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友舟

朱友舟

朱友舟,1973年生,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博士,中國書協會員,書法系副主任,江蘇省青藍工程學科帶頭人。2014-2016年加州大學訪問學者,2017年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協同中心班(貴陽孔學堂)結業,2017年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簡帛中心訪問學者。曾主持並完成省級課題《毛筆、筆工及書法創作》、《江蘇書法史》,並參與文化部課題《中國書法創作理論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友舟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南嶽陽
  • 出生日期:1973年
  • 職業:書法家
  • 畢業院校:南京藝術學院
  • 主要成就: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博士
    中國書協會員
  • 代表作品:出版論著《姜夔<續書譜>研究》《中國古代毛筆研究》等
  • 導    師:徐利明
人物簡介,獲獎情況,作品欣賞,論文發表,出版論著,藝術評價,

人物簡介

朱友舟,1973年生,湖南嶽陽人。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術學博士,中國書協會員,書法系副主任,江蘇省青藍工程學科帶頭人,美國加州大學訪問學者。

獲獎情況

2004年獲劉海粟獎學金;
2004年入展全國第一屆大字展;
2006年入展全國首屆行書展,入展全國首屆草書展;
2006年入選“青年百強書家排行榜 ”;
2007年入展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
2007年南京第三屆書畫博覽會金獎。
2008年入展全國第二屆草書展;
2010年獲南京藝術學院優秀研究生一等獎學金;
2012年博士畢業論文《中國古代毛筆研究》獲南京藝術學院優秀博士生論文一等獎;
2012年《雞距筆考》獲全國第九屆書學研討會二等獎。
2014年《中國古代毛筆研究》獲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理論獎三等獎 。
2016年獲江蘇省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作品欣賞

論文發表

《論白沙茅龍書》發表於《書法世界》(2004年第9期)。
《茅龍飛出右軍窩——論陳獻章書法的入古出新》入選嶺南書學研討會。
《翁方綱的書學思想》發表於《書法研究》(2006年第1期)
《隨意傾倒,不復能工——論黃山谷書論美學思想》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7第3期)。
《高等書法教育中摹書的價值重估》發表於《新視覺藝術》(2007年第4期)。
《論翁方綱關於米芾、董其昌的書法題跋》發表於《邵陽學院學報》(2007第4期)。
《大愛無疆 才情飛揚——徐利明先生的書法藝術》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09-9-15)
《<續書譜>風神論研究——兼論人品與書品的關係》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09-12-15)
《<續書譜>版本考》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0-2-15)
《<續書譜>中“真態”與“私意”之辨》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0-3-15)
《清梁書同<筆史:筆之匠>補正——唐以前筆匠輯補》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6-15)
《清梁書同<筆史:筆之匠>補正(宋代之屬上)》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7-15)
《清梁書同<筆史:筆之匠>補正(宋代之屬下)》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9-15)
《元代筆工校補(下)》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12-15)
《清梁書同<筆史:筆之匠>補證(宋代之屬)》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8-15)
《<元代筆工考>校補》(上)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10-15)
《<元代筆工考>校補》(下)發表於《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1-11-15)
《宣城中山兔毫考辨》發表於《書畫世界》(2012-1-15)
《韓愈<毛穎傳>之中山考》發表於《蘭台世界》(2012-2-18)
《棗心筆考辨》先後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2-4-15)、《文藝生活(藝術中國)》(2012-5-15)
《毛筆源流考述》先後發表於《書畫世界》(2011-7-15)、《美術》(2012-6-5)
《毛筆製作工藝研究——以散卓筆為例》發表於《創意與設計》(2012-6-30)
《宋代毛筆形制的變遷與蘇、黃的書風》發表於《書法》(2012-7-10)
《明代茅筆製作與書法美學特色》發表於《榮寶齋》(2012-7-15)
《<蘭亭序>與鼠須筆考辨》發表於《榮寶齋》(2012-8-15)
《論元代湖筆》發表於《蘭台世界》(2012-9-6)
《<元代筆工考>校補》發表於《元史及民族與邊疆研究集刊》(2012-10-31)
《古代毛筆研究現狀綜述》發表於《榮寶齋》(2012-11-15)
《論“擇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發表於《書法》(2012-12-10)
《散卓筆考》發表於《美術觀察》(2013-2-15)
《論“善書不擇筆”》發表於《書法》(2013-3-10)
《狸毛筆考述》發表於《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3-4-15)
《雞距筆考》發表於《書法》(2013-7-10)
《以寫我心——略論清代黃慎的草書藝術》發表於《榮寶齋》(2013-7-15)
《碑帖技法講座(三十八)——祝允明草書<前後赤壁賦>》(一)發表於《書法》(2013-8-10)
《碑帖技法講座(三十八)——祝允明草書<前後赤壁賦>》(二)發表於《書法》(2013-9-10)
《羊毫筆考述》發表於《美術觀察》(2013-11-15)
《見素抱樸——朱友舟書法作品選》發表於《書畫觀察》(2013-11-15)

出版論著

《姜夔<續書譜>研究》,江蘇美術出版社;
《南京藝術學院硬筆書法考級教程》(編著),江蘇美術出版社;
《工具、材料與書風》,東南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毛筆研究》,榮寶齋出版社。
《草篆》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
《中國高等藝術院校教學範本——朱友舟卷》 江蘇人民出版社

藝術評價

友舟印象■薛元明
友舟與我是同齡人。以我的觀感,他乃同儕中出類拔萃者,學術研究和創作鑑賞兼顧。具有獨立學術見解,已成一家之言。而且他能將多年研究積累的學術觀點以輕鬆文雅的筆調闡述出來,給人以智慧啟迪和美的享受。這一點從他的臨落款便可窺豹一斑,如“以《月儀帖》寫《千字文》”,“以智永禪師《千字文》法臨《元暐墓誌》”諸語。這是建立在個人學術思路基礎上的“還原”。六朝文化的精髓是人性擴張,智永書法和北魏墓誌有一種“相對性”,以此作為突破口,實施南北書風、碑帖相合的嘗試,同時以墨跡來解讀碑刻,無疑帶給觀者很多啟示。換句話來說,這些款語其實也是新穎而深刻的學術觀點。宋克《急就章》和《月儀帖》之間一脈相承,以此實現章草的古今對接,通過經典來獲取經驗,進而將各種取法資源的融匯,構建自我風格。在我看來,所謂的個性就是自身思路的不斷重新問題化,在不斷往復的整理過程中,建立一種新的“秩序”。
友舟極為注重書寫性。字裡行間有種種“趣”,情趣與理趣相互生髮、相互包容。如果說理趣的呈現與作品形似的顯現和變化關係密切,情趣也若隱若現存在其間的話,追求神似的過程則是情趣和意趣共同展現的過程。在審美活動中,書家總是以個人的整個心靈來感受即時狀態和人生境況。人生有趣,書法才有趣。也就是說,書家的情感和意向在書寫過程中必定相互關聯,由此決定了情趣的生髮總是趨於意趣的形成,意趣的形成則又涵括情趣的生髮。合而為一,就是“我趣”。友舟一個很重要的立足點是明清格調,我的印象中較深的是金農隸書和趙之謙的行楷書,兼容老米的恣肆和智永的雋永,化為自家血肉,林林總總的作品做到了“達意”、“傳情”、“示文”。
從這些層面上來看,學術研究的功用在創作中完美地體現出來了,實質成就了“我之為我”的主導性。一切取法資源都要為我所用,一是無用之用,側重學術精神的濡染,二是有用之用,能在創作中大顯身手。二者有機結合,便能做到意在筆先。友舟的很多作品,既具有個性色彩,又有獨特意蘊,既是藝術境界的創造過程,也是個人品格和人生境界的呈現過程。
當下時代,通才已是不可能。其實古代所說的通才,大多偏向於詩文書畫一類。即便是蘇軾這樣的大人物,放在當下,也有諸多不涉之領域,如金融、管理、財會等。如今的書法社會化,涉及到的領域已極其廣泛,頭緒繁多,考據、創作、市場、鑑賞,相互間持續關聯生髮。友舟做到了在專業基礎上的通達,實現書法專業領域內的貫通。很簡單的事實,如果不懂考據而談技法,難免錯訛,如果沒有創作經驗來談理論,則難免空洞。友舟作為一個複合型書家,可謂左右逢源。
在我眼裡,友舟是書人,是學人,也是文人。來源:美術報
——薛元明(作者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評論家、篆刻家、書法家。)
書,如其人——三識朱友舟
2011-8-21乾華於梁溪河畔葷素齋中
我在南藝求學三年最熟悉也是最有趣的一句話莫過於“人蠻好的”,這句話彈性很大,如果有人用這句話來誇人,您可要當心了。當然,我用這句話來談朱友舟是它正面的意思。
我考研前與朱友舟有一面之緣,考完研就匆匆回家了。經過漫長的等待後才得知我原單位扣留了錄取通知書,這時,離到校報到就幾天了。我趕緊托剛剛留校的朱友舟,請他到研究生處為我再列印一份錄取通知書來,兩天后即快遞到了手中。我是受惠的人,說起來難免主觀:對於古道熱腸,急人之所急的他來說是自然而然的善舉;對於我來說則人生軌跡從此改變了。
同事好友大多都去友舟家做過客,不僅僅是家裡人的熱情,更在於他岳父的好廚藝,為友舟賺足了口碑。他岳父母常從湖南帶來臘肉熏魚豆腐丸子辣椒製品等地道的原料,佐以地道的廚藝,等到青紅分明的菜餚上桌,早已羨煞桌旁人。而對與同為在外遊學的湖南人,他特別能體會我對辣椒的懷念。所以,每逢節假日便邀幾個在校讀書的老鄉到他家小聚,除了敘鄉情談風物外便是大快朵頤,其中至樂,同鄉好友自然會心。
他“人蠻好的”,更在於他專心藝事,究心學問。
熟悉友舟的朋友大概知道他是閱歷豐富,專業精湛,藝術感覺敏銳的才子。但成就他才情的還是甘於寂寞的努力用功,據說,他讀研期間每天書寫達數小時以上,讀書不可以數計,在眾多努力的同學中是最用功的一位,他的畢業作品頗得行家好評。
我熟知的是他近一兩年對書法的承載材料——筆墨紙硯的研究。現在對於研究工作注重實證的人多不多我不清楚,但朱友舟是其中之一。他數次自費到安徽、江西、浙江、福州、內蒙、廈門等書畫材料產地考察,在廠家車間看生產流程,訪做工師傅,探原材料製作,無不細緻留心,記錄翔實。對於筆的研究更是系統而深入,如筆的製作,關注筆的性能與製作工藝、材料配置等;如爬疏史實,考形制、辨流變;如關注筆工,注重收集整理古今筆工資料,為筆工立傳;如關注制筆地域、制筆流派;如筆工與書家交遊考;如筆對作品的影響等。他發表的研究文章已經說明了他研究的進度,更何況他的研究還在不斷深入,我們將看到一個對筆有著全面立體研究的專家——朱友舟教授。
友舟於藝事,不僅能專,而且能博。只要與藝術相關的才藝,他都有所涉獵,能笛子演奏,善品酒,精賞鑒,在此就不多說了。
“書如其人”,他人好,書法一定很好。他的書法作品氣息純正,筆法精純,結字講究,造型生動,章法有意趣等,這些話由專家們來說才好,我這個票友說,誰信?!就不雌黃了。
他“人還蠻好的”吧。
——周乾華(該作者現為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博士生在讀,師從於周京新教授。任教於無錫城市學院。)
江城子·贈友舟
憶君豪志別湖湘,帖欺床,墨侵裳,寒夜窗前,汗水化冰霜。情鑄京華渾若鐵,
千里外,祝祺祥。
誰個事業正輝煌,夜奔狼,曉騰驤,金陵安營,彈指十年長。且喜終成真射手,弓引處,雁倉皇!
2014年3月2日修龍
評朱友舟書法
友舟的書法,流露出一種瀟散婉約、平淡天真的氣息。這種氣息很珍貴,因為其中有自然而然的天性在起作用。為書為畫,能得點天性不容易,能以天性融合諸家各法不容易。友舟書法曾博學眾家,漢隸、魏碑、鐘王、唐宋人法書以及民間書風的各種等,無不進行精心研習,然而卻從未見他掛靠在哪一家,只見自顧自將心得匯入自家筆底。我看他最拿手的行書,往往在真情率意處見氣韻生動,用筆厚重處見姿態豐富,不見怪、力、亂、神,但見拙中藏秀下的靈氣與樸實之融匯。友舟年輕,依其一貫的勤奮刻苦學習態度,前途自是不可限量。
孔六慶---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碩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評友舟---梁培先
友舟兄是我的師兄,他追隨我的導師邱振中先生的時間比我早,所以,應該稱師兄才是。後來他考取了南京藝術學院徐利明教授的研究生,留校任教、再後是繼續讀博士。一路走來,可謂是步步攀升、不斷地求索。
友舟兄的書法受邱老師筆法理念的影響痕跡是比較明顯的,並且徐老師的一些創作手法諸如用筆的隨機生髮等等他也運用的相當自如。這是我見到他的作品最為高興的地方,這絕不僅僅因為我們出自同門,而是因為,當我十多年後重回南京之時,時空的錯愕已恍如前世。前輩的凋零——那種餘音遠去的無奈已使這座歷史名城離我們的文化理想越來越遠,或者坦白地說,懂書法的人越來越少了。約略可以見到些在基本的筆法層面能夠接續下來的人,也是如鳳毛般稀缺。友舟兄的作品至少還能守住某些最基本的技巧、技術和要求,這使我感到頗為欣慰。
我一直認為,在中國藝術中,技術、技巧本身就是文化。對一種技術、技巧的選擇、學習與運用以及運用程度的高低,起根本性作用的是一種文化心理的修煉與手頭功夫的對應錘鍊。遠離基本技巧規範、技術規範的空洞叫囂、濫情式的抒懷,相比應是等而下之的。或者說,後者的做法對應的是一種江湖氣的、賣弄的文化心理,其不高級是必然的。真正的大藝術不一定要叫囂、藝術更不意味著一定要抒情。叫囂者、抒情者所看重的只是一個“個我”、“小我”的狹小範圍內的風騷,真正的藝術、大藝術從來就不是這樣的。藝術不屬於自我,只有在不屬於自我的宇宙中馳騁,最終實現的才是真正的自我——一個超越狹小自我的“大我”——這是做中國藝術者從事藝術第一天就應該明白的道理。
本來是友舟兄囑我就他的作品發表些感言。但我拉雜說的好像都是些不相干的東西,非是不願意更為深入地探討他的作品,而是由於大家都是在路上的人,一邊行路、一邊看風景,風景本身也是一種參照。願與友舟兄共勉。
梁培先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師從尉天池、馬士達、邱振中、王冬齡諸先生。
亦狂亦俠亦溫文
諸明月------觀友舟學兄書作有感
友舟學兄行草書作以章草為基,恣情揮灑,極具個人面目。黃庭堅云:隨人作計終後人。個人風格的探求是一個書家必須慎重思量的.近來讀金農書跡,其三十歲就收藏漢魏以降碑誌二百四十多種,因其多見多識,恥與人同,才成就了金農行書,楷書,隸書上的高妙.章草書風當下書壇以此為心摹手追者寥寥,一派二王閣帖,天下一統,而我知友舟兄有成矣.
此次展覽小品中,既有傳統風格之作品,又有少字墨相派探索作品,以篆隸風格拓展開來,可見友舟兄才情高溢。這與他之前中文專業的綜合素養有關,早先北上中央美院從王鏞先生進修,後又南遷投南藝徐利明教授門下習藝,北上南下,歷經多載,可見他遊學與習藝之心虔誠有加.
友舟學兄在南藝美院任職,以學術為重,汲汲漸修,又博士在讀,博士論文以高二適先生為研究對象,成學者型藝術家我想是他內心的期求.雖然青燈黃卷,不如專注創作的書家熱鬧,但燕雀安如鴻鴰,友舟兄日後當要大成功,諸君可拭目以待,定知我此番斷言不虛也.
諸明月於曠廬燈下匆匆.
好長時間,沒有這樣精彩的線條了。
寫出了自己的東西,才是真諦。
先生筆畫沉穩,率真自然。
切忌不要拘於現代名人和所謂大家的風格。
追求自己的內涵和深度,假以時日,必將大成。
弟友舟自幼酷愛書法,大學時用心習之,工作後有機會北上,至央美王鏞先生求學,一幸也;後又南下,至南藝徐利明先生攻讀碩士,成績突出而留校,二幸也;今再到徐先生門下深造,三幸也。然幸運背後是堅持和辛苦,膽識和才氣,吾知之。
吾家鄉在湘北丘陵,山青水秀,民風純樸。尤其友舟所居小村,門前流水淙淙,屋後古木蔥蔥。觀其書,已是家鄉景象也。此亦吾畫之求也。
從北上得來的線條功底,加南下的學術修養,滲透家鄉的自然氣質,乃有友舟今日自然樸實、耐人尋味之書風。
偉雄信口之言,權當家鄉小聚之時聊天耳,一笑置之。
易偉雄--湖南山水畫家
觀友舟兄書展有感---李永強
友舟兄青年才俊,思維敏捷,書藝精湛,對書法創作以及其在當代的發展有著自己深刻的思考。幾日前在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美術館成功舉辦的“見素抱樸——朱友舟書法展暨《中國古代毛筆研究》新書見面”,是對他書法創作與書學思考的完美詮釋。參觀展覽,感受有三:
一、勢與致。古人云:“觀畫之術當,遠觀其勢,近取其致。”雖為言畫,但亦可用於書法。走進友舟兄的書法展覽現場,頓時被迎面撲來的磅礴大氣所震撼。八尺、丈二、甚至更大的書法作品,自上而下,一瀉千里,咄咄逼人,瀟灑豪邁之氣躍然於紙上。然近觀其作品,無論丈二大幅,還是方寸片紙,隨心寫出,法於筆端,心手相應,精緻之極。
二、金石氣與書卷氣。觀友舟兄的書作,氣勢雄渾,渾然厚重,處處流露著古樸的金石之氣,金石之氣源於其對碑學的重視與臨習。然在蒼茫渾厚的金石氣中卻也儼然蘊含著悠悠的書卷氣,這與他深厚的學術修養與積澱有關,書卷氣靠的是文化的孕育與學術的支撐,並非一日之功,實屬不易。
三、傳統書法與當代展示。書法可謂是傳統的代名詞,其蘊含了中國文化與哲學的精神,因此,書法的展示也比較單一。此次展覽的展示打破了傳統單一的展示方法,從牆壁上走了下來,採用了新的展示方式,使得觀者眼前一亮。從書法作品到展覽布置體現了書法家與策展人的深入思考。
友舟兄年屆不惑,精力充沛,正是書法創作與書法研究的黃金時期,祝願他在今後的藝術之路上創作出更優秀的成績。
跨界的朱友舟
此次“見素抱樸”展不僅呈現了朱友舟的書法,而且成為了一場與書法有關的空間歡宴。這個“歡宴”在江蘇有特定意義,對南藝美術學院的展覽空間而言也是如此,更重要的是,展覽的成功對朱友舟個人信心是一次激勵。
書法在中國當下藝術的大格局裡,一直扮演著一個高雅性與大眾性同在的角色;在公共藝術的傳播中,書法由於其體量的關係,一直還只能是個點綴。曾有人做過將書法帶入當代的嘗試,上世紀八五新潮時期的谷文達,就將漢字單獨挑出,拆解,水暈墨化後重新組合;徐凍的《析世鑒》有漢字書法的外表而無漢字表意功能;其後他的《新英文書法》更是將英文的字意與漢字的外形巧妙結合。他們都越出了漢字表意、書法審美的限定,進入到一個充分馳騁、觀念性的當代藝術表達中。可以說書法、文字只是他們藝術表達的中介符號之一。
朱友舟現在還走不了那么遠,但從展場效果和他的表述看,他已經有一顆躁動的心,將自己已經非常熟稔的書法單元重新裁量,他的書法展已經從平面上對趣味、性情的展示,發展到通過對空間的占領、視覺壓迫,造成對字、書寫重新審視的一個臨界點。
“臨界”意味著既可以跨越也可以守成,“臨界”也是一個平衡點,是否跨越?界限這邊,輕車熟路,鮮花鋪就,前景已然可期;界限那邊,一個前人很少踏足的原野,鮮花與陷阱同在,前景雖不甚明晰,但那卻有著更多創造的誘惑!
顧丞峰--2003年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史博士。現任教於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
朱友舟書法我見
書法這玩意說起來很簡單,就是用毛筆寫中國字。可這玩意又很複雜,有些人窮其一生的精力也沒有鬧明白書法到底是咋回事。雖然,書法是小技,但是它囊括的東西又很多,比如中國古代樸素的哲學思想、比如人生的歷練、比如對審美火候和尺度的把握,往簡單里說,單就技法而言,也是既複雜又玄深。
能夠把書法寫明白了,其實是一個書寫者的福分。畢竟,我們玩了好多年之後,還沒有明白你在玩什麼,倒是挺悲哀的。朱友舟的書法,多年前就見過,不溫不火、不激不厲的,是那種不張揚但卻很有味道的字。過了好多年,再看他的字,似乎還是老樣子,但裡面卻有了更多的味道,這也類似酒,陳的年頭多了,就厚重、就有勁、就餘韻綿長,雖然,不是一下就能把你醉倒的烈性酒,但品進去也會醉人。
友舟善行草書,這一定和他的性格有關。雖然我倆接觸不多,但他那種嘻嘻哈哈的樂天派性格,必然會選擇具有抒情性的行草書作為載體來抒發。其實,仔細研究一下他的作品會發現,他就是那種把書法寫明白了的人。
比如,他的行草書善於藏。所謂的藏,就是內斂,他沒有依靠線條的拉伸、結構的變形誇張來彰顯自己的才情和個性,而是用收斂的方式很斯文的流露自己的筆墨性情,這一點頗暗合中國的哲學思想。比如,他的行草書很耐品。所謂的耐品,就是他從古代傳世的經典書法中發現並提煉出來了一些精華的東西,這些東西其實就是古人的細節,他把這些東西巧妙且合理的融入到了自己的創作中來,同時不拘泥於某家某派之法,於是他的作品便有了古雅的味道。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諸如章草的某些筆意而不僅僅是線條的形狀,也包括他對一些結構的處理方法和字法的選用等等,都顯現了他巧思的匠心所在。比如,他的行草書線條簡淨。所謂的簡淨,就是他深刻的明白古人所言的筆法到底是什麼,而不單純的追逐古人的線條形質。筆法的核心不就是用筆的手勢嘛,是手勢造成了線形。很多人寫行草書以纏繞為能事,以為滿紙菸雲,其實剔除那些亂七八糟的虛線之後,體勢零散瑣碎,這是不懂行草書結構的通病。而友舟作為一個學者書家,很顯然他做了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懂得行草書該怎么寫,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寫行草書能斷、能簡很難,能夠寫到乾淨、斯文的境界其實更難。斯文,是中國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他的書法能夠在當代展覽時風的籠罩下,特立獨行於自己的道路上跋涉,不僅需要勇氣,還需要智慧。
我想,作為一個研究書法的專家,他對於毛筆工具、對於傳統書法都有著深刻的研究,這便是他的優勢。而一個書法家能夠保持住不溫不火的書寫心態,長此以往,路會越走越寬,藝術之舟最終也會劃向理想的彼岸的!
齊玉新--著名書法家、理論家。中國書法家網站首席執行,中國書法家論壇壇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