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鎮(甘肅省卓尼縣木耳鎮)

木耳鎮(甘肅省卓尼縣木耳鎮)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木耳鎮地處國家4A級旅遊風景區大峪溝溝口,2011年,全鎮人均純收入不足3000元。近年來,木耳鎮按照“旅遊產業興鎮、能源建設帶鎮、輸轉勞務富鎮”的發展思路,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擴大藥材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藏氂牛、藏羊的育肥養殖規模,加大外出務工農民工的務工技能培訓力度,最佳化路網結構,改善全鎮交通、運輸條件,爭取村道硬化項目實施,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打造集旅遊、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現代文明小城鎮。

轄區環境優美,既有歷史遺存的卓尼土司府邸舊址,也有阿角溝、雲江峽、旗布溝、三角石等自然美景,還是甘南首批“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富有異域風情的農家樂更是獲得縱多遊客的好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木耳鎮
  • 別名:多壩鎮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甘南藏族自治州
  • 下轄地區:多壩、秋古等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多壩村
  • 電話區號:0941
  • 郵政區碼:747601
  • 地理位置:卓尼縣東部洮河兩岸
  • 面積:總面積948.49平方公里
  • 人口:8580人
  • 方言:卓尼藏語、洮州方言
  • 氣候條件:高原性大陸氣候
  • 著名景點: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
  • 機場:甘南州夏河機場
  • 火車站:岷縣火車站
  • 車牌代碼:甘P
  • 居住民族:覺乃藏族、漢族
  • 人均收入:3500--4500元
  • 民風:淳樸
概況,沿革,鄉鎮簡介,黨建工作,風景名勝,

概況

位於卓尼縣東南部洮河兩岸,面積1003平方千米,排在全縣鄉鎮首位,農業人口1846戶8741人(2008年末),人均收入在3500-4500元左右。轄多壩、秋古、扎那、七車、冰古、博峪、罷兒、冰崖、寺古多、麻地灣、木耳11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多壩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03°35'、北緯34°33',距縣城13千米。全鎮平均海拔2490米。岷(縣)麻(日)公路穿境而過。景點有冰谷藏族民俗村、旗布寺、大峪溝香巴拉渡假村、雲江峽、旗布峽、三角石、大熊貓活動痕跡。

沿革

1962年為木耳鄉,196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人口0.8萬人,其中藏族占52%,2002年撤鄉設鎮。

鄉鎮簡介

全鎮轄區由南北兩片區組成,其中南片區在洮河南岸,北與臨潭縣洮濱鄉、柳林鎮隔河相望;南靠迭山與迭部縣為界;東、西兩端分別與納浪、喀爾欽兩鄉接壤,中部與柳林鎮環接插花。
北片區為洮河北岸,與卓尼柳林鎮、臨潭流順鄉、洮濱鄉犬牙交錯相接。

黨建工作

卓尼縣木耳鎮黨委在第三批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高度重視“黨建帶團建”工作,採取四項措施實現了黨建與團建工作目標一致、工作同步、責任共負。
一是從思想上帶好團建。積極發揮鄉村文化陣地的作用,舉辦理論學習班、科技知識培訓班,組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及團員青年上黨課、團課,觀看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和農村科普知識的電教片,通過學習提高了全鎮青年團員的政治理論水平和勞動技能。
二是從組織上帶好團建。鎮黨委在抓好自身建設的同時,加強同級團組織的建設,在組織上給予保障,在行政上大力支持,做到經費保證、人員保證、時間保證,為團建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從作風上帶好團建。鎮黨委充分發揮黨員模範帶頭作用,廣泛開展黨員帶團員的幫促活動,培養團員青年求真務實,艱苦創業,勤學好鑽的作風。
四是從制度上加強團的工作指導。年初由鎮團委與青年團員簽訂目標管理責任書,建立健全團員檔案,鎮黨委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督促指導,確保團員活動正常有序地進行。

風景名勝

大峪溝森林生態旅遊區位於卓尼縣木耳鎮大峪溝,距縣城30公里。景區全長81公里,景觀眾多,溝內河流縱橫,峽谷嵯峨,蒼松翠柏遮天蔽日,有阿角溝、雲江峽、旗布溝、三角石等景區。
住宿:旗布寺香巴拉旅遊山莊設有賓館、帳篷、小木屋、藏家樂等接待設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