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鮪

朱鮪

朱鮪,字長舒,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人。公元22年(地皇三年)參加綠林軍起義,為首領之一,綠林軍分兵之後,與王匡北入南陽,號新市兵,稱將軍。公元23年(地皇四年),擁立大漢宗室劉玄為帝,劉玄登基後拜朱鮪為大司馬,入長安之後,劉玄大封諸將為王,封朱鮪為膠東王,但朱鮪以漢高祖有約“異姓不得封王”,而沒有接受封賞。公元25年(建武元年),劉秀稱帝,揮兵攻打朱鮪鎮守的洛陽,朱鮪堅守數月,後在劉秀許諾不計前仇(朱鮪是殺害劉秀兄長劉演的主謀之一)之後,朱鮪投降,劉秀拜他為平狄將軍,封扶溝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鮪
  • 別名:朱長舒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
  • 職業:將領
  • 主要成就:參與組織領導綠林軍,消滅王莽。
    擁立劉玄,建立政權。
  • 官職:平狄將軍
  • 爵位:扶溝侯
人物生平,投身綠林,議政更始,偷襲河內,困守洛陽,墓址,簡介,爭議,歷史評價,家族後裔,史籍記載,軼事典故,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投身綠林

王莽末年,南方發生饑荒,走投無路的農民推舉王匡、王鳳做首領,占領了綠林山(今湖北省大洪山),把這裡作為根據地,繼續發展隊伍,對抗朝廷。被稱為綠林軍,朱鮪作為也率眾參加了綠林軍,成為綠林軍首領之一。
公元22年(地皇三年),發生了大病疫,於是各部分散引去。王常、成丹西入南郡,號為下江兵;王匡、王鳳、馬武、朱鮪等北入南陽,號為新市兵。

議政更始

公元23年(地皇四年)各路農民師,商議立劉氏宗族子弟為帝,南陽的世家大族都主張立劉縯為帝,而朱鮪等農民軍將領則極力反對。在朱鮪等人的堅持之下,二月初一,綠林軍眾將擁立劉玄為帝,朱鮪被劉玄封為大司馬。
劉玄稱帝之後,因為害怕劉演威脅到自己的皇位,在李軼、朱鮪的勸說下,殺了劉縯。
朱鮪
公元23年(地皇四年)九月,王莽被殺,劉玄移都長安之後,李松與趙萌就建議功臣封王。朱鮪不同意,認為高祖劉邦有約,不是劉氏宗室不能封王。但劉玄仍然大封功臣為王,其中朱鮪被封為膠東王。受封的大臣都接受了封號,只有朱鮪推辭說:”臣不是劉氏宗室,不敢違犯王制。”推讓不肯接受。於是劉玄改任朱鮪為左大司馬,讓他與劉賜、李軼、李通、王常等鎮撫關東。
劉玄稱帝之後,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劉玄想派遣大將控制河北,不知派誰為好。劉賜說劉家子弟只有劉秀可用,大司馬朱鮪等以為不可,更始狐疑不定,劉賜極力勸說,更始就拜光武行使大司馬職務,持符節過河。
劉秀到河北之後,迅速壯大自己的勢力,擺脫了劉玄的控制,劉玄十分後悔沒有聽朱鮪的勸阻。

偷襲河內

公元24年(更始二年),劉秀命鄧禹西征長安,馮異南下孟津,寇恂、王梁留守河內郡,自己北上清剿農民軍。
寇恂和馮異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洛陽方面的朱鮪、李軼。當時朱鮪、李軼實力雄厚,麾下的兵馬總計有三十多萬。如果朱鮪一旦集合大軍,向馮異猛撲過來,馮異很難應付。馮異便與李軼暗通曲款。朱鮪知道此事之後,就派出刺客將李軼殺死在府中。從此,洛陽城以及周邊的更始軍隊,這才統一了號令,全部由朱鮪指揮。但朱鮪殺了李軼之後,原來李軼的部下都心懷不滿,人心不服。很多人怨恨朱鮪,紛紛逃出洛陽去投奔馮異。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朱鮪聽說劉秀北上平定河北,河內兵力薄弱,便打算攻占劉秀的後方基地。他派遣討難將軍蘇茂、副將賈強率三萬餘人渡河進攻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希望由此打開進入河內郡的大門。同時自率兵進攻洛陽西北的平陰,以牽制馮異。但寇恂聞訊後,立即親自帶兵馳援溫縣。次日早晨,兩軍交戰,恰巧偏將軍馮異率部與各縣援軍趕到,更始軍大敗,蘇茂逃回洛陽,賈強戰死,數千士兵投河而死,一萬餘人被俘,然後馮異所部渡河攻朱鮪,朱鮪逃歸洛陽,馮異軍直追至洛陽城下,圍城一周而歸。從此,洛陽震恐,緊閉城門。

困守洛陽

公元25年(建武元年)七月下旬,已經平定了北方的劉秀親率漢軍主力二十餘萬從邯鄲南下,準備攻取洛陽。
劉秀一方面讓耿弇、陳俊駐紮在懷縣東北的五社津(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嚴防滎陽以東的更始部隊救援洛陽。一方面命吳漢為攻洛前敵主將,大司空王梁、建義大將軍朱祐、右將軍萬修、執金吾賈復、刺奸大將軍岑彭、驍騎將軍劉植、揚化將軍堅鐔、積弩將軍侯進以及偏將軍馮異、祭遵、王霸等十一位將軍為副將,總領大軍二十餘萬,全權負責攻洛陽事宜。此戰漢軍名將雲集、精銳齊出。
朱鮪指揮部隊拚死反抗,漢軍圍攻數月都沒有攻下洛陽。但圍城日久,軍心動搖,東城門的守將決定投降,私下裡與堅鐔達成協定,於一日清晨打開上東門。堅鐔與建義大將軍朱祐乘機率軍而入,聞訊趕來的朱鮪指揮部隊與堅鐔、朱祐大戰,雙方傷亡慘重,一直打到早餐時間,才將堅鐔、朱祐趕出城去。
這一突發事件雖然沒有使漢軍攻破洛陽,但朱鮪對部隊的忠誠產生了懷疑,失去了死戰的決心,這時,劉秀又派朱鮪的舊部岑彭來勸降。
岑彭原是朱鮪帳下的校尉,跟從朱鮪平定王莽揚州牧李聖時,斬殺了李聖,平定了淮陽城。朱鮪舉薦岑彭為淮陽都尉。
岑彭到了洛陽城下叫朱鮪相見,朱鮪在城上,岑彭在城下,互相慰問歡談一如過去。
岑彭就勸說朱鮪道:”我以前受你的恩惠,常想報答。如今更始敗亡,皇帝(指劉秀)百姓歸心,您堅守城池又有什麼意義呢?”
朱鮪則答道:”我曾參與殺害大司徒(劉縯),又勸說更始不要派出蕭王(劉秀),有罪不敢歸降。”
岑彭回營之後,把朱鮪的話向劉秀做了匯報。劉秀說:”做大事的,不忌諱小的怨恨。朱鮪如果歸降,官爵都可以保住,我怎么會殺他呢?黃河水在這裡可以作證,我決不食言。”
岑彭再往告朱鮪,朱鮪從城樓上放下一根繩索說:”如果是真的,你就乘這繩上來。”岑彭靠近繩索準備上。朱鮪見他心誠,即刻許諾投降。
五天之後,朱鮪率領輕裝的騎兵去會見岑彭。出城之後,他回頭命令各部將說”:堅守此城以等待我。我如果不回來,諸位可直接率領大兵到頧轅去歸於郾王尹尊。”
安排完之後,朱鮪就自縛,與岑彭同到河陽。見了劉秀之後,劉秀即刻解其縛,召見朱鮪,再令岑彭送朱鮪回城。第二天一早,朱鮪率領全部部眾出城投降,劉秀拜朱鮪為平狄將軍,封扶溝侯。
朱鮪後來官為少府

墓址

簡介

朱鮪墓,原址位於山東省金鄉縣城西1.5公里處小李莊東北,舊稱朱鮪石屋,亦稱朱鮪石室、朱鮪石廟。
朱鮪的墓址記載最早見於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水經注·濟水》載:”濟水又東逕漢平狄將軍扶溝侯淮陽朱鮪冢,墓北有石廟。”
朱鮪墓宋朝時被發掘,內有石壁,皆刻人物、祭器、兵器之類,衣冠多品。清鹹豐年間又發現了一間小室。據《金鄉縣誌略》載:鹹豐七年(1857年)地忽陷,復出一小室。
朱鮪墓塑像石刻朱鮪墓塑像石刻
1928年將石刻推出,運至縣文廟,置入明倫堂內。1930年,金鄉縣文教局曾奉令組織古物保存委員會,改明倫堂為古物保護所,運朱鮪石壁畫像等陳列於此,並勒石以記之。朱鮪墓共出土畫像石24塊,其中12塊神秘遺失,下落不明。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梁思成先生任負責人之一的中國營造學社,還進行了朱鮪墓石室的復原工作。
新中國建立後,保存下來的12塊石刻由金鄉縣文化館收藏,1983年調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被定為一級文物。
朱鮪墓石刻,為後人研究漢代歷史提供了很多寶貴的資料,比如漢代的服飾。
《山左金石志》載:”朱鮪墓石室畫像,分為25幅;上層12幅,高一尺五寸,下層13幅,高三尺五寸。唯橫廣尺寸不等。每幅有帷幕列屏及杯盤樽勺,皆燕饗賓客之事。凡男子皆有端冕者,有紗帽者,有如僧帽二層者,有如巾子雙梁者,有裹幘向前如飄纓者,有上仰蓋形者,有下園上銳者,種類不一,衣領及袖有褶。女像首有冠髻,髻上飾釵,股間有綴珠者,唯一書上有八分書,題”朱長舒之墓”五字,天斜不工,又下有八分書四行”。
據《夢溪筆談》云:”今元喪服,非古,惟朱鮪石堂所刻衣冠真漢制也!”
《夢溪筆談》又載:”石壁刻人物、祭器、樂架之類”。”人之衣冠多品,有如今之幞頭者,巾額皆方,悉如今制,但無腳耳。婦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兩翼包面,下垂及肩,略無小異。人情不相遠,千餘年前,冠服已嘗如此,其祭器亦有類今之食器者。”
除了服飾,還有酒器,漢代酒器最基本的組合是樽、杓、耳杯,樽為盛酒、溫酒器,杓為挹酒器,耳杯則為飲酒器。在朱鮪墓石刻壁畫中,就有一幅飲酒圖,詳細刻畫了樽、杓和耳杯的樣式及使用方法,是研究中國酒文化史的珍貴材料。

爭議

關於朱鮪石刻,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及清代金石著錄多以為漢刻。而阮元則認為是後人所刻,他在《山左金石志》記載:”案:《濟寧州志》雲,漢平狄將軍扶溝侯朱鮪墓石室畫像,沈存中載入《夢溪筆談》,以為真漢制。今以拓本驗之,全與武祠諸刻異,其中人物衣冠蕭疏生動,頗類唐宋人畫法,或是扶溝後人追崇先世而作耳。因附漢碑之末。”
魯迅先生也研究過朱鮪墓石刻,他認為應該是晉代石刻。他在一封信中說:”漢畫象中,有所謂《朱鮪石室畫象》者,我看實是晉石,上繪宴會之狀,非常生動,與一般漢石不同,但極難得。”

歷史評價

《後漢書》:”時李軼、朱鮪擅命山東,王匡、張卬橫暴三輔。”

家族後裔

朱鮪封國扶溝,子孫傳封了幾代。

史籍記載

《後漢書》、《東觀漢記》、《太平御覽》、《資治通鑑》、《水經注》均有相關記載。

軼事典故

典故“朱鮪涉血於友於”出自南朝梁文學家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涉血的意思是指殺人,友於的意思指兄弟友愛,借指兄弟。這句話的意思是朱鮪曾經參與殺害劉秀的兄長劉演。
丘遲的《與陳伯之書》是用來招降陳伯之的,丘遲在文中說對陳伯之說:朱鮪曾參預殺害漢光武帝劉秀的哥哥劉縯,光武帝劉秀並不因此疑忌朱鮪,反而誠心誠意地招降了他。以此勸說陳伯之不要因為害怕以前犯的錯誤而不敢投降。這句話後來成了招降書中常用的典故。

影視形象

2014年電視劇《長歌行》(改編自《秀麗江山》):趙魏飾演朱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