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孟嘉

李孟嘉

李孟嘉,男,1974年出生,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工武生。1985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附中。從藝師伯王金璐王鳴仲尚長春,老師葉蓬楊少春馬玉璋李景德劉學欽江長春楊長秀、米福生、武春生、丁震春等。15歲開始得到祖父李洪春的親傳,又跟伯父李金聲、李玉聲、李潤聲,父親李世聲學武生、武老生和紅生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孟嘉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未知
  • 出生日期:1974年
  • 職業:北京京劇院青年演員,工武生
  • 畢業院校中國戲曲學院附中
藝術交流,出版著作,代表劇目,人物佚事,

藝術交流

在戲校學習期間,曾隨中國戲曲學院赴新加坡進行藝術交流演出,在《鬧天宮》中扮演孫悟空。2005年應英國中華文化中心邀請,赴英國講學並示範演出。2006年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絕版賞析》元宵節京劇晚會--《古中國的歌》,選用《小商河》集錦上市。2007年中國唱片上海公司出版《林沖夜奔》光碟上市。2007年3月10日上海天蟾京劇中心逸夫舞台特別推薦專場演出《小商河》、《古城會》。
李孟嘉

出版著作

歷年來為配合送戲進校園活動,隨團到各大、中、國小進行普及展演。為北京大學生京劇協會編寫了《京劇入門》一書,受到大學生的歡迎。

代表劇目

所學及所演劇目:《魚腸劍》、《雅觀樓》、《八大錘》、《蜈蚣嶺》、《戰冀州》、《戰馬超》、《寧雁嶺》、《回荊州》、《小商河》、《鬧天宮》、《哪咤鬧海》、《乾元山》、《對刀步戰》、《秦瓊觀陣》、《潞安州》、《戰宛城》、《八馬嶺》、《獅子樓》、《林沖夜奔》、《英雄義》、《落馬湖》、《連環套》、《長坂坡》、《平貴別窯》、《趙雲截江》、《挑滑車》、《惡虎村》、《智激美猴王》、《張飛趙雲戰古城》《古城會》、《走麥城》等。
2000年舉辦了個人專場演出,演出劇目為《戰冀州》、《洗浮山》、《小商河》。

人物佚事

李孟嘉痴心不悔《小商河
李孟嘉出身梨園世家。祖父李洪春先生,善演關公,有“紅生泰斗”之美稱。兼擅武生戲,一出《小商河》,演繹抗金名將楊再興馬陷污泥河,亂箭亡身故事,賺下大江南北多少眼淚。斗轉星移,老先生做古,風流被雨打風吹去。四個兒子均想繼承父志,可趕上了那個浩劫年月,人抗不過命。排行老六的孟嘉父親和四哥一起到工廠當了鉗工。當鉗工是當鉗工,可夢還在,每逢工閒,就在廠里找塊空地兒練功。一開始工友們覺得新鮮見天“起霸”(註:京劇表演的一種程式)的鉗工,誰見過呀!後來慢慢習慣了,他哥倆要有一天不練,反倒不適應了。——可是造化弄人,倆人終究沒吃上唱戲這碗飯。只有行三的李玉聲,遠赴杭州,總算接過了父親的衣缽。上世紀80年代,曾進京再演《小商河》,為一時之盛。
歲月無情。專業唱戲的三伯父也告別了舞台,接力棒交到了孟嘉手中。爺爺去世時,小孟嘉撫遺體大哭,發下誓願:“我一定要繼承您的藝術”那一年他16歲。
孟嘉的路不好走。如今京劇的市場並不旺盛,武生戲的輝煌更是明日黃花。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一年下來,他常演不上幾場戲。演出機會少是他最大的煩惱。
“人常說,看十次不如練一次,練十次不如演一次。好演員都是舞台上摔打出來的——我這老上不了台,還談什麼繼承京劇藝術?”孟嘉手指頭交錯著,苦笑著。
怎么辦?只有自己想主意,找機會。“有機會就演,沒機會創造機會也要演。”
崇文區文化館有時會有票友演出,他去;
送戲進校園,有他的身影;
正乙祠、老舍茶館,這些地兒有時候組織京劇專場,能去也去;
只要有機會演出,都乾。不給錢也乾。台灣有個愛戲如命的女票友龍乃馨,在台工作一段時間攢點錢,然後到大陸來自費演戲。每次來,只要機會合適,孟嘉都爭取去墊場,分文不取。
可是,業餘的場合、一般的茶館演些小戲還行,演扎靠的大戲,不折不扣地演全本,困難。武生戲不像別的,更需要別的行當配合。唱文戲的演員,不化裝也能唱,一把胡琴就行,張嘴就來。武生戲不同——
“就拿《小商河》來說,拿錘的、拿弓的、番兵番將,你都得有罷?金兀朮你得有罷?不能對著空自己一個人開打呀?”
儘管如此,孟嘉仍在堅持。幾乎天天練功,三更燈火五更雞。
13歲那年,利用寒假,孟嘉坐車去杭州跟三伯父學戲。大年初一上得火車,整個車廂空空蕩蕩,沒幾個人。到了之後,從初二開始,一天都不歇著。
非典期間,一時間人人自危,儘量不怎么出門;他照樣去街心小花園練功去,直到疫情解除。本該退步的時期,卻成了他長功的時期。
“要成好角,沒有不拚命練功的。”孟嘉不覺得苦。“不用老不練,幾天不練,手腳就跟不是你的似的。上台內行一看就能看出來。”
現在他每天都要對著空氣,持槍大戰一番那虛空中的“兀朮”和“靼子”。
在京劇院的練功房,他腰挎道具劍,走了一趟《夜奔》。演繹的是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後,有家難歸、有國難投的境地。騰挪間還有一段“曲牌”:“俺只望封侯萬里班超,生逼做叛國紅巾,做了背主黃巢……”
他唱得悲涼。
“我有時候琢磨,是不是開蒙戲選錯了?”
怎么講?
“你看我三大爺開蒙戲是《十字坡》(註:京劇劇目,演武松發配故事),結果,‘發配’到杭州去了;我的開蒙戲是《魚腸劍》,‘一事無成兩鬢斑’,您瞧我現在……”孟嘉臉上仍笑著,但笑著笑著,有了一聲長嘆。
不久前,在北京工人俱樂部,筆者去看孟嘉演出《小商河》。去得晚了,戲接近尾聲,但見舞台上,一位著金黃甲冑的武將高高躍起,重重摔下;再躍起,再摔下,如是者四。身陷泥河,即便使盡全身力氣掙扎,終歸還是無法掙脫這重重淤泥。最後一次摔下時,臉上寫滿了不平和失望。油彩之下,記者一時恍惚,分不清這是楊再興,還是李孟嘉?
兀朮的弓弦響了。
小商河》是李洪春的代表作,當年舉凡演出此劇者均是得其的傳授。10年前,李洪春的三子、遠在浙江的京劇武生名家李玉聲便是以此劇在京城一炮走紅,聲名遠震。李孟嘉的《小商河》就是由李玉聲手把手地教會的。
李孟嘉對記者說:“我三伯選這齣戲給我開蒙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身段難,劇中有很多單槍與馬鞭的動作和造型;二是技巧多,有各式各樣的鷂子翻身;三是腿腳功夫要瓷實,圓場、雲步、蹉步,都要求腳下穩健,不能出現廢步。如果這齣戲演好了,就為將來成為大武生打下了相當硬的根底。”
16年前,尚在戲校的李孟嘉寒假期間來到杭州,第二天就穿上厚底、紮上靠拉戲。“我一下也沒有碰到靠旗,自我感覺還不錯。可練完了三伯卻哭了。他說‘你們班同學都學兩年武生了,你下學期才開始學武生,你現在圓場還不對呢,怎么追得上別人?以後每天加一個小時練圓場。’從此我每天練功的時間就延長到了9個小時。”
“三伯給我說戲時特嚴肅,總是目不轉睛地盯著我,他全部精力都用在看我拉戲上。四天下來,三伯的眼圈陷下去了,人也瘦了。至今我回想起來還一陣陣心酸。”
李孟嘉的父親李世聲自幼深愛京劇藝術,但趕上“文革”沒能成為專業演員。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愛子身上,無論嚴寒酷暑,每天一下班就騎近50分鐘的腳踏車趕到戲校看兒子練功。稍有一點不順,便讓兒子重來五遍。“那時我父親每天都要夜裡十點半以後才回到家吃晚飯。”李孟嘉眼圈發紅了。
李孟嘉對自己的要求更嚴格。每次練《小商河》先將劇中所有的?四擊頭?練五遍,才開始拉戲;拉完戲後還要跑上10圈圓場,就這樣16年沒有間斷過。
“《小商河》我只有這次在東城區文化館演全了。以前我在劇場演的只是選場,40分鐘的戲壓成20分鐘。”
通過三伯的開蒙、父親的督功、自己的苦練,現在這齣《小商河》已使李孟嘉在舞台上顯露出鋒芒。
“有一場演出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當演到‘三場邊’幾個掃雪的動作時,我的眼睛隨著槍尖掃雪,突然感到一亮,眼前的綠台毯上竟似浮現出覆蓋著的大雪,我似乎看見槍尖掃過的地方留下一縷縷的雪痕。這場演出下來後,我坐在後台久久沒有卸妝,回味著在台上出現的感覺。幾十場的演出中,這場是我收穫最大的,我入戲了!這次的演出使我的《小商河》又上了一個新檔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