送到京師長安。梁崇義叛亂被平之後,李希烈想據襄陽為已有,唐德宗不許,希烈在襄陽城大掠而去,從此,與中央結怨,開始了稱帝反唐的陰謀活動。這是唐廷以藩治藩的必然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