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隆巴赫

李·克隆巴赫

李·克隆巴赫 Lee Joseph Cronbach 1916.10.01-2001.04.22,美國心理學家。提出了克隆巴赫(信度)係數(Cronbach's alpha),是心理或教育測驗中最常用的信度評估信度工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李·克隆巴赫
  • 外文名: Lee Joseph Cronbach 
  • 國籍:美國
  • 出生日期:1916.10.01
  • 逝世日期:2001.04.22
  • 職業:美國心理學家
  • 主要成就:國家科學院院士
簡介,人物生平,測量理論,計畫評估,教育領域,主要著作,

簡介

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弗雷斯諾的一個猶太家庭,因心臟病逝於加利福尼亞州帕洛阿圖市。1957 年當選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73 年獲傑出科學貢獻獎,1974 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人物生平

他在 5 歲時因家鄉的心理學家 B.肯明斯女士的建議而接受了斯坦福 - 比奈智力測驗,測驗結果顯示他的智商高達 200,而肯明斯女士還藉此向報紙宣傳他的高智商,並極力建議他加入由史丹福大學教授 L.推孟主持的資優生計畫。但根據克隆巴赫表示,他是在距離當初的智力測驗幾十年後才得知,推孟博士的研究人員將自己第一次的智力成績視為無效,僅認證他第二次測得的較低的智商。
就在他接受第一次智力測驗後,肯明斯女士就安排年僅 5 歲的他進入國小二年級就讀。到他五年級時(8歲),受教於一位行為“瘋狂”的女老師,該老師擁有極高的教學熱忱,但迫於退休年齡限制,使她無法繼續教學,於是便向學校提出加倍教學進度的提案;在學校準許之下,這位女老師便在一年中教完國小五、六年級的所有課程,也因此克隆巴赫於 14 歲時便從高中畢業,18 歲便大學畢業。
1934 年,他畢業於弗雷斯諾州立大學,在 1937 年得到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碩士學位,1940 年獲得芝加哥大學的教育心理學博士學位。在二十世紀 30 年代末期,他開始在弗雷斯諾高中教授數學及化學,後來又成為華盛頓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助理教授,繼而轉任芝加哥大學、伊利諾大學和史丹福大學。

測量理論

他的研究主要可分為三個領域:測量理論、計畫評估及教育。
1951 年,發展也致使他發展出一套辨識測量誤差來源的統計模型,即概推度理論(Generalizability Theory);而他的建樹、包括他所提出的論文《心理測驗的建構效度》,在測驗得分的解釋上也扮演著突破性的角色。
克隆巴赫係數是一套常用的衡量心理或教育測驗可靠性的方法,依一定公式估量測驗的內部一致性,作為信度的指標。它克服部份折半法的缺點,是社會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指標,它是測量一組同義或平行測“總和”的信度。
克隆巴赫係數公式
α 為信度係數,n 為測驗題目數,S2i為每題各被試得分的方差,S2t為所有被試所得總分的方差。
一般來說,該係數愈高,即工具的信度愈高。在基礎研究中,信度至少應達到 0.80 才可接受,在探索性研究中,信度只要達到 0.70 就可接受,介於 0.70-0.98 均屬高信度,而低於 0.35 則為低信度,必須予以拒絕。

計畫評估

他的研究不僅跨越測量和測驗,同時也囊括評估和教育領域。在 70 年代,他負責主持斯坦福評鑑會,這是由教育學院和心理系教職員所贊助的機構,主管研究、服務和訓練;而此評鑑會也與加州教育局合作,共同檢視並重新界定州政府與學區間的關係和其他計畫。
他的評估研究影響許多領域中的計畫評估,從健康計畫到少年犯計畫都有;而他在教育方面的貢獻也頗負盛名,十九世紀 50 年代,他就指出學習環境應當針對個人能力而設計。在他擔任美國心理學會主席的期間,他試圖以“環境和個體行為具等同重要性”的概念橫跨不同心理學理論。

教育領域

在教育心理學領域,克隆巴赫強調課堂實踐和基本的心理學原則,特別是那些一般化和可以遷移的原理之間的關係。除此之外,克隆巴赫還把測驗用於心理診所,並且涉及以心理測驗的運用為基礎的社會政策。
他有關心理測驗的著作,對測驗的發展和套用強調普遍臨界原則。在他出任美國心理學會測驗標準委員會主席時,為維護人格測驗和能力測驗的質量而制定了一個法規。他還與 G.C.格萊塞合作制定過一個 15 年規劃,該規劃為改變測驗分數的個人能力測驗圖的運用方法提供了建議。
他曾任美國教育研究協會、心理計量協會的主席;也是國家科學學會、國家教育學會、國家哲學協會和美國藝術和科學學會的會員;此外,他也獲得瑞典大學、芝加哥大學和耶希瓦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主要著作

心理測驗的本質
教育心理學
心理測驗和人員抉擇:與 G.格萊塞合著
行為測量的可靠性:與 G.格萊塞合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