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履曲·警世

《朱履曲·警世》是元代散曲家張養浩所作的一首散曲。

全曲共六句。首句,寫出為官出行的威風。中間二句,寫出為官的痛苦和命運的可悲。後三句,寫出封建統治者喜怒無常,為官者隨時可遭到殺身之禍。整首曲子寫出了作者在元蒙統治下為官的痛苦體驗,並對為官的作威作禍給予了諷刺。全曲冷峭峻拔,明白如話,而又意味深長,耐人咀嚼,正體現了元曲的本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朱履曲·警世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張養浩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朱履曲·警世(1)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2),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3)。直引到深坑裡恰心焦。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4)?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5)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1)朱履曲:曲調名,又名紅繡鞋,屬於中呂宮調。警世:曲題。
(2)喝道:舊時官吏出行,有儀仗或衙卒在隊伍前吆喝清道,使行人迴避,叫做喝道。
(3)這的:這個。送:斷送。根苗:性命。
(4)天,指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怎生:怎樣。
(5)舊來時:舊日

白話譯文

剛剛才騎上寶馬,就有衙役在前方一齊吆喝開道,這就已經埋下了別人害他的把柄。可他們還一意孤行。直到陷入深坑,心裡才開始焦慮。災禍來了,上哪躲?老天怒了,哪還會把你饒?這時候,往日的威風,早就沒有了。

創作背景

這支小曲大約是作者退隱期間寫的,他飽經宦海風波,對統治者喜怒無常和官僚們互相傾軋有深刻的了解,因而寫下了這支曲子。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才上馬齊聲兒喝道”,作者只用了一句話就將官員不可一世、耀武揚威的樣子表現得惟妙惟肖。“才上馬”有“剛剛做了高官”之意,人們常將當官赴職說成“走馬上任”。作者張養浩很年輕就進入仕途,對官場上的人情世故非常了解,所以他一口斷定“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旨在告誡人們,驕昂跋扈一定會為人招致禍患。“直引到深坑裡恰心焦”的悲慘和前面呼來喝去的風光形成鮮明對比,世事莫測,禍福只在旦夕之間。這禍極有可能來自“龍顏大怒”,也有可能來自於做官者的為非作歹本身。通常越是喜歡擺官威的人,越有可能仗勢欺人,為非作歹,如此下去,總有一天眾叛親離,自食其果。此句中“恰”字的使用既承接前文的敘述,義暗示下文結果的出現,寓意頗豐。剛剛做官便耀武揚威,是因為不懂得官途的險惡,不能做到心繫百姓,等招致禍患了,就只能“心焦”起來了。這也是其耀威揚威的必然結果。在招致禍患之後才“心焦“,到大難臨頭之時,再去找求生門路,追悔往昔,往往為時已晚。因此,在曲的後半部分,作者便寫下了“禍來也何處躲?天怒也怎生饒?”作者連用兩個反問予人警醒,兩個反問在句式上義整齊一致,讀來頗有力度感。“把舊來時威風不見了”,在冷峻的描述與分析之後,將語氣變至輕鬆平易,以玩笑似的語句評價這些官員此時的狀態,諷刺之意盡顯。同時,這句話寫的既是官員遭禍之後的窘態,也就與開頭衙役喝道的描寫形成r鮮明的對比,既加強了諷刺效果,也使曲子的結構更加緊密了。
從客觀上說,“齊聲兒喝道”同“送了人的根苗”,,不能算是同等的概念,這就如同評論一局輸棋,而說“第一著是敗著”一樣,未必能使人信服。但作品並非針對喝道的現象本身來評說是非,而是將它作為做官逞威的一種象徵,曲中的“上馬”,就含有“走馬上任”的意味。作者從宦三十年,後從禮部尚書、中書省參議的高位上引退,是宦海虎口餘生的倖存者,因此他抓住現象後的本質,揭示官場功名利祿之徒的下場,也就直捷快當,一針見血,不容懷疑的餘地。

名家點評

重慶三峽學院副教授湯宏建: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小令。寫法很“土”,表達卻不俗,很能體現張養浩這類散曲的語言特點。(《元曲名篇賞析》)
原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萬雲駿:“‘才上馬齊聲兒喝道,只這的便是送了人的根苗’修辭上是用的竄前誇張,新官上任到垮台完結,這可能要經過幾年以至數十年,作者用“竄前誇張”的手法把時間大大移前,使之把上台時的得意相和下台時的狼狽相放在一起,作了鮮明的對照,使人驚醒。”(《詩詞曲欣賞論稿》)

作者簡介

張養浩張養浩
張養浩(1269—1329),字希孟,號雲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市相公莊鎮人,元代著名散曲家。詩、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稱。他的散曲多寫棄官後的田園隱逸生活。有《三事忠告》、《歸田類稿》等。散曲集有《雲莊休居自適小樂府》。明·朱權《太和正音譜 》謂其曲“如玉樹臨風”。代表作有《山坡羊·潼關懷古》等。其作品流傳下來的有散曲小令160多首,詩近400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