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森號驅逐艦

本森號驅逐艦

本森號驅逐艦(英文:USS Benson Destroyer,舷號:DD-421)是二戰期間美國本森級驅逐艦的首艦。該艦的名字是為了紀念一戰時的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海軍上將威廉·S·本森。

本森號驅逐艦於1938年5月16日在麻薩諸塞州的昆西市開工,1939年11月15日下水,1940年7月25日服役。

本森號驅逐艦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海上護航行動和幾次作戰支援,1946年3月18日從美國海軍退役。1954年2月26日轉交台灣海軍,1974年被出售拆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本森號驅逐艦
  • 英文名稱:USS Benson destroyer 
  • 前型/級西姆斯級驅逐艦
  • 次型/級格里維斯級驅逐艦
  • 研製時間:1938~1940年 
  • 服役時間:1940年7月25日 
  • 國家美國
  • 建造單位:霍河造船廠
  • 下水時間:1939年11月15日 
  • 排水量:1850噸 
發展沿革,艦名由來,建造過程,性能數據,服役動態,大西洋,地中海,太平洋,轉交台灣海軍,

發展沿革

艦名由來

威廉·謝菲爾德·本森(William Shepherd Benson),美國海軍上將,是第一任美國海軍作戰部長
在職期間,威廉·本森大力支持潛艇與海軍航空兵的發展。為了紀念他對美國海軍的傑出貢獻,美國海軍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該艦。
威廉·謝菲爾德·本森威廉·謝菲爾德·本森

建造過程

1938年5月16日,本森在麻薩諸塞州的昆西市開工,編號1470。工程由伯利恆鋼鐵公司主持,由本森上將的遺孀威廉·S·本森(Mrs. William S. Benson)贊助。1939年11月15日該艦下水,1940年7月25日服役,加入美國海軍大西洋艦隊,首任艦長是海軍中校克利福德·A·法茵茨(Clifford A. Fines)。

性能數據

基本數據
艦長(全長/水線長)
106.1/104米
艦寬
11米
吃水深度(空載/滿載)
3.9/4.1米
排水量(標準/滿載)
1850/2103噸
動力裝置
4台B&W鍋爐、2台西屋渦輪機
軸馬力50000匹
最大航速
38節
續航力
5800海里/12節
武裝
5門MK12型127毫米38倍徑主炮
2座5聯裝魚雷發射管,裝載MK15型魚雷
6挺12.7毫米白朗寧M2機槍
裝甲防護
甲板21毫米
橫艙壁(艦艏和艦艉)16毫米
指揮塔25毫米

服役動態

大西洋

1940年7月服役後,本森被編入大西洋艦隊,於8月22日至11月18日期間在美國東海岸完成了一系列針對航行性能的測試。41年3月,本森護送了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搭乘的波托馬克河號(AG-25)。
1941年5月,本森被指派前往大西洋,與德克薩斯號(BB-35)戰列艦等艦艇在大西洋搜尋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戰列艦。隨後,直到42年秋季,本森主要負責在英倫三島附近海域巡邏。
1942年秋季,本森被指派協助盟軍登入法屬北非的火炬行動,在前往緬因州卡斯柯灣的途中,10月19日黎明時分,本森在迷霧中與特里普號(DD-403)驅逐艦發生了碰撞,本森的艦艏擊穿了特里普的右舷,造成了4人死亡,3人受傷。而本森也因為艦體受損嚴重而被迫回港維修,錯過了火炬行動。

地中海

數月後,本森恢復戰鬥力。被指派執行北大西洋和地中海的護航任務。直到43年5月,本森一共完成了20餘次從卡薩布蘭卡到直布羅陀的護航。
1943年7月6日,本森被編入西海軍特混艦隊下的TG80.2小隊,協助盟軍的西西里島登入。本森從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市出發,護送NCS-1船團前往西西里島的登入點。10日凌晨,船團抵達目標海區,次日,德國空軍的一次空襲中,一顆炸彈在本森附近爆炸,造成了18名船員受傷,但船體並無大礙。
協助西西里島登入行動後,本森繼續執行地中海的巡邏和護航任務。8月24日,她被編入TF81特混艦隊,協助盟軍登入義大利薩萊諾海灘的“雪崩”行動。9月11日,德軍的空襲重創了薩凡納號(CL-42)輕巡洋艦,控制住損傷後,由本森護送,該艦前往馬爾他的港口進行了簡單的維修。
巡洋艦抵達馬爾他之後,本森返回薩萊諾海灘附近海域繼續執行任務。9月19日上午,本森擊落了一架德軍的FW-190戰鬥機。10月2日,她執行了一次救援行動,在公海上搜救被擊落的英國轟炸機的機組人員。在年底之前,本森主要在義大利附近海域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
1944年1月,本森被分配到從卡薩布蘭卡到紐約的GUS-28護航艦隊。5月1日,本森抵達阿爾及利亞的奧蘭市,護送GS-40船團前往直布羅陀。途中,船團遭遇了30餘架德國JU88轟炸機的空襲,本森的防空炮擊落了2架並擊傷了3架德軍轟炸機。空襲中,船團無一艦艇受損。此次航行結束後,本森的艦長被授予了銀星勳章。
8月中旬,本森被編入TG80.6,協助盟軍登入法國南部。26日,盟軍解放巴黎後,本森繼續執行地中海的護航任務。

太平洋

1945年1月,本森返回紐約,4月份被編入太平洋艦隊。5月12日,本森穿過巴拿馬運河,29日抵達珍珠港。6月14日,本森參與護送了列剋星敦號(CV-16)航空母艦和漢考克號(CV-19)航空母艦。7月20日,本森前往菲律賓,之後於8月15日開始護送由烏利西運往沖繩島的貨物。9月2日,本森為登入日本橫濱的美軍提供了掩護。
12月6日,本森抵達美國南卡羅萊納州的查爾斯頓港,擱置了數月後,於1946年5月18日退役封存,編入大西洋艦隊的後備隊。
在二戰期間,本森一共得到了4枚戰鬥之星勳章。

轉交台灣海軍

1954年2月26日,本森被轉交給台灣海軍,同年8月8日成軍服役。更名為洛陽(DD-14)。1958年8月20日,蔣介石登上本森視察,觀看了艦隊在馬祖島和金門島附近海域的演習。金門炮戰期間,本森負責執行海峽巡邏與掩護金門運輸補給的任務。
1974年,本森從台灣海軍退役除籍,被出售給台灣的一架私人公司拆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