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南呼村

李南呼村,隸屬河南省滑縣四間房鄉,位於四間房鄉西部,東距四間房鄉政府駐地1.5公里左右,東與鄉政府駐地四間房村接壤,南鄰省道S101,西和魏南呼村相連,北與西呼村毗鄰。1947年前本村財主與村民土地大約有400多頃。遍布於周邊8個縣。土改時,平均分於土地附近的各個村莊,本村剩有1600多畝。村內無南北街,東西街兩條。前街長580米,后街長350米。村內地勢平坦,住宅面積南北長340米,東西長580米,淨住宅面積(除大路胡洞)大約157600平方米。屬長方形村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李南呼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政府駐地四間房村
  • 電話區號0372
  • 郵政區碼:456487
  • 車牌代碼豫E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經濟概況,社會事業,歷史文化,著名人物,

建制沿革

據民國《重修滑縣誌》載:漢成帝(前32年)時,東郡金堤決,河堤使者王延世率卒運土塞河,修補金堤,堤上建有金堤驛,民修廬舍皆居其上。此時,便有了該村及周邊的東棗林(大呂莊)、曹村堡(曹村)的雛形,因當時村周圍遍國槐、棗樹、風楊等,大樹上多有烏鴉的巢穴,故與村東的一個自然村並稱東、西烏巢村,又因我們這個村在西邊,所以謂之西烏巢。
另據《重修滑縣誌》載:隆安二年(398年),後燕范陽王慕容德率4萬戶自鄴南徙滑台,稱南燕。一次遷來4萬戶,烏巢村人口也隨之增多,且多居於曹村坡北岸,村南便是無邊碧波,禽鳥於此繁衍生息,鳴聲此起彼伏,一時改稱為南鳴湖。又據村東北宋元祐年間行務碑碑刻,距村東北兩華里有五呼鎮,商販眾多,貿易繁華,是當時周邊各村的集市所在。所謂“五呼”,有立於集市中心向東西南北四方高呼皆可聽到之意,東西南北四方分別為東呼、西呼、南呼和北呼,因南面是兩個自然村,所以按姓氏分別稱為呂南呼和魏南呼,後來,因呂姓逐漸減少,又改稱李南呼,沿用至今。

行政區劃

據志書載,上古時此地為顓頊、帝嚳二帝(北距二帝陵10公里左右)封國建都之地,為顓頊部落沿古黃河活動的中心地帶,是中華民族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西漢置白馬縣,隸屬東郡,明洪武初,白馬縣廢,併入滑州。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該村屬仁壽鄉潘張里。清宣統元年(1909年),滑縣改為6鄉16區,該村屬廣通區。1946年7月,中共冀魯豫邊區黨委建高陵縣,該村劃入高陵四區。1949年9月,高陵縣撤銷,該村歸滑縣二區。1956年9月,成立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建南呼鄉。1958年3月,南呼鄉撤銷,該村屬四間房鄉人民公社,稱大隊,1983年11月,實行村民自治,至今為滑縣四間房鄉管轄。

人口民族

李南呼姓氏自古姓氏較多,因地處古黃河沿岸,戰亂水患較多,人口流動量大。相傳呂姓是本地人(所以宋時稱為呂南呼),其他姓氏都是由周邊遷來的,其中李姓遷入最早,具體時間已無從考證。自明朝初年始,魏、郭、宋、徐等姓氏的先祖們相繼由山西洪洞遷徙至此,在村里分片居住。解放前,該村約有人口560人左右。就目前情況看,全村人口已發展為1230人,有李、徐、魏、郭、宋、呂、張、穗、謝、高、王11個姓氏,全部是漢族。其中李姓196戶687人,居在路北但分布較散;徐姓36戶122人,居在后街;魏姓31戶114人,住在前街西頭;郭姓28戶118人,呂姓3戶10人,張姓8戶35人,穗姓6戶20人,謝姓3戶10人,高姓2戶7人,王姓1戶6人,宋姓29戶101人,住在前街當中。

經濟概況

解放前,百姓大多靠耕地為生,富人收租、窮人抗長工、打短工,另有少數手工業者,僅為維持生活而已。目前村內耕地1600餘畝,年種植小麥1450畝、玉米1400畝,特色種植有花卉苗木20畝,聖女果等果蔬530畝,建有養雞、養羊、養豬等養殖場8個。其中,雞年出欄5000隻左右;羊年出欄約400隻,豬年出欄約340頭。另有長期外出務工人員260人左右,在白道口、四間房以及沿路經商的68人,創辦有家具生產加工、彩鋼瓦加工銷售等個體企業3個,年產值80多萬元,2014年人均純收入4050元。

社會事業

明清及民國時,村內辦有私塾,再早已無從考究,當時村中大戶的孩子是私塾的學徒的主要來源,重點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簡稱“三百千”,還學習一些如《聲律啟蒙》、《弟子規》、《二十四孝》等。解放後有了南呼國小和四間房中學,據戶口統計,全村1231人中,除學齡前兒童外,有國小文化的313人、國中428人、高中中專89人、大專44人、本科25人、教授2人、講師1人、專家學者1人。村內有幼兒班1所,年收納學齡前兒童70人,有國小校1所,年收納小學生70人,其他在校生共100餘人。

歷史文化

春節:穿新衣、吃餃子、殺豬羊、貼春聯、掛花燈、串親友敬老人。元宵節:吃餃子、吃元宵、拉柴(拉財)。清明節:掃墓。農曆三月初三:有“三月三放風箏”的傳統習俗,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放飛風箏,享受春天。端午節:吃油茶。重陽節:做涼粉。中秋節:買月餅、水果。婚假:男方娶,女方送,奉行典禮儀式。殯葬:本門人和親戚朋友舉行送殯儀式。當兵:戴花歡送。
該村古廟會時間為農曆三月三日至五日。農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壽誕,真武大帝生於上古軒轅之世,古時村里在這一天要舉行盛大的法會祭祀祈福,表達人們追求幸福、祈福安康的美好期待,各地善男信女攜帶貢物、香表紛紛而至。目前,每到這個時候,每天趕會人約1800餘人次,古戲是包場與民眾集資相結合。

著名人物

李乃彬,嘉慶年間舉人。
李乃橋,清嘉慶時秀才。
宋法田,1955年生,解放軍學院無線電教授,現為資深無線專家。
李培真,烈士,1932年生,1952年在抗美援朝戰場犧牲。
李丙坤、宋新換、李培寅在解放戰爭中因戰負傷,和李培寅、張進德均為建國前參加工作的革命軍人。
徐永行、郭殿思、李培臣、李炳強、李炳修、李培敏、李培真,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軍人。
郭學義,參加過抗美援越軍人。
有郭殿石(任主席)、張留山(任副主席)、徐永文(任文書)和郭金和(任幹事),解放前村農會領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