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門永續設計

朴門永續設計可以使農業生態系統擁有豐富的物種、較強的自然適應能力,並保持生態穩定。朴門永續設計通過效法自然的永續發展方式,滿足人類的食物、能源、住所等各種物質與非物質的需求,彰顯出人與大自然的協調統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朴門永續設計
  • 外文名:Permaculture
概念,創新套用,原則和方法,核心價值,發展歷史,

概念

Permaculture讓人們了解一套核心的設計原則,參與設計自己的環境,並建立起能夠自我維持的人類群落,減少人們對於工業化生產和分配系統的結構性依賴。雖然它的起源是一種農業生態設計理論,但如今透過網際網路、出版物、生態社區、培訓計畫等,不斷在原有的概念上擴大,並集結了多種文化思想。
朴門是一套方法,是設計論,而非技術體系,也不是一般的園林設計,它的目的在於通過設計開發可持續的生活系統,是以自然美學而非人類美學去設計環境。一個好的朴門設計可以讓生產系統獲得最大產出,建立系統內各元素的連結,同時降低風險和外部能源物質輸入。

創新套用

朴門永續設計巧妙的利用了傳統與原住民知識技術的洞見與價值,讓傳統和現代科技互助互補。透過完善的規劃系統,如元素(果園、水系統、農夫、牛耕等),技術(有機農業、生態社區、環保建築等),及策略(微氣候、相對位置等)結合後所產生的再生關係,朴門永續設計旨在創造出能適用於各式環境的三次元永續設計結構。也因為再生關係的複雜性、完整性和彈性,才能夠完善構成能靈活回應變化的永續設計。
世界就像是眾多不同流動的合流點。大自然(風、水、土等),人類(社會、資源、交通等),及無形結構(政治、經濟、資訊等)之間的互動都會創造出不同流動模式,而世界就是以各式各樣的流動模式建立而成的。認知到這一點,朴門永續設計也教授模式語言與套用。除了運用模式設計與套用之外,朴門永續設計還會使用扇型分析(基地流動圖),區位劃分(一種組織時間的工具)和其他的技術和工具來創造有彈性的永續再生關係。
從初始的構想開創以來,世界上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個國家的人在實踐朴門永續設計。不同的地點及農田都能成功的運用朴門設計的元素、技術及策略來創造出永續的農業系統。如農盟把食品安全問題歸結為資源緊張、環境污染的臨界反應。提倡發展有機小農和網路社區參與,在農盟參與式保障體系下,通過網路技術線上打理土地,相當於在自家菜園“種因,得果”,滿足自給自足,富餘部分自產自銷。並把生產和消費統一審度考量:1、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倫理學素養;2、選擇高山峽谷森林地帶(安全隔離帶和空氣、水源的淨化);3、選擇凍土層地區病蟲卵不能過冬,降低了病蟲基數的危害閥值(損失小於防治成本時) ,並利於休耕和腐殖土養成; 4、選擇農業機械化程度高的生產者可以輕鬆農事,降低人工成本和農業生產勞累度,如對有機肥深耕、機械打草、黑色地膜覆草等;5、生物多樣性帶來系統穩定,如蜜蜂授粉、蚯蚓鬆土、蛙類和鳥類對昆蟲的抑制等;6、生產類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傳統農盟地標產品等(非以經濟效益和規模為主的農產品)。
近年來,朴門設計系統也逐漸被運用在農業園區規劃和城鄉規劃設計,而這也充分證實朴門永續設計的適用性。在眾多已開發國家的實踐後發現,朴門永續設計能有效的改善,甚至解決需多城市因人口過盛而產生的許多問題。
過去幾年,朴門永續設計更開始往意識性結構發展。在美國,“朴門永續設計信用合作社”已經成立,更有綠色經濟投資公司開始使用朴門永續設計的理念和原則來建立永續、有彈性的投資系統。處理現今人類問題的環保和社會主義者也開始使用朴門永續設計的思維來處理他們所面對的問題,為他們所採用的手法帶來更具有深度的意義。這般意識性的延伸之所以有發展的可能性,是因為朴門永續設計注重社會關係、型態與倫理多過於個體本身。
朴門永續設計不但是一個多層面、深入的設計系統,它還能幫助我們為各種環境建立起適當且永續的再生設計。
朴門永續設計的原則是一系列的態度、方法、和行動。它們具有實踐性並且不被特定系統局限,這也是為什麼朴門設計能有效率的運用工具及技術來和其他系統結合。它像是一個分析系統,能精準地評估現有工程、策略和措施,間接從跟他們的互動、相似度和成功案例中獲取經驗。朴門永續設計能有效分析及了解影響其他系統的因素。團體、組織及村落也都能利用它來自給自足。其次,它提供能順利和其他系統交涉的見解和原則。因為世上沒有一個真正獨立的系統,純淨自外於他物的環境更是不存在的。這更顯示此一特質的重要性。而且朴門永續設計也是一個能配合具體制度的彈性系統,其中包括備災、愛滋病,或婦女權力。
比起著重於推廣新知識及策略,朴門永續設計更注重用它的基礎與體制和已存在系統合併、改善,甚至設計出更完善的系統。它建立了一個系統的標準,規劃出可行與不可行的界線。讓我們可以已成功的設計做為基礎,並且幫助他人設計出更成功的系統。朴門永續設計把各種領域的長處巧妙的編織在一起,創造出協和完善的設計,而這也為系統本身帶來無限益處。

原則和方法

朴門永續設計是一個以滿足生命所有形式的模式,整合了技術、材料和策略等內容的系統。朴門設計追求的是給地球的生命提供一種可以持續的、安全的發展方式。
技術是概念中的一個面向。一門技術就是介紹如何做某事。幾乎所有的園藝和農耕的書籍(1950年以前)都是只關注技術,設計基本被忽視了;策略在另一方面給技術帶來了時間維度,也因此擴張了概念的維度。任何一張種植的日程表都是一個策略性的指導。策略就是使用某種技術達到目標,因此它的價值導向要更直接;材料就是玻璃、泥土和木材等等;整合就是把技術、建築、植物和動物整合成一個自我發展的系統。
朴門永續設計原則,都倚重生態學理論來分析系統內部各元素的特性與潛在關連,並將它轉為實際的套用。每個設計中的元素,都從需求、產出、特性等方面進行仔細分析。讓各種設計元素能相互協同運作的同時,也減少了廢棄物,並降低對人體勞力或能源的需求。各種朴門設計的典範,隨著時間而演變,它可能變得極為複雜,例如結合傳統與創新的文化體系,利用極少的輸入,而獲得高產出的食物與各種物質。朴門從有機農業、永續林業、園藝、農林混作以及原住民的土地管理模式中,借用了許多技術與文化模式。
設計有許多方法,有些依靠觀察,有些來自院校的傳統技術。如:
1、分析:列出組成部分的各個特性進行設計。
2、觀察:通過更全面深入地觀察進行設計。
3、自然演繹:向大自然學習設計。
4、觀點與決定:選擇基於決定上的觀點或者方式進行設計。
5、數據疊圖法:用疊圖法進行設計。
6、自由組合:通過評估各種自由組合進行設計。
7、工作流程圖:對工作場所進行設計。
8、區域與扇形分析:通過運用一個主要的模式進行設計。

核心價值

社區經濟體,必須建構在社區三個面向(正義、環境、經濟)的平衡基礎上,這也稱為“三重底線”,亦即“生態、經濟、倫理”。這種架構的案例之一是:由合作社經營的農夫市場;農人同時是勞動者,也是擁有者。此外,所有的經濟體應該以它們的生態界線為範疇,經濟體系不應該獨立存在於它的生態體系之外;所以討論經濟議題時,應該將一切外部成本都納入考量。
朴門永續設計是一套基礎廣泛而巨觀整體的方法,可被套用在各種生活面向。在朴門設計與實踐的核心,是一組基礎的核心價值或倫理,不論設計者身在何方,不論是在進行市鎮規劃或擬定貿易制度;不論是在照顧一小處窗台盆栽或整座森林。這些倫理都不改變,它們常被歸納如下:
照顧地球:地球是一切生命的起源(地球本身也是個生命體,參見蓋亞理論),是我們脆弱的家園。我們屬於地球的一部份,不是獨立於她之外。
照顧人:相互幫助與扶持,朝向不傷害人類自身與地球的生活方式而轉變,並且創造健康的社會。
公平分享(或節制消費):確保地球上各種有限的資源,都以公平而明智的方式被使用。分享多餘以滿足他人的需求。不能過度開採不可再造資源如煤炭、石油等。
朴門永續設計的現代思維,源於可持續的食物生產,它最早是一種信念,認為人們若要永續的餵養自己,必須要脫離對於工業化農業的依賴。工業化農場使用化肥和化石燃料(如汽油、柴油、天然氣)所支撐的科技,每座農場生產特定種類的高產量作物;相反的,朴門則強調低輸入與多樣的作物,實際例子如:繁多的小型市場、從家庭園圃產出食物,食物里程則是重要焦點。

發展歷史

Franklin Hiram King(美國農業經濟學家)在1911年的著作“四千年的農民:中國韓國日本的永恆農業”中,最早將“永恆的”“農業”這兩個英文字彙連線並用。
澳洲人P. A. Yeomans在1940年以地質知識為基礎,提出從觀察出發的土地利用模式。他發明一種管理水源供應與分配的方法:關鍵線設計。(Holmgren運用關鍵線原則在墨爾本設計了一個生態村)
Howard T. Odum(美國生態學家)也促成了朴門的發展,尤其對Holmgren深具影響。Odum強調生態學中的系統結構,尤其是最大功率原理,這原理主張任何自然系統都傾向將它內部所蘊含的能量最大化。例如,一座森林的總熱量很高,非常有效地將太陽光轉換成生物量,蓄存在多樣的動、植物體內;相反的,一片麥田所含的能量很低,也經常需要以肥料的型態來補充能源。
Esther Deans所提倡的不翻耕農作法,也是早期的啟發性主張。
較晚近的影響,則來自越南的蔬菜魚塭暨動物圈養(VAC)系統,這是由政府所支持的資源回收制度。
在1970年代中期,澳洲生態學家Bill Mollison與David Holmgren為了回應快速擴張而高破壞性的工業化農業,開始構思如何發展出穩固的農業系統。他們認為工業化農業毒害了土地、水源、減損生物多樣性,並且毀滅了數十億公噸的肥沃土壤。他們在1978年的著作“PermacultureOne”中,開創了朴門永續設計的主張。
朴門這個辭彙最初意指“永恆的農業”,但也迅速擴大到“永恆文化”的意涵,因為一個能真正維持永續的系統,必然涵蓋各種社會面向。
在Permaculture One出版之後,Mollison與Holmgren規劃了數百個朴門場址,並且進一步修正與深化他們的概念,也把這些資訊匯整成更詳細的書籍。Mollison在80個以上國家進行授課,有數百位的學生曾經參與為期兩周的設計課程。到了1980年代早期,朴門的概念已經從農業系統,擴展到全面的永續人類居住環境。
在1980年代中期,許多學生已經成功的實踐所學,並開始自行教授相關知識技能。各種朴門相關的社群、計畫、社團、研究機構,在上百個國家中內快速形成。在1991年ABC公司拍攝了四集的電視紀錄片,名為“地球的園丁”,介紹朴門在世界各地的廣泛套用,Youtube上可看到該影片的片段。
朴門起源於澳洲,如今已成為一股國際性的社會運動。如今朴門有兩股分支:一、原初的朴門;二、設計的朴門。原初的朴門,試圖要精準地仿效自然界的組成與運作,而發展出可供食用的生態系統;設計的朴門,把自然生態系中各種有用的關係,運用在設計基礎中。它所呈現的結果可能不如“森林園圃”那樣“自然”,但依然尊重各種生態原理。仔細觀察自然界的能量流動模式,而發展出高效率的系統。它也被視為自然系統設計(Dr. M Millington and A Sampson-Kelly)。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