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定型結腸炎

未定型結腸炎起源,未定型結腸炎發病特點,
未定型結腸炎 (indeterminate colitis, IC)
傳統上,炎症性腸病(IBD)分為克羅恩病(CD)和潰瘍性結腸炎(UC)兩類。事實上,除了人們熟悉的這兩類炎症性腸病以外,還有一些結腸病變,既具有CD結腸炎的某些特點,又具有UC的某些特點,但又無法將其歸於前者或後者。

未定型結腸炎起源

這要最追溯到上個世紀的70年代。1978年,英國病理學家Price在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發表論著,他和他的同事們總結了大量結腸炎症性腸病的手術標本的病理資料,對一部分既不能確定為CD結腸炎、有不能確定為UC的結腸病變提出了以“未定型結腸炎(indeterminate colitis, IC)”來命名這一類別的結腸IBD。
這一IBD亞型的基本病理組織學特點主要有結腸存在縱行潰瘍或裂溝(knif-like fissue)、並且又為全層炎症,但卻不具備CD的其它主要病理特徵,如非特異性肉芽腫等;另一方面,與UC相反,遠段結腸近肛門的病變反而較近段結腸輕,甚至沒有。最初,確定IC是以手術後結腸標本病理組織學為依據的,但後來使用這一診斷術語的人越用越多,範圍也擴大到了結腸鏡檢查和腸鏡下活檢的診斷。

未定型結腸炎發病特點

據統計,IC大約占整個炎症性腸病10%~15%。這主要來自歐美和日本的研究,我國的情況目前還不清楚。從現有的資料看,患者的性別女性與男性之間無差別,其比例為為1:1。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患者的遺傳背景與UC和CD相似,往往有IBD或其它風濕病家族史。
與UC相比,IC的發病年齡更趨於年輕化、結腸受累的病變範圍更廣、病情更加嚴重,臨床經過更加複雜,免疫抑制劑使用的劑量也更加大,而且,需要進行結腸切除和並髮結腸癌的危險度也明顯高於U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