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鱉子(中藥)

木鱉子(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木鱉子,中藥名。為葫蘆科植物木鱉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Lour.)Spreng.的乾燥成熟種子。別名:木蟹、土木鱉、殼木鱉、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木鱉瓜。味苦、微甘,性涼。分布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散結消腫,攻毒療瘡之功效,常用於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痔瘺,乾癬,禿瘡。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木鱉子
  • 別稱:木蟹、土木鱉、殼木鱉、漏苓子、地桐子、藤桐子、木鱉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葫蘆目
  • :葫蘆科
  • :苦瓜屬
  • :木鱉
  • 採收季節:冬季
  • 用量:0.9~1.2g;外用適量
  • 毒性:有毒
  • 貯藏:置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相關配伍,使用注意,炮製,採集加工,炮製方法,生理特性,生長環境,性狀鑑別,藥材性狀,飲片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葫蘆科植物木鱉的乾燥成熟種子。

性味

苦、微甘,涼,有毒。

歸經

歸肝、脾、胃經。

功效

散結消腫,攻毒療瘡。

主治

瘡瘍腫毒,乳癰,瘰癧,痔瘺,乾癬,禿瘡。

用法用量

0.9~1.2g。外用適量,研末,用油或醋調塗患處。

相關配伍

1、治痞癬:木鱉多用(去殼),獨蒜半錢,雄黃半錢。上杵為膏,入醋少許,蠟紙貼患處。 (《得效方》木鱉膏)
2、治兩耳卒腫熱痛:木鱉子仁一兩研如膏,赤小豆末半兩,川大黃末五錢。上件藥,同研令勻,水、生油旋調塗之。 (《聖惠方》)

使用注意

孕婦及體虛者慎用。

炮製

採集加工

冬季採收成熟果實,剖開,曬至半乾,除去果肉,取出種子,乾燥。

炮製方法

木鱉子霜:取淨木鱉子仁,炒熱,研末,用紙包裹,加壓去油。本品為白色或灰白色的鬆散粉末。

生理特性

粗壯大藤本,長達15米,具塊狀根;全株近無毛或稍被短柔毛,節間偶有絨毛。葉柄粗壯,長5-10厘米,初時被稀疏的黃褐色柔毛,後變近無毛,在基部或中部有2-4個腺體;葉片卵狀心形或寬卵狀圓形,質稍硬,長、寬均10-20厘米,3-5中裂至深裂或不分裂,中間的裂片最大,倒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0 (-15) 厘米,寬3-6 (-9) 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有短尖頭,邊緣有波狀小齒或稀近全緣,側裂片較小,卵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7 (-11) 厘米,寬2-4 (-7) 厘米,基部心形,基部彎缺半圓形,深1.5-2厘米,寬2.5-3厘米,葉脈掌狀。卷鬚頗粗壯,光滑無毛,不分歧。雌雄異株。雄花:單生於葉腋或有時3-4朵著生在極短的總狀花序軸上,花梗粗壯,近無毛,長3-5厘米,若單生時花梗長6-12厘米,頂端生一大型苞片;苞片無梗,兜狀,圓腎形,長3-5厘米,寬5-8厘米,頂端微缺,全緣,有緣毛,基部稍凹陷,兩面被短柔毛,內面稍粗糙;花萼筒漏斗狀,裂片寬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2-20毫米,寬6-8毫米,先端漸尖或急尖,有短柔毛;花冠黃色,裂片卵狀長圓形,長5-6厘米,寬2-3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有齒狀黃色腺體,腺體密被長柔毛,外面兩枚稍大,內面3枚稍小,基部有黑斑;雄蕊3,2枚2室,1枚1室,藥室1回折曲。雌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5-10厘米,近中部生一苞片;苞片兜狀,長、寬均為2毫米;花冠、花萼同雄花;子房卵狀長圓形,長約1厘米,密生刺狀毛。果實卵球形,頂端有1短喙,基部近圓,長達12-15厘米,成熟時紅色,肉質,密生長3-4毫米的具刺尖的突起。種子多數,卵形或方形,乾後黑褐色,長26-28毫米,寬18-20毫米,厚5-6毫米,邊緣有齒,兩面稍拱起,具雕紋。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產於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和西藏。生於海拔450-1100米的山溝、林緣及路旁。中南半島和印度半島也有。

性狀鑑別

藥材性狀

呈扁平圓板狀,中間稍隆起或微凹陷,直徑2~4cm,厚約0.5cm。表面灰棕色至黑褐色,有網狀花紋,在邊緣較大的一個齒狀突起上有淺黃色種臍。外種皮質硬而脆, 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飲片性狀

內種皮灰綠色,絨毛樣。子葉2,黃白色,富油性。有特殊的油膩氣,味苦。

相關論述

1、《本草綱目》:“治疳積痞塊,利大腸瀉痢,痔瘤瘰癧。”
2、《本草求原》:“治一切寒濕鬱熱而為痛風癱瘓。行痹、痿厥、腳氣、攣症、鶴膝。”
3、《本草正》:“木鱉子,有大毒,本草言其甘溫無毒,謬也。今見毒狗者,能斃之於頃刻,使非大毒而有如是乎?人若食之,則中寒發噤,不可解救,若其功用,則惟以醋磨,用敷腫毒乳癰,痔漏腫痛及喉痹腫痛,因此醋漱於喉間,引痰吐出,以解熱毒,不可咽下。或同硃砂、艾葉捲筒熏疥,殺蟲最效,或用熬麻油,擦癬亦佳。”
4、《本草經疏》:“木鱉子,味甘氣溫,無毒。味厚於氣,可升可降,陽也。為散血熱、除癰毒之要藥。夫結腫惡瘡,粉刺,肛門腫痛,婦人乳癰等證,皆血熱所致。折傷則血亦瘀而發熱。甘溫能通行經絡,則血熱散,血熱散則諸證無不瘳矣。其止腰痛者,蓋指濕熱客於下部所致,而非腎虛為病之比也,用者詳之。”“味雖甘而氣則大溫,《本經》雖雲無毒,然亦未免有毒,但宜外用,匆宜內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