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葉茶盞

木葉茶盞

此展品為建窯建盞。高7厘米,直徑12.5厘米。建盞,因窯址位於福建建州而得名,以風格獨特的黑釉茶盞而著稱於世。建窯黑釉屬於古代結晶釉的範疇,含鐵量較高,在高溫熔燒過程中,由於窯內火候和窯溫的變化,使釉面產生奇特的花紋。現收藏於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木葉茶盞
  • 館藏地點: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 類別:結晶釉
簡介,起源,茶具,特點,

簡介

尺寸:高7厘米,直徑12.5厘米
收藏: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苑

起源

建盞開創於晚唐五代時期,興於兩宋,元代趨於衰落。建窯是宋代著名的民窯之一,因窯址位於福建建州(建州:建陽、南平、武夷山)而得名,黑釉的建盞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依據釉面紋理的不同,建窯黑瓷大致可分為烏金、兔毫、油滴、鷓鴣斑、曜變和雜色六大類。

茶具

色彩絢麗、變化多端的建盞是宋代最上乘的茶具之一,它影響了一代茶風。宋代飲茶方法豐富多彩,對茶具十分講究,建盞作為首選茶具深得當時貴族、文人士大夫的喜愛,並且成為朝廷貢品。宋徽宗《大觀茶論》言:“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香色也”,“盞以青綠為貴,兔毫為上”。宋代祝穆在其《方輿勝覽》卷十一中也言:“兔毫盞,出甌寧之水吉……然其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又難得之”。可見建窯的兔毫盞在當時是名器,十分難得。

特點

建盞造型多為口大底小,造型古樸;釉色為黑色,釉層普遍較厚,釉汁肥厚,外壁往往施薄釉;由於釉在高溫中易流動,故有掛釉現象;玻化程度較高,釉面光亮但不刺眼;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此為含鐵量較高所致;胎骨厚實堅硬,扣之有金屬聲;俗稱鐵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較多,故胎質較粗糙。建窯建盞一次燒制的成功率非常低,比如推進幾百個建盞模型,最後燒製成功的可能只有一兩個,而且每個建盞燒制而成的紋路都是自然流露,不為人為控制的,所以各盡不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