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培先

梁培先

梁培先,男,1969年9月生於江蘇贛榆。本科和研究生分別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和中央美術學院,師從尉天池、馬士達、邱振中、王冬齡諸先生。曾任寧波美術館學術典藏部主任,現為南京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講師,兼為中國美術學院現代書法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藝術經紀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標準草書學社社員。擅長碑體隸楷和大字草書,《新華日報》、《中國書畫》、《書法報》等媒體曾專版介紹其作品。近年致力於北宋以前中國書法史和西方現代藝術史的形式研究,並力求在自己的創作中有所融通、有所表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梁培先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江蘇贛榆
  • 出生日期:1969年9月
  • 職業:教師、書法家
  • 畢業院校:南京師範大學、中央美術學院
  • 代表作品:《當代書法十家·梁培先卷》《文徵明》等
學術觀點,學術著作,他人評價,作品欣賞,

學術觀點

倡導“形式分層”理論,認為中國書法史按層次分布、每個時代對於形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大塊面的區分可以以宋代為界:之前的書法注重空間,以壯碩的空間帶動時間,並因空間性塑造的深邃而變化多端,使作品具有一種走向永恆的魅力;之後的書法因過分強調時間性因素的捕捉和隨機的寫意,空間性因素被大大削弱;之前的作品形式來源於中國傳統哲學的理性觀照——在“以形媚道”的生成語境中,形式本身就蘊含著“道”;之後的作品則走向了狹隘的個人情性的發抒,逐步演變為一種興會的藝術、一種散亂的純造型的藝術、一種只與個人有關而與天地精神無關的藝術。
當代書法創作更因對於自身歷史和西方視覺藝術理解的淺薄,演變為東西方藝術“雙重誤讀”、“兩頭不著邊”情況下的胡亂“突破”、胡亂“創新”。所以,只有重新找回宋以前的形式理性,同時,深刻理解西方視覺藝術的理性本質,當代書法才能找到正確的路徑、顯現出新的生機。具體觀點,可參見論文《能事畢矣》、《眾神衛象》、《線條、點畫與“法象”的價值分野》、《刀筆相仍》、《論俯仰》、《筆分陰陽》等等。

學術著作

先後在《書法研究》、《中國書法》、《美術觀察》等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已出版著作有《當代書法十家·梁培先卷》(山東美術出版社)、《畫外霓裳:名畫中的社交禮儀》(文化藝術出版社)、《中國書法大師·米芾》(江西美術出版社)、《文徵明》(榮寶齋出版社)。

他人評價

巨觀培先的諸多書法作品,使我感到,他善於在理解特定書體的品性基礎上,創作出既具個性化、又富多樣化的藝術風格。他能以辨證的審美觀念,高度的融會能力,適度地汲取各體書法美皆具有的共性因素,特別是將線質的豐富內涵化入到自己的書法之中。他能以豁達開放的心境、書法學養的根底、書法技能的養成以及主體創意的書法為支撐,運籌出雄闊的書法格局、展現出宏大的書法氣象、閃耀出動人的書法風采。
在這簡短的談論中,不可能對培先各體書法成就一一評說,現僅就其草書略贅數語。培先能以明銳的目光、審美的智慧關注、思考、運用、變通草書藝術內涵的“二重性”。例如,著重在盤曲環繞的“使轉”中,凸顯出“方折”、“方中圓”、“圓中方”的用筆技法,並使方折與圓轉貫注、聯通於線條之中,從而既保持了草書的本體特徵,又淡化了草書線條一路圓曲的陰柔性質,強化了草書線條的陽剛性格。在這陰柔、陽剛的相生相發、相輔相成中,他使陰與陽、剛與柔這截然不同的對立面統一併作用於草書藝術之中。這不僅是屬於草書外在形象的範疇,更是草書藝術風格、藝術精神的一種體現。又如,培先能透過“草貴流而暢”這一草書美學的要端,解悟出只有運用“流”中能“留”的技法表現,並復歸於流利暢達才能夠於流暢中不浮滑、淹留中不凝滯;才能使草書於流暢中呈現出豐實的筆意、顯然的節奏以及沉著與激越互為作用而派生出來的神情。也正鑒於此,在他的草書中,“流”與“留”遞變自然、轉換裕如,並且意味豐厚。再如,他善於將筆勢、體勢乃至於字間、行式組合勢態的欹與正、險與夷、動與靜等諸多的因素整合成以欹為正、險夷沖和、動靜協調的草書篇章。上述諸多方面的綜合形成了以雄深、壯闊、爽朗、奇逸為主導的藝術風格。培先在青年時期能有此草書成就,誠屬可貴。我深信,他今後的草書將會在漸變的過程中,不期然而然地出現突變,從而展示出更加新穎的風采、升華到更為高深的境界。
培先是我南京師範大學的小校友,接受過尉天池、馬士達諸先生的辛勤教誨,後來在中央美院邱振中先生處讀研究生。
培先的書法得益於南師四年的嚴格訓練,又糅合了中央美院注重字形空間變化的創作理念。尉天池先生的書法教學思想一貫強調碑帖融合,培先的書法也是走碑帖結合的路數,即以漢碑築基,以草書為表現、為發露。他的漢碑臨習、創作對《張遷》、《西狹》有著獨到的理解和表現,風格渾樸厚重、生拙老辣,因此,他的草書線條能夠在流動之中蘊涵著非常豐富的內涵,沉雄蒼茫而又不乏跌宕起伏的韻致,線條質量之高在當代青年書家中是不多見的。
近幾年來,我看書法時越來越關注作品的氣象格局和線條筆性。培先潛心於隸,取其博大蒼老,發而為草,氣象闊大堂正、筆性灑脫磊落,這些重要的品質都是培先的草書創作進一步飛升的堅強基石。另外,培先特別注重自身學術素質的培養,讀過不少的書,學術上已取得了一些成績。腹有詩書氣自華,所以,作品才能開闊激越而具備一種超逸渾茫的藝術品格。
在南師這些年培養出來的學生中,培先是我一直最為看好的。這不僅因為從他上大學到畢業後的這么多年來,我們師生之間的感情非同一般,更在於對於書法的理解與創作,在培先身上所表現出來的良好素質和長遠的發展潛力,絕非一般的學院學生和書法青年可比,這是我對這個學生特別看好的最主要原因。
在我這么多年的認識里,培先是一位素質齊備、全面發展的學生。這些年來,他多以理論上的成就面世,實則,在大學期間,培先的書法創作就在班裡的名列前茅,而且,經過這么多年的遊歷與學習,他的書法創作積澱也是非常深厚的。他的隸書、魏碑以漢魏大碑版為根基,講究沉厚博大與蒼茫古遠,所作皆不為平常姿態,而務在驚絕、務在生拙,是對漢魏書法有著深刻理解之後的產物。他的草書飛逸之中蘊涵著沉著痛快、蘊涵著蒼涼的意緒,注重線條的力度、厚度以及字法、章法、節奏上的變化,多有長篇巨製,能夠完整地表現出他對書法的理解、表現深度以及他這個人的才情和意氣。這些作品,放在當代中青年書家中,都是難得一見的表現。因此,在看到他的這批最新的作品之後,我對他的未來發展前景更為看好。
中國書法專業教育近30年的努力,積聚了為數不多但為以後的發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不同學校具有不同的教學理念與訓練模式,各學校畢業生的交流、流通,又為他們——也為整個書法領域超越既有的視野準備了必要的條件。以往的經驗、概念、模式,在年輕一代的手中將被重新組織和描述。
梁培先正是處於書法將展開其嶄新篇章時一代新人中的佼佼者。
梁培先對書法、對視覺藝術作品、對詩歌都具有出色的敏感;他善於思考,在敏感之外多有自己獨立的見解;他具有對傳統進行徹底探究的信心和責任感,這在他的作品中已有所表現;此外,他十分關注現代精神在書法藝術中的位置。
我時時刻刻能感覺到梁培先的雄心。希望梁培先——也希望他們這一代人的抱負超越前人,超越我們這些正擔當老師職責的一代,讓書法成為中國當代藝術、當代學術中真正做出重要貢獻的領域。
在我接觸的青年書家中,培先是極具傳統功底和創作能力的一位。個人偏愛,在他這個年齡段上,我沒有看到過幾位寫得比他更好的。這絕不是什麼虛言,因為,我無須恭維一位年輕人。

作品欣賞

請欣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