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重慶北碚區復興鎮)

復興鎮(重慶北碚區復興鎮)

復興鎮位於北碚城區以東23公里,東靠渝北區木耳鎮、雙鳳橋、雙龍湖街道,南接渝北區仙桃、悅來街道,西臨水土鎮,北與靜觀、三聖鎮相連,地勢東高西低由北向南傾斜,幅員面積62.06平方千米,轄8個村5個社區,總人口33026人(2017年)。居民以漢族為主,苗族、土家族、彝族、壯族等18個少數民族人口171人。

復興鎮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因失火重建百廢待興而得名,距今200多年歷史。傳統產業以種養殖為主,陸續發展有煤礦、建築建材、金屬加工和民爆器材等工業企業。

復興素以書畫之鄉、武術之鄉聞名。鎮內有紅岩英烈王朴烈士1945年創辦的蓮華中學(原遜敏書院)。兩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農村兒童線描畫”先後參加亞洲少兒繪畫展、香港專展、上海世博會展、中國旅博會展、教育部教學展,併入圍奧運會展;“復興賀家拳”以拳、械、功法、技擊自成體系,門徒遍布全國各地,部分功法和套路被錄入國家拳譜,曾參加香港“第八屆世界武術大賽”並榮獲3金2銀。

復興鎮交通便捷,區位條件優越。繞城高速公路途經復興墮井、太山、梔子等村6公里。水土至渝北兩路,北碚至華瑩兩條縣際公路縱橫全境,渝廣高速公路在境內與繞城高速公路、萬興城市快速幹道互通。悅復大道連線重慶國際博覽中心,龍門大橋通過水土與繞城高速公路互通,實現一刻鐘到北碚、江北、渝北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復興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重慶北碚區
  • 下轄地區:8個村和5個社區居委會
  • 政府駐地:復興街道社區
  • 電話區號:023
  • 郵政區碼:400713
  • 面積:62.06平方千米 
  • 人口:33026人(2017年) 
  • 方言:重慶方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機場重慶江北國際機場
  • 車牌代碼:渝A
概況,沿革,鄉鎮概況,經濟發展,學校,轄下國小,下轄中學,地圖信息,

概況

重慶市北碚區轄鎮。位於區境東部。常住人口33026人(2017年)。轄1個社區、1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復興場。水(土)兩(路)公路過境。

沿革

清乾隆初期為太平場,因連續兩次火災,後遷至今址,以原復興寺(後名禹王廟)命名復興場。1929年設復興鎮,1941年改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4年1月,撤銷復興、龍王、兩口3個鄉,合併設立復興鎮。1995年由原江北縣劃歸北碚區管轄。
1996年,面積65.5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轄思源、龍門橋、大龍、銅鼓、同寨、書院、永興庵、梓潼、長溝、民安、三樹、何寨、雙龍、竹溪、龍泉、大碑、歇馬、石牛、長嶺崗、尖山子、山柳、龍王、兩口、太山、東嶽、玉屏、金山、墮井、長興、桅子、大樹、跳石32個行政村和復興場1個居委會。
【2013年代碼及城鄉分類】500109112:~001 121復興社區 ~233 220歇馬村 ~234 122龍王村 ~235 220山柳村 ~236 220雙龍村 ~237 121書院村 ~238 121思源村 ~239 122長溝村 ~240 121東嶽村 ~241 122太山村 ~242 220三樹村 ~243 121墮井村 ~244 220梔子村

鄉鎮概況

農業方面主產水稻、玉米兼產小麥、胡豆豌豆、大麥、高粱、小米、紅苕、豆類、洋芋等穀類,出產柑桔、柚子、桃、李、杏、梨、棗子等水果,養殖業以養生豬為主,兼養牛、羊、雞、鴨、鵝、兔等,2004年全鎮糧食總產13430噸。
復興鎮的農業結構模式基本上還是一套沿用幾十年的老模式,農民種植稻穀、小麥滿足基本口糧,種植玉米、紅苕等餵養生豬,利用山坪塘、小型水庫養白鰱、草魚、鯽魚等大眾魚,利用承包地、荒山栽植廣柑、桃、李等傳統水果。復興鎮的農業結構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農村經濟結構單一,整個農產品的特點不突出。隨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退耕還林政策的實施以及重慶市農業稅的全面取消,復興鎮的農業出現了轉機。農民從傳統的農業中走出來,新的農業產業結構模式開始形成。

經濟發展

復興鎮的黑水灘河是一大自然資源,有一養殖大戶巴渝農業開發公司在河中高密度養殖特色魚類,有江團、叉尾魚、俄羅斯鱘等,這些特色魚類具有檔次高、品種稀缺的特點,價格是普通魚類的幾倍至幾十倍。該復興鎮流水養魚基地被認定為全市無公害漁業示範基地。復興鎮還推廣了1萬畝優質水稻和一千畝再生稻的種植。

學校

轄下國小

復興鎮中心校、復興大樹國小、復興龍王國小、復興龍泉國小

下轄中學

蓮華中學

地圖信息

地址:重慶市北碚區復興東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