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麟(民國中將)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李仲麟字契雋,1886年7月23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1920年逝世,曾任民國中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仲麟
  • 別名:契雋
  • 出生地:湖南省醴陵市
  • 出生日期:1886年7月23日
  • 逝世日期:1920年
  • 職業:民國中將
  • :契雋
人物簡介,人物歷史,

人物簡介

李仲麟(1886-1920)字契雋,參加護法、護國戰爭,授陸軍少將、中將銜。

人物歷史

1886年7月23日出生於湖南省醴陵市。早年投入湖南新軍第二十五混成協第四十九標充正目,後入第四十九標、五十標隨營學校讀書,畢業後,李仲麟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 10月10日,武昌起義。10月22日,長沙光復,李仲麟返湘,任督署衛隊營營長。1912年,李仲麟赴日本留學,研習政治,1913年回國後從事討袁,任湘軍總司令部副官長。
1915年12月,蔡鍔發動護國運動。1916年1月27日,李仲麟隨程潛等由香港經海防、開遠抵昆明。2月初,程潛出任湖南招撫使,李仲麟任招撫使署總務處長,經貴州至湘西晃縣。李仲麟發起召開湖南人民討袁大會,並推為大會籌備處長。4月26日,護國軍湖南人民討袁大會在靖縣公署召開,李仲麟被推為大會副主席。李仲麟對湖南48縣代表說:“我們要維護共和,就必須獨立,欲殄除國賊,就必須組織軍隊,指揮這些軍隊,就必須推舉一位總司令。程潛是老同盟會員,眾望所歸,我們推舉他總理全省軍務。”與會代表一致推舉程潛為護國軍湖南總司令。隨後,李仲麟隨程潛東下,占領長沙,將湯薌銘趕出了湖南。1917年春,李仲麟部被解散,舊部兩營撥歸第一區,李調任鐵路守備司令。
1917年9月9日,傅良佐出任湖南督軍。譚延闓將已隸屬第一區的原李仲麟部兩營撥給李仲麟指揮,並調駐湘南,以圖抗傅。傅上任後,立即免除劉建藩林修梅的職務。9月18日,劉、林宣布湘南獨立,接著,李仲麟宣告自主,湘軍很快將傅良佐趕出了湖南。李仲麟任游擊司令,駐防湘陰。1918年2月,北洋軍第二、第三混成旅從羊樓司發起進攻,李仲麟率部奮起抵抗,激戰三晝夜,死亡忱籍,羊樓司陷落。3月16日,吳佩孚攻下雲溪,17日陷陸城,18日占領岳陽。3月中旬,李仲麟率部南撤,與陳嘉佑部發生衝突,李仲麟將陳嘉佑部擊潰,陳嘉佑僅以身免。
1919年初,程潛被譚延闓、趙恆惕所逼辭職,前往廣東,程的舊部僅餘李仲麟,他感到十分孤立,向譚請長假,說自己孤立無援,不能再幹下去,譚說:“你是勇敢善戰的人,有我在,你怕什麼?”於是李仲麟便留了下來。同年7月7日,中華民國廣東軍政府授予李仲麟陸軍少將軍銜。1920年6月,湘軍驅逐張敬堯出湖南後,譚延闓出任湖南督軍兼省長。他將全省劃為十二區,每區設區司令部,各地方武裝統一編入各區司令部。李仲麟任第六區司令,擁兵5000,下轄6營,司令部駐醴陵。當時湘軍各部的中下級軍官許多是李仲麟昔日的同標兄弟,李仲麟時常到長沙與這幫人聯絡,暗組瀏醴軍官團,引起湘軍其它將領不滿。
11月13日,於慶祥以鬧餉為名,擁入司令部,將第十二區司令蕭昌熾捆綁至玉帶橋殺死,推舉營長於應祥代理該區司令。譚延闓聞訊大為震怒,請李仲麟率兵討伐,李按兵不動。不久,張振武、郭步高兩團自岳陽開來長沙水渡河,譚延闓大恐,11月18日,譚在督署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李仲麟託病未到。譚延闓云:“本人才力綿薄,主持不了湖南事情,請各位另舉賢能。”到會者均不吱聲,會議不歡而散。會後,譚打電話給李仲麟,請其幫忙,消弭釁端。李以本人資格不夠,向趙恆惕推諉。11月22日,李仲麟、張振武、郭步高、於應祥等聯名發出“除君小,清君側”的通電,要求譚延闓去職,申言進兵長沙,省城騷然。次日,譚延闓再次召開軍政負責人和各團體代表會議,宣布去職。24日,趙恆惕繼任湘軍總司令。
倒譚後,趙恆惕將葉開鑫團調入長沙,命令張振武、郭步高兩團速回原防地。要平江兵變的主使者於應祥去職,以限制程派勢力的擴大。在李仲麟的庇護下,於應祥宣布將第十二區併入李仲麟的第六區,他自願降為第六區副司令。譚系分子張輝瓚等在湘中、湘南發起幾區聯防,準備對李仲麟用兵,並力勸趙恆惕殺掉李仲麟等。12月5日,第一師第二旅第四團駐省城的第一、 三兩營士兵鬧餉。次日,李仲麟親往彈壓。有些士兵大聲說:“我們要請程潛總司令回來。”還有人說:“我們請李(仲麟)當我們的總司令。”李仲麟加以訓斥。7日,商會答應籌款10萬發清欠餉,鬧餉風潮才平息。長沙鬧餉風潮發生後,外間傳說鬧餉的主謀人是李仲麟,姚大願等督促李仲麟從長沙迅速回防,整飭部隊,加意防範。而李仲麟口頭上答應,實際上仍然淡然置之。
遠在上海的程潛深恐李仲麟自高自大,不聽人言,於12月21日特派與李友善的易象回長沙見李,囑李加緊練兵,不要忘記吳光新的教訓(吳光新統帥四師,駐紮漢口,過江赴鄂督王占元之會議,為王所擒),不要到省,有事可派代表。易象勸李回防,勿違眾意。他說:“輕敵自大;輕敵者必疏,自大者不固,二者皆危道也。今局面未定,臥榻之側即是敵人,舍其田不芸,留此何意?”李仲麟說:“再過二日,我再不回,就不是你的朋友。”
12月24日上午,李仲麟“衣錦還鄉”,回鄉祭祖,到長沙金井李家祠堂掛匾。題詩寫字,儼然一位儒將。李午雲聽到趙恆惕將不利於李仲麟的謠傳,便趕往金井報信,在半路遇見李仲麟,告以外間風聲很緊,勸他莫進城,速由榔梨、淥口繞道回醴陵,免遭毒手。李仲麟毫不在意地說:“趙恆惕現在不敢動我的,他還在拉攏我,答應將我的部隊編為師呢!”李仲麟仍然進入長沙。12月25日凌晨2時,趙恆惕對捕殺李仲麟的行動開始了。派往瀏正街捕殺李仲麟的是葉開鑫部營長趙茂林,他很快將李仲麟的衛兵繳械,命手下將李仲麟捆起來。李仲麟要求見趙恆惕,趙茂林陰笑著說:“我就帶你去見總司令。”趙茂林帶著李仲麟走到瀏陽門,立即掏出手槍,將李仲麟槍殺,並把其頭被割下來掛在多福寺門口的電線桿上示眾。
李仲麟犧牲後,程潛報請國民政府追贈陸軍中將。1921年,程潛作《悼七士》以紀念他:“愚者多嫉妒,庸人每殘賊;忠義匪所存,利害易為惑。吾黨盛秀士,夙志剪荊棘;奮起鄉閭間,行義如不克。一時殉權者,豈不借其力;宵遊方從容,晨起已鋤殛。始知爭逐際,禍福未可測。哀哉二三子,含冤痛抑!”1928年5月,李仲麟國葬於長沙嶽麓山穿石坡。
李仲麟墓,位於嶽麓山雲麓峰下穿石坡附近。1928年5月國葬於此。墓呈半圓形,草地及墳堆均以花崗石圍羅和鋪砌,立碑三通,主碑鐫刻楷書“李公仲麟之墓”,左右附碑刊碑記及立碑銘文,石欄板上刻“浩氣長存”。墓後有石砌二層小坊,中嵌程潛撰寫的“追贈陸軍中將李公仲麟湖墓志銘”石碑一方。碑文多數字跡不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