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偉(朱殿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朱殿偉曾一度是國內1000名博之一。是國內唯一的一位記者型作曲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殿偉
  • 國籍:中國
  • 職業:記者型作曲家
  • 主要成就:曾一度是國內1000名博之一
  • 代表作品:《煙雨穆稜》、《李清照》、《龍鄉女》
  • 性別:男
人物生平,聲樂經歷,書法經歷,工作經歷,個人作品,

人物生平

聲樂經歷

記者作曲家朱殿偉 朱殿偉少年時代曾長期受教於我國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包桂芳老師(包桂芳系原長影樂團女高音歌唱家,上世紀80年代初創辦了中國第一個包桂芳聲樂教學小組,曾經受到當時聲樂界的高度評價)。青年時代曾擔任過5年的聲樂老師,多次受到瀋陽音樂學院朴準山教授的聲樂指導。
朱殿偉天資聰穎,國小三年級時,電影院一連幾天用大喇叭播放《地道戰》插曲,同學們都喜歡聽,可惜沒有歌譜,大家都不會唱。朱殿偉一邊聽一邊用筆記,只聽了幾遍,就把旋律記錄了下來,並為同學們演唱,同學們佩服得不得了!音樂老師聽朱殿偉唱《地道戰》插曲唱得一絲不差,非常驚訝,一問才知道是自己記錄的歌譜,從此開始對朱殿偉刮目相看!
人們常說這樣一句話:“有心插花花不活,無心插柳柳成蔭”。有一次學校成立京胡隊,由於朱殿偉已經報名參加了合唱隊,就不允許再參加京胡隊了。每當京胡隊練習的時候,朱殿偉就會很羨慕地在教室門口往裡張望。看到裡面的同學認真地練習拉京胡,自己卻不能進去學習,心裡好不著急。說起來也巧,同班有一位男同學叫王志軍(後來曾經擔任吉林省某市的市委副書記),兩家都在一個生產小隊。一天,王志軍到朱殿偉家玩,朱殿偉就向王志軍問起胡琴的指位,王志軍簡單地講了一下1234567的位置。沒成想,過了不幾天,王志軍再到朱殿偉家玩的時候,發現朱殿偉竟然可以用胡琴演奏《八月桂花遍地開》了,而且每個音都很準,這讓王志軍感到很意外。後來,學校成立小樂隊,參加京胡隊的同學只有王志軍被選中了,眼看樂隊缺人,老師著急得不行。王志軍突然想起朱殿偉,於是就向老師推薦,老師馬上要王志軍把朱殿偉找來。一聽朱殿偉的演奏,當時非常高興!從來沒有在學校京胡隊呆過的朱殿偉,竟然比京胡隊所有的同學拉得都好!打那以後,從國小5年級到高中畢業,朱殿偉一直在學校的宣傳隊擔任板胡演奏。讀高中的時候,當時學校宣傳隊排練了《智取威虎山》第三場,第四場,朱殿偉一直在樂隊拉板胡,擔任了最重要的高音部伴奏任務。
18歲的時候,朱殿偉從高中畢業了,趕巧大隊(村)里成立了宣傳隊,點名要朱殿偉參加樂隊,並擔任板胡的演奏。宣傳隊雖然只存在了兩個月,朱殿偉卻寫了好幾首歌,創作了一部長篇快板書《水中英雄方小林》,受到了當時縣裡(永吉縣文化館)從事文藝創作的尹升山老師的重視。後來朱殿偉還創作了一部二人轉,而且自己為二人轉編曲,可謂是自編自導自演。在公社(鎮)里演出時,當天晚上人山人海,電影院裡座無虛席,就連過道里都站滿了人。一曲二人轉,讓青年朱殿偉在當地成了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明星”人物!
在人們的眼裡,18歲還只是個孩子。然而朱殿偉18歲時,就已經在學校擔任了音樂老師。平時除了教學,還要經常帶領學校文藝隊排練文藝節目。沒有節目時,為了完成演出任務,只好自己創作歌曲,那一年一首由朱殿偉創作的歌曲《學雷鋒見行動》獲得了全鎮一等獎。從18歲開始,到高考入學,剛剛走過少年時期的朱殿偉就寫了十幾首歌曲,還有不少曲藝作品。
大學畢業後曾在國有大型企業黨委宣傳部門工作,多次參加各種演出,一有演出就會聽到他那優美的歌聲。有一年黨的生日,宣傳部組織全礦職工演出,朱殿偉負責組織工作,七一演出的當天,會場1200多觀眾,其中有一大部分人都是演員,整個演出自始至終井井有條。
在礦務局黨委宣傳部工作期間,朱殿偉曾經多次深入井下,耳濡目染了礦工的井下工作和生活,創作了《礦工的燈》,在礦務局的文藝匯演中,《礦工的燈》被評為優秀節目。這首歌很快被前來採訪的《江城日報》總編輯發現,特意請朱殿偉去賓館做客,當場演唱了這首歌,優美的旋律打動了這位總編輯,這位總編輯非常高興,當即表示回去一定發表。不久,《礦工的燈》發表在《江城日報》文藝版。
一次偶然機會,當地文化館歌詞創作員聽說朱殿偉曾經作過曲,於是邀請朱殿偉作曲,從而再次觸動朱殿偉的歌曲創作興趣,再次開始創作歌曲。到目前為止已經創作了二三十首歌曲。其中有《煙雨穆稜》、《李清照》、《龍鄉女》、《中國有個周口店》、《堂皇繡女情》(堂皇繡女情之一)、《堂皇繡女夢》(堂皇繡女情之二)、《桃花夢》、《東歸鐵騎》、《你好中國!》、《我愛你北京!》、《家鄉的路》、《房山的路》、《雲居寺傳奇》、《遠古之戀》、《大喜的日子》、《和諧拱辰》、《心中的金榮花》、《其實你很棒!》、《一張少女的性感照片》、《新婚幸福》等歌曲。此外還和湯燦演唱的《幸福萬年長》詞作者韓曉東合作,創作了《把愛交給中華》、《歲寒三友》、《牧歌新唱》 、《桃花庵女兒淚》、《有一個名字叫堅強》、《有一條道路叫追求》等歌曲。由於朱殿偉創作的歌曲詞曲俱佳、旋律優美、深受觀眾們的喜愛!
朱殿偉是一位歌唱型的作曲家,他作的曲大都是自己演唱,有的歌曲則由學聲樂的學生演唱!不久前,朱殿偉把自己創作的一首歌《家鄉的路》發到了中華演出網上,不到三個月,一首歌的點擊量就多達16000人次。
國內著名歌手龔玥聽了朱殿偉親自演唱的《家鄉的路》之後,說了一段話:“洪亮的聲音在一股浩然之氣的襯托下,顯得格外明朗。如果再有英俊的外貌展現在台上,應該可以紅透半邊天。剛勁與骨力。沉鬱頓挫處似山風海雪襲來,洶湧澎湃;輕盈暢快處如凌波飛舞。”
其實,朱殿偉早在地方電視台擔任主持人的時候,就曾在市級歌手大獎賽中獲得過特等獎;後來曾經參加過全國歌手大獎賽並進入複賽,由於光碟刻錄的伴奏音樂格式現場播放不了,只好臨時演唱了《一個美麗的傳說》,雖然臨時換曲,節奏出了一點問題,然而金子般的音色出人意料地受到在場歌手的熱烈歡迎,全場掌聲雷動,本來比賽現場規定不許鼓掌,這種突然爆發的掌聲雷動,讓評審們感到非常驚訝,儘管是臨時換曲,朱殿偉的排名卻一直在20名左右。
1999年,朱殿偉跟隨北京記者團採訪愛立信,參觀蘇州虎丘塔時,遇到蘇州虎丘與蘇州藝術團演出,北京記者團推薦朱殿偉跟蘇州藝術團女歌手一同演唱《敖包相會》,受到現場觀眾們的熱烈歡迎。2000年在參觀北京農展館時,與現場演出的牡丹江藝術團女歌手合作演唱《敖包相會》,受到現場觀眾們的熱烈歡迎。並與前來參觀的著名歌唱家宋祖英長時間交談,簽字留念。2003年在北京朝陽大劇院與中央民族歌舞團女歌唱家格根其木格老師合作演唱《敖包相會》時,格根其木格老師特意要樂隊用G調伴奏,比原調高出整整一度,在沒有一點準備的情況下,朱殿偉向大家介紹說:“我只是一個新聞記者,現在和我同台演出的才是真正的專業歌唱家!”結果演唱轟動全場,當場一些正在準備演出的歌手看到這個場面,都不敢上場演唱了。
2003年以來朱殿偉曾多次和世界超高音女歌唱家盧蘭清女士(其音域達到5個8度+大6度,是目前世界最高的女高音,曾建立了舌控聲樂學,其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共同探討過現代科學發聲法。此後,朱殿偉也一直致力於在生理聲樂學的基礎上進行現代混合共鳴理論的課題研究,並創建了最新聲樂理論——“現代混合共鳴理論小三腔發聲法”!
朱殿偉還曾在新浪UC綜藝歌手團擔任聲樂老師,在新浪UC中國網路歌院擔任院長,在歌唱教學、中國網藝大舞台等房間負責聲樂教學,曾受付丹藝術學院院長邀請,進行聲樂講學。朱殿偉在網上教過的歌手和弟子多達幾百人。其中重慶歌舞團某青年歌手、上海樂團某歌手、浙江歌劇舞劇院某歌手,青海歌舞團某歌手、原雲南省軍區歌舞團某女歌手都曾經聽過朱殿偉在網路上的聲樂教學。
在現實的聲樂教學中,著名的歌手、青海歌手大賽第一名獲得者央金蘭澤、湖南電視台歌手大賽第一名錢娟、新疆歌手大賽第二名王麗莉、北京山歌手大賽第二名孫海波(李雙江的學生)等歌手,都曾經聽過朱殿偉講的“現代混合共鳴理論小三腔發聲法”。
由於朱殿偉長期以來一直在新聞界工作,曾先後在中國教育電視台擔任編導兼主持人,經濟日報、國際商報擔任記者、編輯,甚至出任過中國法制新聞雜誌總編輯,沒有在藝術領域發展,因此未能在該領域擁有更大的知名度。
朱殿偉在生理聲樂學基礎上研究發現了發聲過程中的四大傳導方式,即:肌傳導、氣傳導、聲傳導、骨傳導,填補了世界聲樂學的空白!朱殿偉創建的“現代混合共鳴理論小三腔發聲法”徹底弄清了基音共鳴、低泛音共鳴和高泛音的共鳴部位、共鳴腔體與共鳴混合等問題,使人們的共鳴既有渾厚的低頻泛音,也有明亮的亮音(即咽音),更有高頻泛音,使人的音色更加完美!從而使人的發聲腔體具備了高中低三大全頻道音箱的功能。徹底解決了長期以來聲樂界許多歌唱演員聲音發空的問題;同時也解決了民族歌手聲音過亮缺少渾厚的低泛音共鳴等問題。
朱殿偉研究的“現代混合共鳴理論小三腔發聲法”發現了人的聲音來自聲門間的空氣振動,糾正了國內外長期以來認為的人的聲音來自聲帶振動的問題;還糾正了國外某專家認為的聲帶分層發聲的說法;糾正了我國某專家認為的咽音來自會厭的筒狀共鳴說法;糾正了國內外專家把咽音和頭腔共鳴產生的高頻泛音等金屬聲效果混為一談的說法;糾正了國內外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存在胸腔共鳴的不正確說法;糾正了國內外長期以來認為的頭腔共鳴來自鼻腔及其竇體的說法;發現了咽音在我國京劇和戲曲中的大量套用。在聲樂朋友圈子裡,朱殿偉已經成為聲樂專家。
目前北京某藝術團體邀請朱殿偉擔任該團的藝術總監和聲樂指導老師。朱殿偉還創作了以北京猿人為題材的大型舞劇《遠古之戀》文學腳本,已經在雜誌上公開發表。相信朱殿偉創作的優美旋律一定會唱響中國,受到觀眾們的熱烈歡迎!

書法經歷

朱殿偉少年時期曾經經常臨家裡祖傳的字帖,青年時期曾經學習過中國著名書法家上海周慧君的行書,為了學習中國行草書法藝術,朱殿偉先生從一九九三年開始臨摹和研究中國第一行書——王羲之的定武本蘭亭序帖,連續三年一天都沒有停過,終於很快掌握了行書書法的運筆規律。不久,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叢文俊先生去敦化舉辦書法培訓班,當時正在敦化市電視台當編導的朱殿偉聽說後,專程採訪了叢文俊先生,並受到叢文俊先生的悉心指導。
在長期的臨摹中,特別是在潛心研究毛澤東的草書章法時,發現中國書法很講究大小、粗細、長短、剛柔、濃淡等規律、從中成功地發現並總結出了中國行草書的藝術總規律,朱殿偉先生把這一規律叫做“對比變化”規律。這一規律,不僅適合筆法,也適合字法,更適合章法。“對比變化”就是在一篇書法中,行與行之間,字與字之間都是按照“對比”來決定下一個字的“變化”。這一規律完全符合毛澤東“對立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的哲學思想在書法藝術中的具體體現和運用。填補了中國幾千年來在書法藝術規律方面的最大空白。這一大貢獻很快被山東一位教書法的博士生導師運用到教學之中。
“對比變化”規律要求:劃與劃、字與字、行與行之間都遵守“對比變化”規律。比如:寫下一筆,要在與上一筆對比的前提下,去寫下一筆;寫下一個字要在與上一個字的“對比”中用變化的藝術思路去寫下一個字;寫下一行,要在與上一行的“對比”中用變化的藝術思路去寫下一行。朱殿偉先生還作了以下具體說明。比如在一篇書法中,章法、字法、筆法都有“對比變化”規律。如:大小、長短、高矮、寬窄、粗細、胖瘦、軟硬、剛柔、黑白、乾濕、濃淡、疏密、遠近、虛實、沉浮、輕重、緩急、正斜、方圓、繁簡、斷連、錯落、首尾、俯仰、起伏、向背、張馳、收放,等等。
朱殿偉還要特別注意在蘸墨、用筆等過程中來體現這些規律。比如:寫粗大濃的字就要蘸飽墨;寫細小淡的字就要用其他的宣紙把蘸飽的墨吸去一些。有時寫淡墨的字,還要蘸一點水。
朱殿偉還在研究中發現了行草書的“擺鋒捻管”相結合的運筆規律。這一規律讓朱殿偉在書法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朱殿偉認為:“對比變化”、“擺鋒捻管”規律是中國行草書法中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藝術規律。誰掌握了這一藝術規律,誰就會終身受益,誰就可以在很短時間內通過努力成為一名書法家。
朱殿偉先生還在書法練習過程中悟出了書法氣功,從而使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有了突破性的進展,朱殿偉先生練書法喜歡用懸腕,每當懸腕擺鋒時,手腕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氣感,對手腕有一種強烈的支撐力量。朱殿偉認為,古代王羲之寫蘭亭序的時候,曾經感到手臂似有神助,其實就是氣功。因為練筆時間長了,手腕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氣感,一旦產生這種氣感,就會有一種像磁場的反作用力托住手腕,運筆的手腕感到似有神助一樣。這種磁場的反作用力運用得當,對於書法創作具有巨大的幫助作用,但是沒有十幾年的時間是練不出來的。
朱殿偉經常給朋友們寫書法,2010年秋,他給房山周口店藝術團題字時寫道:“努力打造周口店遠古文化品牌,讓北京猿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受到了藝術團團長和歌手們的高度讚揚。
2010年中秋節,朱殿偉在演出時,為大家獻上了自己的一幅書法作品,上寫:“守邊疆慶佳節,與親人共圓月!”剛勁有力的行書對聯獲得了在場觀眾熱烈掌聲,緊接著一曲渾厚而又明亮、甜美而又輕柔的《綠色軍衣》給在場觀眾帶來了清新的藝術享受。
朱殿偉的書法作品已經引起書法圈朋友們的高度關注,並被大家所推薦,一個搞書法經營的商家向朱殿偉求了一幅12尺長的書法作品,並將作品擺到了最顯眼的位置,標價為1萬元。

工作經歷

1983年—1992年在原國家煤炭部直屬企業吉林省舒蘭礦務局(全國500家大型企業之一)豐廣礦黨委宣傳部理論幹事;在舒蘭礦務局《舒蘭礦工報》任編輯,記者。
1992年—1996年在吉林省敦化市電視台任專題部編輯,兼電視專題節目主持人。
1996年—1997年在中國教育電視台《大地傳真》欄目任編導,兼節目主持人。
1998年在《中國特產報》任總編辦副主任,兼編輯部主任。
1999年在《經濟日報·家電周刊》編輯部任高級編輯、記者。
2000年在中國地區開發促進會任副秘書長,創辦《信息快訊》主編。曾與促進會同事一起組織開展了中國特色產業基地建設活動,建立了20多箇中國特色產業基地。
2001年在《關注》雜誌社任執行總編。
2002年在《國際商報·國際會展周刊》任高級編輯、記者。
2003年在《中國法制新聞》雜誌社任總編輯。
2004年在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擔任高級調研員;兼任某領導秘書。同年兼任中國國際名牌協會品牌發展委員會任主任。
2005年在中國名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兼副主任。
2010年曾經採訪中國第一位致力於鹽鹼地改造的年輕企業家孫長信,為視頻片撰寫了《鹽鹼地長出了新的希望》,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羅老先生的高度評價。
朱殿偉從事新聞工作十幾年,發表作品近千篇,採制電視專題片100多部,出版書籍1部:《走出校門必學的88條社會經驗》,書稿《學習改變未來》正待出版;正在撰寫的書稿有《模仿是成功之父》。
朱殿偉在從事新聞過程中曾採訪過全國政協副主席朱光亞等國家領導人、全國人大農村委員會副主任洪紱曾和原農業部部長劉江等許多部委領導同志。

個人作品

朱殿偉是中國十六種現代精神的第一倡導者:目前正在撰寫:《十六種現代精神》。
學習精神、誠信精神;敬業精神、團隊精神;科學精神、創新精神;競爭精神、合作精神;
民主精神、法治精神;人權精神、人道精神;公平精神、正義精神;節約精神、報國精神。
朱殿偉撰寫的論文《試論我國人事隸屬關係和勞務關係的分離》曾獲部級一等獎。
朱殿偉採訪製作的電視專題片《鄒景龍的故事》獲中國電視新聞專題二等獎,吉林省電視新聞專題一等獎。在中國教育電視台采寫的電視專題片《田野的呼喚》曾得到了當時國家教委的重視,國家教委主任親自赴被採訪單位視察。
朱殿偉撰寫的《建議從戰略角度儘早規劃和建設中國第二首都》被發表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