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載育紀念館

朱載育紀念館

沁陽市朱載育紀念館坐落在風景秀麗,人傑地靈的地方,已有壹拾捌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朱載育紀念館
  • 地理位置: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
  • 修建時間:一九九一年
簡介,人物介紹,建館,

簡介

朱載育紀念館
朱載育墓位於沁陽縣東北15公里處的山王莊鄉張坡村東九峰山下。北依太行,南瞰懷川,墓周流水潺潺,環境優雅。原有明代書法家王鐸書寫的神道碑,抗日戰爭時期被日軍炸毀。墓上原有高大封土堆,墓面有神道,神道兩側有石像生等,"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逐漸被毀,夷為平地。1986年國家撥款對其進行修復。墓上封土高2.5米,底部直徑7.6米,四周壘砌了保護牆。修復了寬10米,長126米的神道。墓前樹碑。 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人物介紹

朱載育紀念館
朱載育紀念館位於沁陽市自治街薛街1號。朱載育字伯勤,號山陽酒狂仙客,又號狂生。生於公元1536年,卒於1611年,謚端清,史稱"端清世子"。朱載育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孫,鄭六代世子,然而他不貪戀王宮奢華生活,卻忘我探尋科學的奧妙,成為東方文藝復興時期的聖人,他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世界上首創和二平均律的理,第一個製造出按照十二平均律理論發音的定音樂器----弦準;第一個發現“異徑管律”的規律;第一個首創用珠算進行開方;第一個找到了求解等比數列的方法;第一個創立“舞學”,並為這一學科規定了內容大綱。他還精計算了回歸年的長度和北京的地理緯度、地磁偏角。他在世界文明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文化豐碑。
朱載育二十四歲時寫出我國第一部研究古代樂器的《瑟譜》。四十六歲時,完成了二十平均律的理論計算,攀登上了樂律學的最高峰;七十歲完成了《樂律全書》這部凝聚了他畢生心血的巨著。萬曆39年,朱載育終因積勞成疾,長眠在九峰山下,享年76歲。

建館

朱載育紀念館
新中國成立後,學術界研究朱載育的呼聲越來越高,1982年,沁陽開始了朱載育在沁史跡的調查,1984年,全國音協發起了朱載育《律學新書》成書400周年紀念活動。1986年,通過在鄭州和沁陽兩地舉辦的《紀念朱載育誕辰450周年暨全國學術討論會》,把對朱載育的學術活動推向高潮。1991年,朱載育紀念館的建立和開放引起了國內外的高度重視。他的學術成果,早在16世紀末就傳到了國外,正象英國自然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士說的那樣:“由任何一個接觸過中國思想的旅行家必定記錄下來多么小的一張便條,就能將這個思想(十二平均律)傳遞到歐洲的數學家和音樂家之中”。
直到今天,西方有許多國家仍在研究他的學術成果,他的發明,創造在現代高科技時代仍被廣泛套用,無法超越。正象1997年江澤民訪美期間,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的那樣“明代朱載育首創的十二平均律,後來成為國際通行的標準音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