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森元

朱森元

朱森元,1930年10月26日出生於江蘇溧陽,液體火箭發動機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科技委顧問。

1949年朱森元進入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系學習;1952年朱森元被選中派去蘇聯留學並前往北京專門進行了俄語學習。1953年進入莫斯科汽車機械學院學習;1957年從莫斯科汽車機械工程學院畢業後轉為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研究生院研究生;1960年獲得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研究生院副博士學位;1961年回國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十一所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任設計師;1970年在北大荒下放的朱森元被調回北京,負責新型氫氧火箭發動機研究;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朱森元長期致力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理論研究和研製工作。主持完成了液體火箭發動機冷卻劑超臨界傳熱計算方法和沸騰換熱臨界熱流計算方法的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森元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溧陽
  •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26日
  • 職業:教育科研工作者
  • 畢業院校: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研究生院
  • 主要成就: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設計師
  • 代表作品:《氫氧火箭發動機及其低溫技術》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30年10月26日,朱森元出生於江蘇溧陽。
1949年,朱森元進入國立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系學習。
1951年,朱森元被選派到北京參加全國學生代表大會。
1952年,朱森元在三年級時從南京大學航空系肄業,被派去蘇聯留學。進入留蘇預備部,並再次來到北京,專門進行了俄語學習。
1953年,朱森元來到蘇聯首都莫斯科,考慮到當時中國在籌建第一汽車製造廠,急需汽車人才,於是朱森元就進入莫斯科汽車機械學院學習。通過考試測驗使得蘇聯人同意他跳入大學二年級。
1957年,朱森元從莫斯科汽車機械工程學院畢業,他的畢業論文被蘇聯教育部評為優秀畢業論文。之後轉為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研究生院(現國立莫斯科科技大學)研究生。
1960年12月,朱森元在前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校研究生院答辯時,獲得21位評審的全票通過,並獲得副博士學位。
1961年,朱森元回國被分配到國防部五院十一所(現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工作,歷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主任設計師。
1970年8月,由於距地面36000公里的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就是中國航天要發展的重點任務之一,在北大荒下放的朱森元被調回北京,負責新型氫氧火箭發動機研究。
1977年,朱森元出訪法國。
1987年1月,朱森元在中南海受到中央領導人的親切接見。
1995年,朱森元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朱森元與其他68位兩院院士一起聯合發出倡議,建設中華文化標誌城。
2008年,78歲的朱森元站在新聞發布會的講台上,代表當年的69位院士,繼續為標誌城的建設鼓與呼。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朱森元早期參加地地飛彈用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負責研製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成功用於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發射工程等。在“863”航天領域的發展戰略研究中,提出只需研製兩種大推力火箭發動機進行積數式發展,就能使新一代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實現大幅度提高。此建議國家已立項研製。
朱森元先後參加了液體火箭發動機相關的多項研究工作。其中《超臨界傳熱計算方法》和《管內流動沸騰換熱的臨界熱流計算方法》兩項研究結果被廣泛套用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冷卻選擇和推力室冷卻方案設計中。1970年後,負責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為中國首次發射地球同步定點軌道的通信衛星提供了高性能先進的動力裝置。1984年4月8日,中國首次用“長征三號”氫氧發動機的液體火箭發射一顆通信衛星成功。發射關鍵如何將衛星準確地送到36000千米的地球同步軌道。中國地理位置處於北半球,緯度傾角大,這就意味著發射的運載火箭至少有3級,而且第3級需要具有第2次啟動的功能。為此則必須採用新型大推力的氫氧火箭發動機。這種火箭發動機研製的成功,使中國在國際航天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1961年,朱森元從蘇聯回國後,參加了“兩彈結合”運載火箭的主發動機研製,並完成了管內流動沸騰換熱的臨界熱流和超臨界換熱的重要課題研究。超臨界換熱的設計原則和臨界熱流計算方法,都成功地套用於液體火箭發動機的再生冷卻方案設計中。以後他又參加了各種近程、中程和洲際飛彈上用的液體火箭發動機的研製工作。
20世紀70年代後期,朱森元負責研製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第三級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不僅要攻克許多液氫超低溫技術的關鍵,而且要攻克失重條件下空中二次啟動發動機的重大關鍵。1984年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地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同步定點軌道的通信衛星。
20世紀70年代後,朱森元負責研製長征三號運載火箭的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攻克了在失重條件下空中二次起動技術等許多超低溫火箭發動機特有的關鍵技術,成為中國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該火箭於1984年成功發射了中國第一顆同步定點通信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掌握空中二次起動氫氧發動機技術的國家,並使中國的運載火箭順利地進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
1987年以後轉而從事863-2航天高技術發展戰略研製工作,負責液體火箭發動機及大型運載火箭的發展研究。參加863-204專家組發展途徑論證工作,該總結報告為“神州號飛船”國家立項提供了技術支撐,獲國防科技軟科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二)。在擔任“火箭發動機和大型運載火箭專家組”組長期間,朱森元提出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必須是“低成本、高可靠、無污染,進行模組化研製,積木式”發展的建議,結合國內的各種條件,進行了大量的方案計算和分析。這個建議已被863--2專家委員會批准並上報當時的國防科工委。也被列入2000年11月23日中國政府發表的“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的有關內容中。兩種火箭發動機在“十五”期內已開始預研。
朱森元正在從事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重複使用運載器和單級入軌運輸器的發展戰略研究。由於他在國家高技術發展戰略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曾多次獲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授予的榮譽證書。2001年2月獲國家科學技術部和解放軍總裝備部授予的“國家863計畫十五周年先進個人”獎牌和榮譽證書。
  • 學術論著
1995年在總結十多年研製氫氧火箭發動機經驗的基礎上出版了《氫氧火箭發動機及其低溫技術》專著。
時間名稱
1995年
《氫氧火箭發動機及其低溫技術》
  • 科研成果獎勵
1985年氫氧發動機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人才培養

朱森元長期擔任碩士和博士生導師,兼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的兼職教授。已培養出3名碩士,2名博士和1名博士後。目前仍帶有3名博士生。

榮譽表彰

1984年
“航天部勞動模範”稱號
航天部
1984年
國家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
國家人事部
1991年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2001年2月
“國家‘863’計畫十五周年”先進個人
國家科技部和總裝備部聯合授予

社會任職

863-702的技術諮詢專家。曾任國家“863”計畫航天領域中的專家組組長、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員會常委,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航天領域863-204專家組成員、火箭發動機和大型運載火箭專家組組長、國家高技術航天領域專家委員會技術諮詢專家、國防科技圖書出版基金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宇航學會理事,運載火箭分會常務理事,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常務理事等。朱森元現任中國運載技術研究院科技委員會顧問、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防工業出版社科學技術顧問。任國家計算流體力學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和國防科技大學的兼職博士生導師。

個人生活

雖然插秧勞損和受涼給他留下了風濕性關節痛的毛病。搞氫氧發動機預研的幾年,他背著很大的壓力。知識分子被說成“臭老九”,下工廠搞研製的他也始終被扣著接受“再教育”的帽子。那時他的愛人同樣下放回京不久,在北京西北郊工作,一周回一次南郊的家。平時朱森元又當爹又當媽,早上5點起床捅蜂窩煤爐子做早飯,6點半要趕到3公里外的車間參加“早請示”和“軍訓”。兒子生病就更狼狽不堪,天不亮就要去醫院掛急診打針。

人物評價

朱森元是中國液氫液氧火箭發動機技術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在高科技航天領域大型運載火箭和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概念研究、火箭發動機及大型運載火箭方案論證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瞻性工作,為中國航天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作出了貢獻。
朱森元學風嚴謹、工作紮實,善於總結經驗,指導實際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