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跡二門

本跡二門

本門與跡門並稱。又雲本地垂跡,略雲本跡。本謂久成之本地;跡謂近成之垂跡。即指實體與影現!本門,謂如來於久遠往昔即已成道(久遠實成之本佛),以顯示佛陀之本地、根源、本體說,故謂實體;跡門,指新近示現之佛陀(伽耶始成),以顯示本佛為教化眾生,而自本地應化垂跡之說,故謂應跡、影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本跡二門
  • 概述 :本門與跡門並稱。又雲本
  • 相關學說:據“法華經”卷五如來壽
  • 本跡二門:智者大師主張本跡二身義,
內容,相關學說,本跡二門,其他,範圍,門派,區別,

內容

相關學說

據“法華經”卷五如來壽量品,一切世間天、人皆以釋尊為伽耶始成之新佛,而實則於百千萬億那由他劫,以前已成佛,伽耶成佛僅是垂跡而已。蓋佛身有生身與法身之別,謂生身已滅度,而法身猶存,或謂生身即法身;於其壽量,則謂生身唯八十歲,真身壽命達七百阿僧祇劫。
“法華經”之久遠成佛說,屬一種佛陀觀,特就成佛問題之論釋,以認伽耶始成身,乃久遠實成之本佛!智者大師之說即源於此。
本跡之說,原為姚秦鳩摩羅什三藏門下之僧肇、僧睿等大師所倡,僧肇早年崇信老、莊,精通《易經》,讀《維摩經》,欣賞不已,遂於鳩摩羅什門下出家,擅長般若學,以道家的本跡思想解般若,被人稱其“解空第一”。
僧肇會通中外思想,以玄解佛的思辨方式,在佛教史上首創中國化的佛教哲學般若學思想體系,成為佛教中國化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他的佛學與經學關係極大。《肇論》各篇,無論內涵還是方法上,受王弼、郭象、易學影響極深。
至隋代智者大師轉用其義,以解釋“法華經”如來壽量品。據僧肇大師之注“維摩詰經”卷一併序(大正三八·327B):“本跡雖殊,而不思議一也。”又據“法華經”傳記卷二,僧睿大師傳載:僧睿將“法華經”科分為九轍,其中之第七“本跡無生轍”,即說明“法華經”寶塔品之本跡。

本跡二門

智者大師主張本跡二身義,將“法華經”內容分別為本跡二門,即“法華經”二十八品中,前十四品為跡門,後十四品為本門。跡門,以方便品為主,開三乘之權巧方便,而顯一乘之真實義,此即開權顯實。本門,以如來壽量品為主,開伽耶始成佛之近跡,顯久遠成佛之本,即開跡顯本。跡門為“權”(方便法),本門為“實”(實相理),而成權實一體妙法。
換言之,跡門乃伽耶近成之佛,於法華以前所說:藏、通、別三教,均以導入法華圓教方便,為除眾生執著於方便教,而顯示圓教(跡門開顯),即說聲聞、緣覺悉能成佛一乘法。本門則為拂除如來為近跡佛之觀念,而直顯為久遠已成之本佛,以俾菩薩增長中道智慧,而減少變易生死(增道損生)。若本與跡對照,本門為理圓,跡門為事圓(圓為圓教意)。然本跡二門,均為顯示一實相之理。又智者大師在“法華玄義”卷七,解釋“妙法蓮華經”經題之“妙”字,立有本跡二重十妙,即於跡門十四品及本門十四品中,各立有十妙。說本門十妙中,立有六重本跡(六種本跡)。即:1。理事本跡,2。理教本跡,3。教行本跡,4。體用本跡,5。實權本跡,6。今已本跡。又解釋“蓮華”二字時,亦於跡門及本門各立三喻,稱為跡本三喻、蓮華三喻。
智者大師將本跡二門之教旨,於著述中加以宣揚,對經典之解釋方法,除用因緣、約教、觀心三釋外,更立本跡釋,合為四釋。

其他

範圍

本跡二門說,影響甚廣!如密教本地身、加持身之說,及日本神佛本跡說,均深受影響!此外,日本之覺運上人等轉釋此說,以阿彌陀佛分立本跡二門。未久,淨土宗之幸西上人及真宗之親鸞上人等繼承其說,而立十劫正覺彌陀與久遠實成彌陀,前者為跡門彌陀,後者為本門彌陀,並主張本門彌陀與眾生所具佛性同體。而淨土宗西山派之證空上人則主張十劫彌陀以表示慈悲,久遠彌陀表示智慧,二者皆為真實之妙談。

門派

夫佛法分二門,本門和跡門。
本者,本地;跡者,垂跡。本地者,法報二身,垂跡者,應現化身。要知,別教初地、圓教初住位已上之法身大士及佛,由自己之法報二身,化作百千萬億之應化身,以化眾生,其法報二身即為本地,應化身即為垂跡。自本垂跡,由跡知本,本者,實智;跡者,權智,權實一體,本來不二。實智者,諸佛、菩薩之理體,權智者,諸佛、菩薩之妙用也。

區別

本跡二門,有高下四別:一、本高跡下;二、本下跡高;三、本跡俱高;四、本跡俱。本高跡下者,如佛現菩薩之身者是;本下跡高者,如菩薩現佛身者是;本跡俱高者,如佛現佛身者是;本跡俱下者,如初地菩薩現初地之相者是。雖有本跡高下四別,但是,十方諸佛以本高跡下為通途之應化,阿彌陀佛則以本跡俱高為其特別之應化,何則?諸佛現有量的化身,彌陀現無量的化身故。又諸佛本跡隔異,彌陀本跡互攝。本跡隔異者,本中圓涵跡,跡中不露本,除佛方便說。本跡互攝者,跡中開因而合果,顯念佛法門之特別。本中開果而合因,顯極樂國土之超逸(yì)。是以淨土法門因果同時,本跡互攝。
若就本門而論,諸佛成佛之本地,曠劫久遠,絕非六道凡夫、聲聞、緣覺、諸菩薩等所 能測度,故《要解》云:“(阿彌陀佛)本地並不可測。”不但阿彌陀佛本地不可測度,釋迦世尊本地亦不可測度,舉例而論,例一:釋迦牟尼佛:《妙法蓮華經》中記載,有無量無邊阿僧袛菩薩,從地湧出,禮拜多寶如來及釋迦牟尼佛,爾時,常隨佛學之彌勒菩薩及八千恆河沙諸菩薩眾,皆心生疑云:暗想釋迦世尊得成佛道,始過四十餘年,而從地湧出之無量無邊諸多菩薩,已於無量劫之久遠年代,勤行精進,釋迦世尊如何能於四十餘年之短時間內,教化了如許之多且修行如此久遠年代之菩薩?彌勒菩薩帶此疑團,請教於佛,釋迦世尊答曰:“一切世間天,人及阿修羅皆為:今釋迦牟尼佛,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然善男子,我實成佛以來,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那由他劫。”由此可見,釋迦如來開際顯本,自言塵點劫前早已成佛,此是佛之本地。出釋氏宮,去伽耶城不遠,坐於道場,得成正覺,此是跡門垂現,又《佛說梵網經》中佛曰:“吾今來此世界八千返。”八千返亦是跡門示現也。彌勒是等覺菩薩,尚不能測知釋迦世尊之本地,可見《要解》云:“本地並不可測”乃真語、實語。要知,如來實心,等覺菩薩尚不知;如來說法,等覺菩薩嘆未聞;如來舉足,等覺不知落足處。是以如來身口意,等覺不能知,等覺菩薩尚不能測知佛之本地,況六道凡夫乎?例二:阿彌陀佛,《大乘密嚴經卷上》曰:“世尊恆住禪,寂靜最無上。依自難思定,現於眾妙色。色相無有邊,非余所能見。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經意謂:世尊恆住於難思定中,難思定者,大涅槃也,於此難思定中,現眾妙色之報身相,盡虛空,遍法界,無有邊際,唯佛與佛乃能見,九法界眾生盡其神力,不能見佛圓滿報身,故曰:“非余所能見”,此世尊者何?即是“極樂莊嚴國,世尊無量壽。”也 此從本地言無量壽佛圓滿報身,也唯佛與佛乃能見者也。
若就跡門而論,《佛說阿彌陀經》曰:“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又曰:“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又曰:“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由此可見,極樂世界之聲聞眾、菩薩眾、一生補處眾等,皆是阿彌陀佛於十劫之中教化所成就者也。正顯十方三世往生不退者,即多且易也,何則?若是不多,何以非是算數所能知之;若是不易,何以有如許之多眾生可以往生,仁者善思維。
若本跡二門綜觀而論,有三點:(一)、本跡一如,本門塵點劫前實成之阿彌陀佛,即眾生本覺之佛性;跡門成佛以來於今十劫之阿彌陀佛,即眾生始覺之導師,始本不二,本跡一如,正如《無量壽經優波提舍》所謂:“世尊我一心。”世尊者,佛;我者,眾生,亦即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之謂。(二)、本跡一體,久遠實成之阿彌陀佛與今十劫所成之阿彌陀佛,二者具皆真實,故稱“十久兩實,久十一體。”何以故?佛之三身一體,一成一切成故。(三)、本跡不二,本門之阿彌陀佛表佛心,跡門之阿彌陀佛表佛身,《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曰:“以觀佛身故,亦見佛心。”蓋所觀之佛身是跡門之化身,所見之佛心是本門之佛心(大慈悲心),是故身心不二,本跡不二。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