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藝術

本味藝術

學院派畫家鄧世華的這些作品是他研修期間和研修後的新作,作為短暫的回顧,這是一次總結,也是一次檢閱,是為了展示,也是為了促進。學院派畫家鄧世華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和價值。2012年7月,見心悟道——鄧世華、李圩、嚴安、顏新、劉美華,五人展在北京開幕。

基本介紹

  • 書名:本味藝術
  • 作者:鄧世華
  • 出版社:中國林業出版社
  • 責任編輯:劉先銀
基本信息,鄧世華的藝術追求,藝術評述,畫到生時是熟時:讀鄧世華的畫,藝術年表,

基本信息

書名:本味藝術
作者:鄧世華
責任編輯:劉先銀

鄧世華的藝術追求

追求藝術的更新與拓展:藝術家的真正使命不是改變人類的命運,而是改變藝術的困境,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使藝術從封閉、僵化、停滯的狀態中獲得更新與拓展。

藝術評述

翻開《本味藝術》這一套叢書,鄧世華卷。這些作品是他研修期間和研修後的新作,作為短暫的回顧,這是一次總結,也是一次檢閱,是為了展示,也是為了促進。學院派畫家鄧世華的作品具有自己的個性和價值。
本味藝術
"本味藝術"這個名稱,是有著共同藝術志向和抱負的一個畫家群體,至少是在近年裡有意識、有目的地要在中國畫這個領域裡專攻一番,從研習傳統、取材生活和探索語言等不同角度集中用力,讓藝術回到本位上來,以期形成一種帶有群體共性的面貌。
藝術史證明,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其價值只有在藝術自身的不斷變革與拓展中才能真正顯示出來。無論從彩陶到青銅,從古典美術到現代美術,還是從唐詩到宋詞,從文言文到白話文,均無一外。一個藝術家,離開對藝術自身的研究與探索,就絕不會有大的建樹。因此,藝術的“本味”問題是藝術的根本問題,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藝術家形成了共識,走到一起,警醒自己,呼喚那些游離於藝術本味之外的藝術家回到藝術自身上來。藝術家的真正使命不是改變人類的命運,而是改變藝術的困境,是通過自己的實踐使藝術從封閉、僵化、停滯的狀態中獲得更新與拓展。

畫到生時是熟時:讀鄧世華的畫

劉先銀 2011-07
鄧世華先生的繪畫是在自我陶醉中,將對客觀事物的體察,將印入自己腦海的自然萬物所激起創作的激情,注入真摯情感,形象地創造出美的藝術作品。
2011年的初夏,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了《當代畫壇四大家》,鄧世華先生便是其中的引領者。
二十世紀的很多國畫大師,包括李可染李苦禪黃賓虹張大千何海霞等等,他們幾乎都遵循了一條共同的藝術創作規律,即“師古人、師造化、師己心”,何海霞先生曾說過:“在我一生中,先是畫古人,後是畫老師,再後是畫生活、畫政治,最後才是畫自己”。通過“師古人”,可以繼承和吸收前人優秀的傳統,奠定自己淵實的筆墨基礎;通過“師造化”,可以感受天地生機、宇宙妙化、蕩滌心胸,通過“師己心”,可以抒寫性靈、發揮個性,創造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這些似乎已成為大家耳熟能詳的常識性規律或者說是一些基本問題,但是當前能真正做到這些或者說能用科學的方法去實踐這些的畫家並不是很多。畫家鄧世華先生寵辱不驚、和氣天真,視畫家職業為人類靈魂的鑄造者,半個世紀以來一直致力於維護民族繪畫、弘揚民族文化的偉大事業。在當代畫家中,鄧世華是一位藝術取向十分明確的畫家,他堅持自己的藝術觀和藝術信念,守望著自己的藝術理想和精神目標,在他的作品中始終洋溢著現實生活的情致和對生活的憧憬與浪漫氣息。鄧世華先生帶有獨創性的《巍巍太行》就是來自於生活之中,從他的心底深處流淌出來的並以精煉的表現手法“別出心裁”創造的新的境界。“別出心裁” 是畫家創作技巧高下的分水嶺,那就是獨創。
豐厚的傳統修養為創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真正的藝術創新是師法自然、直面生活、切中時代脈搏的創作。讀畫家鄧世華先生最近創作的山水畫作,我不僅感到驚、喜,更感到力量,進而升華想像、玩味其中。他從整體上把握了院體畫、民間畫和文人畫的技巧,他的山水畫創作既深具筆墨之功,又飽具現代之感;既真實親切,又高度概括;既含有西畫的因素,又與傳統血脈相承,是連線歷史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過去與未來的藝術創作。他的作品氣勢磅礴、境界高遠,表現出了高度的民族氣派、時代精神和獨特個性,對當今中國山水畫,特別是巨幅山水畫的審美取向將起著深遠的影響。
多年來,鄧世華始終堅持在現實生活中孕育藝術靈感,擷取素材,把自己的藝術之根深深植入現實生活的豐厚沃土之中;所以,他的作品大都以真山真水為直接參照,所繪蜀山、太行景致無不來自畫家對自然的真實感受。正因為如此,他的繪畫得以在“形神兼備”中獲得“氣韻生動”的效果。
顯然,鄧世華在藝術上承繼了國畫大師李可染開創的繪畫風格,吸取、借鑑了當代各家的寫意手法和經驗,並直接受到了賈有福先生的言傳身教,使他的藝術得以在現實生活的土壤上日漸成長,日漸茁壯。
古今中外藝術大師的成功經驗,都可以概括為:“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即把知、行合而為一,把自己的智慧、思考與實踐、行為融於作品之中。鄧世華便是這樣一位畫家,他不求時尚、不趨聞達,在自我與現實、自我與他人、自我與時代中定位自己的藝術,他不做書齋中“閉門造車”的畫家,而是自覺置身於生活之中,以自己的敏感,發現生活中的詩性,他以大量的寫生記錄了生活的多姿多彩,因為藝術的現實風格是離不開生活現實的;這正是李可染大師留給後人的經驗,也是他數十年藝術經驗的總結,這些飽含著心血、汗水的經驗啟迪著鄧世華,他沿著前輩道路漸行漸遠地走下去,便有了日益寬廣的胸懷和視野,有了自己對生活的把握方式,他的藝術因而也越來越充實,越來越豐滿。
李可染大師與其他前輩一樣,鄧世華在寫生畫方面,強調並關注的是——“寫”與“意”的並重,即在寫實的基礎上強調其表現性,而不是還原真實本身;在寫生的基礎上重視“意到筆不到”的含蓄、簡約的表達;以自己的理解、認知、智慧和感受進行藝術的增刪、取捨,甚至誇張、變形的處理,即在真、假之間、在邏輯與非邏輯之間確定意象與意象之間的關係,讓作品在符合藝術規律而不是客觀規律中演進,使作品留下廣闊的想像空間。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畫的“寫意”,是具有本質意義的概念,因為,只有“寫意”才能直抒性情,才能在“游於藝”中,體現人品、畫品,進而抵達“物我兩忘”的精神彼岸。
鄧世華的山水畫,正是很好地理解了“寫意”的美學內涵,不拘泥於外在世界的物理形態,而直入靈性的感覺,並以“寫”的方式表達“意象”空間圖景。這正是於鄧世華作品的特點——天真、率意,瞭然於心,以情舍理,任意揮灑。
人之不同,在於性相近而習相遠,在於和而不同。鄧世華的山水畫充滿著一種令人感奮的激情,同是山水藝術,他顯然更接近性情一派,喜歡直抒胸臆,因而,其筆墨如龍蛇遊走,畫面呈現一股鮮活氣息。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也是頗具難度的藝術選擇,對於畫家而言,這是一種自我挑戰,唯其如此,才能在藝術精神上接近藝術本質與藝術規律,才能使自己的藝術更純粹。
鄧世華的創作始終保持著寫生的心態和激情,在創作中時時回味寫生時的體悟和感覺,在用筆、落墨、著色時極注意“畫到生時是熟時”的法理,使一切都煥發出清新、質樸、明快的特點,主觀為“第一印象”時的陌生感和衝動,因而用筆用墨磊落大方,揮灑自如,樸拙與飄逸並重,簡約與繁密同一,顯性與隱性互動,粗獷與精微結合,在乾濕濃淡中給以發揮和表達,在以情舍理中運籌,這是鄧世華在時間歷練中的收穫和藝術心得。

藝術年表

1951年9月出生於四川瀘州;
1987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
2006年-2009年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賈又福山水畫研究生課程班;
2008年和暢國際第三屆司法保真拍賣會鄧世華參拍山水畫作品4幅;
2008年,《鄧世華畫集洪自安收藏山水畫》出版;
200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2009年9月,書畫作品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
2009年,《鄧世華畫集山水卷》出版;
2009年,《本味藝術-鄧世華卷》出版;
2009年-2010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李鐵生山水畫工作室;
2011年6月,書畫作品參加“光榮的使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新聞出版行業書畫展;
2011年6月,《當代畫壇四大家鄧世華,余文杰,王煥波,石麗。由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2011年7月, 劉先銀發表評論文章《畫到生時是熟時:讀鄧世華的畫》。
2012年7月,見心悟道——鄧世華李圩、嚴安、顏新榮、劉美華,五人展在北京開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