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宅鄉

李宅鄉

李宅鄉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東部,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轄李宅村等7個村委會,總人口11582人,其中農業人口10756人,非農業人口826人,有耕地面積11704.61畝,其中水田面積10908.61畝,旱地796畝。山林面積106665畝,其中天然林77160畝,入口林23400畝,活立林蓄積量311261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0.20%。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宅鄉
  • 所屬地區:上饒市
  • 電話區號:0793
  • 面積:133平方公里
  • 人口:10989人
  • 方言:贛語
  • 氣候條件:亞熱帶潮濕季風氣候
  • 車牌代碼:贛E
簡介,交通運輸,自然資源,社會事業,旅遊資源,經濟發展,自然條件,歷史沿革,領導班子,

簡介

李宅鄉地處江西省上饒市德興市東部,是個綠色生態之鄉,離浙江省開化縣邊界25公里,東鄰昄大鄉三清山,南接龍頭山鄉,西界海口鎮,北毗新崗山鎮,總面積133平方公里,轄李宅村、宗儒村、文港村、密川村中村村、舒家村、立新居委會7個村(居)委會,總人口11582人,其中農業人口10756人,非農業人口826人,有耕地面積11704.61畝,其中水田面積10908.61畝,旱地796畝。山林面積106665畝,其中天然林77160畝,入口林23400畝,活立林蓄積量311261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0.20%。李宅屬丘陵低山區,地勢東南高,西北低,約60%為低山丘陵。李宅水是境內主要河流,流經宗儒村、李宅村、密川村、舒家村等地,長約15公里。

交通運輸

李宅鄉李宅鄉
李宅鄉距德興市區55公里,交通便利,江暖線接德九路,小閔線連景白路,與衢州婺源安徽相通,境內全面實現村村通工程,電力充沛,農網改造後的電網與贛東北電網併網;通訊發達,程控電話、移動、聯通網路覆蓋李宅鄉;城鎮建設初具規模,文化教育發展迅猛,李宅中學升學率連年列全市之首,衛星電視覆蓋率達96%。李宅鄉交通環境改善迅猛。江暖公路順利通車,橫穿舒家、密川、李宅、上田四個行政村,輻射帶動2500多戶9000餘人。小閔公路在鄉黨委、政府正積極的組織人力物力,最大努力的作好小閔線的前期準備工作,小閔公路的建成通車指日可待。小閔線與景婺常、景婺黃高速路口連線、直通浙江安徽等發達地區。徹底打通了李宅鄉出去的交通瓶頸。

自然資源

李宅鄉生態環境優美,文化底蘊深厚,境內旅遊、礦藏、林業資源豐富。方坑天然森林保護區、九龍山森林保護區、山南國家一類保護植物一紅豆杉保護區構成優美的生態環境;宗儒村,清嘉慶皇帝御封的節孝牌坊訴說著過去的故事,沉睡億萬年的神仙洞正等著精明的客商開發,揭開神秘的面紗與遊人想見;另外還有許多有待於開發,如花崗岩瓷土礦礦泉水等天然物質。保護區脊椎動物有23目58科115屬150多種,其中獸類有44種、鳥類有50種、爬行類有32種、兩棲類有20種、魚類12種。無脊椎動物有35種。國家保護動物有10多種,一級有雲豹、金錢豹、黑麂、黃腹角雉,二級有獼猴短尾猴、穿山甲、黑熊、鬣羚斑羚、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白鷳、大鯢等。 李宅林業資源豐富,依託林業資源創辦的民營企業規模較大的有李宅玩具廠、李宅木材廠、地板條加工廠;利用草木資源創辦的綠色食品——少華山牌食用菌開發公司;著眼農業資源,以舒家千畝優質稻、汪家花卉苗木、上田反季節大棚蔬菜、宗儒三千畝毛竹、方坑立體養殖五大基地。發展主導產業,以汪家大米加工廠為龍頭,採取“公司+農戶”模式,走農業產業化之路,形成生產加工流通產業鏈:李宅鄉的礦藏資源豐富,經地礦部門探明的有富鍶礦泉水、瓷土礦、輝綠玢岩型的花崗岩等。
李宅鄉李宅鄉

社會事業

李宅鄉是個以農業為主的鄉鎮,盛產糧食,農業調整顯著,李宅鄉重點抓好了苗木花卉、食用菌毛竹生產、水產養殖、果業、中藥材等六大基地的建設,形成了多種行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李宅鄉把招商引資工作作為李宅鄉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對來此投資、開辦企業的客商征地、用地、稅收、規費等方面都給予優惠,特別是在投資達到500萬元以上的項目實行“一事一議”,重點保護。李宅鄉的建設日新月異,實現了水電、交通、教育、醫療、通訊全面配套,鄉鎮功能日趨完善,文化活動豐富多彩,人民安居樂業。李宅鄉黨委、政府是個執政為民、廉潔奉公的機關。在德興市委、市政府的正確指導下,以及自身的嚴格要求之下,努力打造學習型、效率型、務實型、誠信型、廉潔型的“五型”政府。並且具備了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真心實意為民眾謀利益,倡導苦幹實幹之風,加強各項工作的督查,建立健全嚴格的責任制度,以一種浩然正氣促進政風的轉變和工作的落實,在民眾中樹立了極高的威望。
李宅鄉李宅鄉

旅遊資源

德興市李宅鄉利用山多山高的優勢,立足發展特色農業,使之成為農民增收的新亮點。 李宅鄉積極引導農民加大對野生蕨菜芹菜的培育力度,並在陳坊村建立野生蕨菜基地200畝,野生芹菜基地160餘畝;同時帶領村民規模栽種藥材、毛竹、杉樹,建起山上“綠色銀行”,李宅鄉現已種植毛竹15萬畝,杉木9000畝。李宅鄉還引導農民利用村旁、路旁、田旁、屋旁等“四旁”空閒地栽種果樹,共栽種各類果樹900餘畝。木竹產業是李宅鄉的支柱產業,是李宅鄉企業發展的基地,木竹收入是李宅鄉農民致富的重要來源。2007年李宅鄉人平純收入達4500元。為了鞏固好這個優勢,積極向上爭項目、爭資金用於發展壯大木竹基地、退耕還林、毛竹林低產改造、中幼林撫育、荒山造林等林業項目,投入資金達300萬元。通過組建相貴毛竹經濟合作社,調動社會一切力量和社會閒散資金,統一低產改造、統一撫育、統一收購、統一銷售,架起企業與林農之間的橋樑,使李宅鄉近30萬畝山林成為企業發展的資源基地,農民致富的綠色銀行,生態旅遊的最佳勝地。
李宅鄉李宅鄉

經濟發展

李宅鄉經濟發展在快中求穩,一是招商引資工作成績突出。2007年李宅鄉新引進並落戶工業項目4個(分別為德興市匯裕電力有限公司、德興市勝良竹製品廠、德興市祿豐林業開發公司、江西玉翠竹木發展有限公司),引進契約資金8200萬元,驗資分享額為2200萬元,占全年招商引資任務的122%。二是財政收入迅速增長。2007年李宅鄉完成財政任務684萬元,其中國稅完成273萬元,地稅完成282萬元,財口完成129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86%。三是企業發展後勁增強。2007年,李宅鄉重點企業東方、綠源、三友、榮發、華岑等實行技術改造和產品改造,加大技改和設備資金,投入技改資金達1600萬元,增強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使企業不斷做大做強。為企業發展增添後勁,為實現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2008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080萬元,比去年增長15%,完成財政收入111.29萬元,比去年增長30%,固定資產投資5585萬元,比去年增長63%。
通過“親情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走出去,引進來。一年來鄉黨政主要領導共帶隊外出招商5次,接待外商13批次60餘人,達成意向性協定9個,簽訂正式契約3個,完成進資額4000萬元;加大企業扶持力度,為李宅木業技擴改、三葉益智玩具廠異地搬遷打造平台、提供優質服務;穩步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2008年全鄉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共有2400戶8700人,參合率達85.86%,農民累計獲得補償1507人次,補償醫藥費總額552021.95元,其中門診補償28958元,住院補償523063.95元,使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
敬老院在改擴建後集中供養能力得到了根本改善,可集中供養50餘名老人,集中供養率達80%以上;繼續加大對教育的扶助和支持,爭取項目資金200萬元,全面改善了李宅教育基礎設施,在5月份國家教育督查中受到上級領導的一致好評;加大社會救助力度,做好農村低保工作,及時解決困難民眾基本生活,真正做到了“困有所助”;李宅衛生院住院部改建工程全面完工,患者住院難、住院條件差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李宅中學食堂新建工程、山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和舒家外流源深山移民整體搬遷工程均在順利實施中。這些工程的完工將進一步夯實我鄉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
農民人均收入3580元,較上年淨增300元;村民消費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大力發展農村公益事業,不斷完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紮實推進科技扶農、產業興農政策。投資169萬元的密川大林壩水渠已全面完工,順利通過驗收,有效解決了密川、舒家兩村680餘戶農戶3000餘畝良田的灌溉用水問題;投資34萬元的李宅潯川壩已全面完工;投資289萬元的山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正在施工中;投資95萬元的李宅安全飲水工程已全面竣工並通過驗收,惠及411戶村民;投資35萬元的中村安全飲水工程正在實施中。
2008年我鄉的新農村建設設有下弄、胡家塢、百步磚巷、楊樹底、南門五個建設點,共264戶917人。新農村建設在市人武部及有關部門的幫扶和鄉、村兩級的指導、督促下,民眾的建設熱情很高,現已全面完成了村莊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其中清理垃圾70餘噸,清運河道污泥90餘方,全面完成改水、改廁任務,改水、改廁率均達100%,完成道路硬化4500米,其中主幹道1500米,支幹道3000米,安裝路燈10盞,實現了村莊亮化,結合“一大四小”綠化工程,全村修建大、小花圃80餘個,種樹栽花12000餘株,實現了村莊綠化,同時修建了文化健身廣場,完善了圖書室,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得到了全面改善。中村新農村建設的成功經驗為我鄉的新農村建設整村推進開創新路子。
2008年是該鄉歷年來固定資產投資最多的一年,也是增幅最大的一年,這些投資大多用於改善民生基礎設施建設上。在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建基站的基礎上,共投資153餘萬元加大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投入,其中投資50萬元興建李宅國小食宿綜合樓、投資30萬元完成李宅國小兩條出校公路路面的硬化、投資73萬元興建李宅中學食堂;投資72萬元在敬老院內新建360平方米的樓房,維修房屋600平方米,添設老人住宿設施40套及生活用具,增設10千伏500米通電線路,完成敬老院至小閔線道路路面硬化1250米,提高了集中供養能力,極大地改善了老人居住環境;擴大了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蓋面,全鄉城市低保72戶85人,農村低保273戶475人,加大救助幫扶力度,共發放優待金19600元,救災、救助款942000元,及時解決困難民眾基本生活,真正做到了“困有所助”;義務教育階段全面實現了兩免一補;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68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70人。

自然條件

李宅鄉1986年至2000年的氣象資料顯示年平均氣溫17.8℃,平均最高氣溫是1998年,為18.6℃;最低氣溫是1989年,為17.5℃。歷年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8.8℃;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6.2℃。年平均降水量2066.1毫米,年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為2589毫米;年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96年,為1288.6毫米。月最大降水量出現於1998年6月,為966.9毫米;月最少降水量出現於1987年12月,為0.6毫米。降水分布不均,南北山區多於中部丘陵平原月平均日照142.6小時,1988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達166.7小時;1997年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為117.1小時。7月平均日照時數最長,為228.3小時;3月平均日照時數最短,僅80.2小時。年平均風速1.3米/秒。最大風速年度是1987年,平均風速1.9米/秒;最小風速年度是1996年、1997年和1999年,平均風速1.0米/秒。月平均風速3月、4月最大,為1.5米/秒,10月、11月、12月最小,為1.2米/秒歷年有霜,霜期最長的是1986年冬至1987年春,有霜期達32天;霜期最短的是1990年、1991年、1993年和1994年,有霜日僅9天。年平均氣壓1001.8百帕。最高氣壓年份是1987年,為1002.4百帕;最低氣壓年份是2000年,為1000.7百帕。
李宅鄉李宅鄉

歷史沿革

鄉以駐地命名。唐貞觀間(627-649),福建李姓建村,故名。解放前夕屬海暖區少華鄉。建國初屬白沙區少華鄉,1950年屬四區的李宅、文港 、密川等鄉。1952年屬六區的李宅、文港、中村、宗儒、密川、舒塆(今屬海口鎮)等鄉。1956年撤區,合併為李宅鄉。1957年為李宅區李宅鄉。1958年成立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33平方千米,人口1.1萬,轄李宅、密川、中村、上田、文港、舒家、宗儒、山南、汪家9個行政村。

領導班子

董樟敏(黨委書記、人大主席):主持黨委、人大主席團全面工作。
趙 健 (黨委副書記、鄉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主管審計、監察、財稅等工作。

劉紹邦(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抓好黨委日常工作;分管黨群、黨建、政協、統戰、民族宗教、老齡老乾、關心下一代、僑務、科協、精神文明、黨報黨刊發行、信訪、綜治維穩、司法、消防等工作。

吳成海(黨委委員、常務副鄉長):協助鄉長抓好政府的日常工作,分管土地、城建、規劃、城鎮管理、交通、礦管、地質災害防治、經營管理站(會計工作站)、財稅、審計、機關事業人員績效考核、村財鄉代理、便民服務中心、高鐵建設協調等工作。

何建華(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分管武裝、國防、民兵預備役、應急管理、社會事業綜合服務、清潔工程、新農村建設等工作。

王 春(黨委委員、紀檢書記):分管紀檢監察、人口與計畫生育、機關效能、黨風廉政建設、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

蔣萬里(黨委委員、組織員):分管組織、民政、移民、扶貧、殘聯等工作。

王品斌(人大副主席):協助人大主席開展人大主席團工作,分管廣播電視、郵政、通信、文教衛生、食品安全等工作。

汪文清(副鄉長):分管農林水、科技等工作。

齊滿花(副鄉長):分管辦公室、接待、機要、保密、後勤、檔案、工青婦、新農保、新農合、勞動就業等工作。

張明春(主任科員):分管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工業企業、計畫統計、安全生產、旅遊、環保、物價等工作。
鄭江瑩(綜治辦專職副主任):協助副書記抓好信訪、綜治維穩、司法,分管宣傳、信息、網宣、政務信息公開等工作。
郭裕洲(派出所所長):協助副書記抓好綜治維穩工作。
占志強(司法所所長):協助副書記抓好司法調解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