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易繫辭碑

朱熹易繫辭碑

易繫辭碑是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公元1130至1200年)所書大字行書碑刻,墨跡已流入日本。碑為一組四通,共十四行,每行八字,共112字(略書迭字不計),字徑12至14厘米。初由其門生蔡元定刻存於湖南常德學府(今湖南省常德縣),明崇禎十一年(1638年)在大同作官的屈鐘岳,依早期拓片在大同翻刻,現存大同市博物館碑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熹易繫辭碑
  • 字數:112字
  • 字徑:12至14厘米
  • 內容來源:《易經·繫辭》
景點描述
此碑書刻內容為《易經·繫辭》的節句。書法結體奇巧而端莊穩健,筆力凌厲豪勁,氣勢雄渾,光彩四射,是朱熹書法的代表作。現在我們能夠見到的朱熹書法,多是取法晉代王羲之、王獻之父子,而此刻則別有異趣。其中既可窺見師法晉人的功力,又熔魏碑的方勁、顏體的渾厚、歐書的險峻於一爐,別開生面,自成一家。這種風貌只有在他所書的尺牘《與承務帖》的後半部中,才可尋得一些蹤跡。古代許多書法家是不善於寫大字的,但這恰恰是朱熹的擅長,所以他的大行書遠遠勝過小行書。《易繫辭碑》能夠寫好,還有一個原因是他書寫這段繫辭時,由於對其所述陰陽千變萬化的內容心領神會,進入了一種極高的理學境界,所以字寫得神理超妙,不同凡響,大有不食人間煙火之趣,也就是古人所謂的:“字為心畫”的道理所在。
朱熹易繫辭碑朱熹易繫辭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