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熊

朱文熊

朱文熊(1883—1961),蘇州崑山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經江蘇巡撫端方的親自選考出洋留學。在日期間,與魯迅、許壽裳成為同窗好友。1914年任民國教育部(教材)編審員,與魯迅等83人組成“通俗教育研究會會員”,後又任京師圖書館館長。1919年被聘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同期的會員還有蔡元培、胡適之和林語堂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文熊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中國江蘇省崑山市錦溪鎮
  • 出生日期:1883年
  • 逝世日期:1961年
  • 職業:漢語文字改革家
  • 代表作品:《江蘇新字母》
人物簡介
  • 朱文熊(1883—1961),蘇州崑山人。清光緒三十年(1904),經江蘇巡撫端方的親自選考出洋留學。在日期間,與魯迅、許壽裳成為同窗好友。1914年任民國教育部(教材)編審員,與魯迅等83人組成“通俗教育研究會會員”,後又任京師圖書館館長。1919年被聘為“國語統一籌備會”會員,同期的會員還有蔡元培、胡適之和林語堂等。
  • 在第一次“國語統一籌備會”會議上,朱文熊指出:“我國言(音)與文相離,故教育不能普及,而國不能強盛,泰西各國,言文相合,故其文化之發達也易。”
  • 其實,在這一言論發表前的1906年,朱文熊就自創了一種“言文一致”的以拉丁字母排音的漢語拼音方案,來推進中國文字的改革。他寫了一本書,叫《江蘇新字母》。他把漢語分成三類:國文(文言文)、國語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國語的名稱,而且明確給國語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他主張採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不必生造。
  • 元、明、清以來,北京一直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地赴京應考、經商的人很多,天長日久,他們學會了北京話,但他們的北京話,卻又雜有地方口音,人們就用“藍青”比喻這種話不純粹。
  • 開始,這種話只在官場使用,所以稱“官話”。後來,會說官話的人越來越多,稱官話不合適了,民國初年開始叫“國語”。國語的名稱問世不久,就有人反對。1931年,瞿秋白曾反對國語一詞,並且對國語做了比較科學的解釋。
  • 在1949年以前的幾十年間,關於國語的含義一直是不明確的,存在不同看法。朱文熊所提出的“漢語拼音”和“推廣國語”方案,一直未得到重視和推廣。
  • 新中國成立後,1955年10月召開“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範問題學術會議”,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定為國語,並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
  •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國語、實現漢語規範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漢民族共同語,就是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國語。”
  • 1956年2月6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推廣國語的指示,把國語的定義增補為“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京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個定義從語音、辭彙、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國語的標準,使國語的定義更為科學、更為周密。其中,國語三字的含義是“普遍”和“共通”的意思。
  • 1958年2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在《六十年來中國人民創造漢字拼音字母的總結》報告裡,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充分肯定了朱文熊在我國漢語拼音發展當中的首創作用。
  • 1959年5月14日,吳玉章親筆致函朱文熊,褒獎他“數十年來致力於中國文字改革工作,對於文字改革工作付出了艱苦的勞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