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美人

木雕美人

《木雕美人》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木雕美人
  • 作品別名:木雕人、木偶戲
  • 創作年代:清朝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
  • 文學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字義,文章理解,作者簡介,

原文

商人白有功言:“在濼口河上(1),見一人荷竹簏,牽巨犬二。於簏中出木雕美人,高尺余,手自轉動,艷妝如生。又以小錦韉被犬身(2),便令跨坐。安置已,叱犬疾奔。美人自起,學解馬作諸劇(3),鐙而腹藏(4),腰而尾贅(5),跪拜起立,靈變不訛(6)。又作昭君出塞(7):別取一木雕兒,插雉尾(8),披羊裘,跨犬從之。昭君頻頻回顧,羊裘兒揚鞭追逐,真如生者。”
據《聊齋志異》手稿本

注釋

“注釋”
(1)濼(luò洛)口:地名,在今濟南市北郊。古濼水北流至此入濟水,因稱濼口。濟水所經,即今黃河河道。
(2)錦韉:彩色花紋的鞍韉。韉,馬鞍墊。
(3)解(xiè械)馬:山東俗稱出演馬戲為“跑馬賣解”。解馬,即馬戲。
(4)鐙而腹藏:俗稱“鐙里藏身”。馬戲演員腳踩馬鐙蹲藏馬腹之側。
(5)腰而尾贅:從馬腰向馬尾滑墜,再抓馬尾飛身上馬。
(6)訛(é俄):誤。
(7)昭君出塞:王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秭歸縣)人。元帝時被選入宮。竟寧元年(前33),匈奴主呼韓邪單于入朝要求和親,王昭君嫁與匈奴,稱寧胡閼氏。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有昭君墓。昭君出塞的故事在民間流傳甚廣,詩、詞、小說、戲曲創作,亦多以為題材。
(8)雉(zhì知)尾:野雞尾羽,可作帽飾。

譯文

商人白有功說:“在濟南濼口河岸,見一個人扛著個竹箱子,牽著兩隻巨大的狗。他從箱子裡拿出個木雕美女,有一尺多高,手和眼能轉動,穿著艷麗的衣服,如同真人。又用錦緞做成的小馬鞍墊子披在狗身上,便命令美女跨上去坐好。安置完了,呼呵大狗快跑。美女自己起身,表演各種馬術,先腳踩馬蹬蹲藏到狗肚子一側;再從狗腰向狗尾滑墜,抓住狗尾飛身上狗;後在狗背上跪拜站立,變化靈巧而不失手。又扮作昭君出塞的樣子;另拿出一個木雕男子,在他帽子上插野雉尾,給他披上羊皮袍子,讓他跨在狗身上跟在美女後面。昭君頻頻回頭張望,穿羊皮衣服的男子揚鞭追趕,真像活人一樣。”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早歲即有文名,深為施閏章王士禛所重。屢應省試,皆落第,年七十一歲始成貢生。除中年一度作幕於寶應,居鄉以塾師終老。家境貧困,接觸底層人民生活。能詩文,善作俚曲。曾以數十年時間,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並不斷修改增補。其書運用唐傳奇小說文體,通過談狐說鬼方式,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多所批判。著有《聊齋文集》、《聊齋詩集》、《聊齋俚曲》及關於農業、醫藥等通俗讀物多種。還有文集13卷400多篇,詩集8卷900多篇,詞1卷100多闋,以及俚曲14種、戲3部、雜著5種。

字義

⑴言:說。
⑵濼(luò)口:地名
⑶荷:背著。
⑷竹簏(lù):用竹子編的圓形容器,可解釋為竹簍
⑸於:從。⑹出:取出。
⑺余:有餘。
⑻生:活的,活生生。
⑼韉(jiān):鞍韉,又稱鞍韂,馬鞍子和墊在馬鞍子下面的東西
⑽被:通“披”
⑾已:完畢
⑿叱:呵斥。
⒀學解馬作諸劇:學著鬆開韁繩,扮演種種馬戲動作。
⒁腰而尾贅:向後折腰(靠在)(狗 的)臀部上
⒂訛:差錯
⒃別:另。
通假字:又以小錦韉被犬身
“被 ” 通“ 披”

文章理解

本文用了白描的手法,描寫的是木雕的肖像和動作。
文章的某些句子表現出了木雕的“神”:
“手自轉動,艷妝如生”  “又作昭君出塞”  “學解馬作諸劇” 等。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