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卜克內西(卡爾·李卜克內西)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卡爾·李卜克內西( Karl Liebknecht1871年8月13日-1919年1月15日)德國克思主義政治家、律師,出生於萊比錫(Leipzig)。卡爾·李卜克內西是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著名人物,曾積極參加並領導了1918年11月德國十一月革命,參加德國共產黨的成立。曾創辦了左派刊物--《國際》,發表《軍國主義和反軍國主義》、《縱然把我粉碎,我也決不低頭!》。列寧評價其“象徵著一個領袖對無產階級的利益和社會主義革命無限忠誠,象徵著真誠地不惜一切犧牲地去同資本主義作無情的鬥爭,象徵著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行動上同帝國主義作不調和的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卜克內西
  • 國籍:德國
  • 出生日期:1871年8月13日
  • 逝世日期:1919年1月15日
人物介紹,人物生平:,人物影響,

人物介紹

卡爾·李卜克內西( Karl Liebknecht1871年8月13日-1919年1月15日)德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律師。
卡爾·李卜克內西卡爾·李卜克內西
李卜克內西生於萊比錫(Leipzig),父親威廉·李卜克內西(Wilhelm Liebknecht),德國社會民主黨創始人之一。但是,李卜克內西比他的父親更為激進。當他在萊比錫及柏林修讀法學和政治經濟學期間,他就成為了馬克思主義的倡導者。
李卜克內西在1900年5月8日與Julia Paradies結婚。在他的妻子於1911年逝世之前,夫婦倆已育有兩兒一女。
李卜克內西為一個活躍的第二國際成員,亦是Socialist Youth International的創始人。在1912年,李卜克內西以社會民主黨人,德國社會民主黨左翼份子的身份被推選至國會。
1919年1月15日,李卜克內西及羅莎·盧森堡自由軍團的士兵劫持到柏林的The Eden旅館,被拷打及盤問了幾個小時後遭到殺害。

人物生平:

李卜克內西誕生於德國萊比錫一個革命家庭,他的父親是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威廉·李卜克內西。卡·李卜克內西1890年從萊比錫的尼古萊中學畢業後,先後進入萊比錫和柏林大學學習,攻讀法律專業。1897年9月,他以優秀的成績獲得了法學博士學位,1899年他以良好的成績通過了國家畢業考試以後,從事律師職業。
卡·李卜克內西是在嚴酷的階級鬥爭中和革命家庭影響下長大的,1872年6月他未滿周歲時,他的父親威廉·李卜克內西被誣告犯了“圖謀叛國”罪,被判處兩年徒刑。1878年俾斯麥政府實施非常法,廣大社會民主黨黨員進行了英勇的鬥爭。這使卡·李卜克內西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和教育。卡·李卜克內西的成長也受到了馬克思、恩格斯的親切關懷和教導,馬克思、恩格斯在給威廉·李卜克內西及其夫人的信中經常詢問卡·李卜克內西成長情況,並給予鼓勵和鞭策。革命導師的關懷、家庭的影響、階級鬥爭的教育,使卡·李卜克內西在中學和大學學習期間就參加了革命活動,在同學中宣傳馬克思主義,散發革命傳單,揭露反動政府的內外政策,抨擊容克、資產階級壓迫人民的暴行。
1902年柏林的勞動人民把卡·李卜克內西選進市政局,這時他已經成為德國社會民主黨左派一員,積極從事社會主義運動;並在革命青年中很有影響。1904年他以俄國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的辯護人的身份出席了德國法庭,因為德國社會民主黨被指控非法運送俄國社會民主主義書刊。卡·李卜克內西就此痛斥俄國沙皇和普魯士警察國家對革命者實行的極端殘酷的迫害政策。同年,他在德國黨的代表大會上,揭露軍國主義是資本主義最強大的堡壘,並代表革命青年的願望,要求建立起團結一致的社會民主主義青年組織,後來這種組織逐步建立起來了。1905年在耶拿黨代表大會上,他批駁了修正主義分子反對總罷工的謬論,宣布同盟總罷工是“階級鬥爭一切領域中特別的、無產階級的鬥爭手段”。他還熱情洋溢地祝賀1905年俄國革命。在社會民主黨人支持下,1906年2月“德國青年工人聯合舍”成立,並創辦了自己的機關報《青年近衛軍》。在德國青年工人聯合會舉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上,卡·李卜克內西在會上作了以反對軍國主義鬥爭為中心內容的報告,動員革命青年起來同軍國主義作堅決鬥爭。1906年,他在《青年近衛軍》報第七期上發表了《送應徵青年》一文,尖銳地揭露了資本主義軍隊的性質,指出他們在軍隊中將受到種種苦難和限制;資產階級在“保衛祖國”的旗號下,將他們強征人伍。所謂“保衛祖國”就是對中國、對非洲的侵略、掠奪。他要求人伍的青年,深刻認清軍國主義的反動性、腐朽性。同年!,在德國黨曼海姆代表大會上,他揭露了德國政府蓄意幫助沙皇政府鎮壓革命的反動政策,號召德國無產階級在自己的鬥爭中學習俄國無產階級的榜樣。
1907年德國青年工人聯合會為倡議召開一次國際社會主義青年代表大會,成立一個臨時國際局,卡·李卜克內西參加了國際局的工作,積極籌備召開國際社會主義青年代表大會。1907年8月24-26日,國際社會主義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在斯圖加特召開。卡·李卜克內西在大會上做了反對軍國主義鬥爭的報告,強調青年在反軍國主義鬥爭中的重要性。報告受到與會代表的贊成和擁護。同年,他在總結多年來宣傳和組織民眾進行反軍國主義、反對帝國主義挑動世界戰爭工作的基礎上,發表了《軍國主義和反軍國主義》一書。這本書發表前後正是帝國主義列強瘋狂地準備世界戰爭、瓜分和掠奪殖民地的時期。1897年德帝國主義占領了中國膠州灣,並迫使中國滿清政府和它簽訂了租界條約,將膠州灣沿海地區50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給德國99年。德國帝國主義還對西南非等地侵略擴張。1882年與奧、意等國結成三角同盟,1893年法國、俄國結成同盟。這些軍事集團對國際和平造成嚴重威脅。在《軍國主義和反軍國主義》這本書中,卡·李卜克內西首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考察了軍國主義產生和發展的歷史過程,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軍國主義狀況,揭露了軍國主義罪惡,戳穿了軍國主義本質就是對外侵略、掠奪和奴役其他國家的人民,對內鎮壓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其次,這本書還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反對軍國主義鬥爭的任務和策略,黨必須對青年進行反軍國主義教育,以便在爆發革命時,把青年爭取到無產階級革命方面來,使軍隊中立化。要充分發動和組織民眾,利用各種形式開展反軍國主義鬥爭,要把反軍國主義同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結合起來。第三,在反軍國主義的理論和策略問題上提出了一些重要論斷。這就是無產階級要按照戰爭的性質來決定對待戰爭的態度。戰爭的性質也是可以轉變的,由資本家發動的戰爭可以轉變為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革命戰爭;而無產階級反對本國資產階級的革命鬥爭會使戰爭儘快結束。最後,此書批判了機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在反對軍國主義問題上的錯誤,針鋒相對地強調了在德國開展專門反對軍國主義鬥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當然,這本書也存在著個別觀點上的錯誤,如認為殖民地瓜分完了,就可以消除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壟斷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消除競爭,等等。

人物影響

《軍國主義和反軍國主義》一書的出版,對於軍國主義、資本主義是一個有力的揭露和打擊,同時也是對於機會主義、修正主義的有力批判,正因為這樣,它激190第二國際社會民主主義泛濫和俄國無產階級革命的前夜(1901年--1916年)起了反動派的仇視和恐懼。此書出版後不久,1907年4月德國政府當局以“危害”國家的罪名,下令將此書沒收。接著又於10月以“叛國”罪名在萊比錫對卡·李卜克內西進行審訊。卡·李卜克內西在法庭上同敵人展開了英勇的鬥爭,揭露了敵人,使審判者處於受審地位。最後法庭無理判處他一年半徒刑。儘管如此,1908年6月,柏林勞動人民選卡·李卜克內西為普魯士議會議員。1909年6月卡·李卜克內西出獄。
卡·李卜克內西出獄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幾年,更加朝氣蓬勃地投入到火熱的鬥爭中去,他經常參加一些地方黨和青年組織會議,發表演說。
1912年卡·李卜克內西被選為德國國會議員。1913年4月,他在國會講台上以無可辯駁的事實揭露了軍火大王克虜伯採用收買、賄賂等手段勾結陸海軍將領陰謀發動戰爭的罪行,迫使法庭開庭審訊並判決克虜伯公司的僱傭人員為“有罪者”。這是卡·李卜克內西反軍國主義鬥爭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第二國際大多數社會民主黨領導背叛自己的誓言,投票贊成本國政府軍事預算,墮落為社會沙文主義者。;而李卜克內西繼續堅持無產階級國際主義,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在1914年8月3日國會討論通過戰爭預算時,李卜克內西積極爭取通過一項反對戰爭撥款的提案,但由於多數議會黨團成員反對,並以黨的紀律要挾,使卡·李卜克內西在8月4日也投了贊成軍事撥款提案的票。同年土2月2日,德國國會就軍費案進行第二次表決時,卡·李卜克內西不顧所謂的“紀律”,獨自投了反對票,列寧高度評價了這一英勇行動,他說:“在110個議員中廣只有李卜克內西一人代表社會主義,代表無產階級事業,代表無產階級革命”,他樹立了“以真正的革命精神利用反動議會的榜樣”。
1914年9月,李卜克內西在刊物上發表信件,提出“不要國內和平,要進行國內戰爭”的口號。他成了德國革命的反戰運動的象徵,因而也遭到統治階級和修正主義的迫害,他被修正主義分子開除出社會民主黨國會黨團。1915年被反動政府徵兵入伍。但是,李卜克內西並沒有放棄鬥爭,他利用在前線和回後方參加國會會議的機會進行宣傳活動。同年3月5日他參加了在柏林舉行的左派全國會議,創辦了左派刊物--《國際》。會後,李卜克內西與其他左派一起印發了列寧的《社會主義與戰爭》的小冊子和署名卡·李卜克內西的傳單,提出了“主要敵人是在國內”的口號。在1915年致齊美爾瓦爾得會議的信件中,李卜克內西請求通過反對戰爭、反對階級調和、爭取社會主義及建立新國際的決議。1916年元旦,在卡·李卜克內西的律師辦事處召開了“國際派”會議,成立了以卡·李卜克內西和羅莎·盧森堡為首的斯巴達克派,以後改為斯巴達克同盟。1916年4月8日卡·李卜克內西利用國會講台進行反戰宣傳,同年“五一”勞動節,他以現役軍人資格組織並參加了柏林工人階級在波茨坦廣場舉行的聲勢浩大的反戰集會和遊行示威。他在示威號召書中向德國人民指出:“我們的敵人不是法國、俄國的人民,而是德國容克、德國資本家和經管他們事務的委員會--德國政府。”為此,反動政府以叛國罪於7月。28日判處他兩年半徒刑。被判刑後,他繼續寫文章揭露、抨擊反動政府的罪行,又被改判四年苦役,被剝奪公民權六年。在獄中他寫了《縱然把我粉碎,我也決不低頭!》的詩篇,鮮明地表現出他寧死不屈的堅強意志和渴望搏擊暴風雨的鬥爭精神。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德國最後失敗而宣告結束。10月21日,卡·李卜克內西在德國工人階級的巨大歡呼聲中被提前釋放出獄。
1918年11月德國爆發十一月革命,卡·李卜克內西積極參加並領導了這次革命。他起草了斯巴達克派傳單,並在皇宮的陽台上宣布了“自由社會主義共和國”成立,又和盧森堡一起創辦了《紅旗報》,提出了為建立“統一的德意志社會主義共和國”而鬥爭的口號。當右翼社會民主黨人企圖篡奪革命果實時,11月10日出刊的《紅旗報》第2期揭露了右派的陰謀,號召工人把革命推向前進。同年12月29日,斯巴達克同盟召開全國代表大會,在總結革命失敗教訓的基礎上,建立了德國共產黨,卡·李卜克內西在會上作了關於德國獨立社會民主黨的危機和德國共產黨的成立的報告,指明了無產階級革命的任務。列寧指出,由於以卡·李卜克內西、羅·盧森堡等這些世界聞名的領袖和工人階級忠誠的保衛者為領導的斯巴達克同盟和機會主義徹底斷絕了關係,建立了德國共產黨,“這樣,真正無產階級的、真正國際主義的、真正革命的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就在事實上成立起來了”。
1919年1月,卡·李卜克內西領導了柏林幾十萬工人為反對艾伯特政府篡奪革命成果和撤銷獨立社會民主黨左派、柏林警察總督愛密爾·埃喜荷恩而舉行總罷工,繼而轉變為武裝起義。卡,李卜克內西和革命工人一起浴血奮戰,同時堅持出版《紅旗報》。由於反革命集結大批力量,對革命民眾進行瘋狂鎮壓,卡·李卜克內西和羅·盧森堡在白色恐怖下轉移到威爾麥斯多夫區新住所內,繼續堅持鬥爭。反動政府懸賞十萬馬克換取他倆的人頭。德國社會民主黨右翼把持的中央機關報《前進報》在1919年1月13日公開要求殺害這兩位領袖。1月15日,由於叛徒告密,他倆在避居住地被捕,受到反革命軍隊的殘酷折磨,在從柏林西端的軍區司令部被押送到莫必特監獄時,以企圖逃跑的藉口,將他殺害於柏林動物園。1月25日,卡·李卜克內西被公葬在柏林弗里德里希墓地。列寧說,卡·李卜克內西的名字“象徵著一個領袖對無產階級的利益和社會主義革命無限忠誠,象徵著真誠地不惜一切犧牲地去同資本主義作無情的鬥爭,象徵著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在行動上同帝國主義作不調和的鬥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