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朝鮮崖柏(學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是柏科,崖柏屬喬木,高可達10米,幼樹樹皮紅褐色,平滑,有光澤,樹冠圓錐形;當年生枝綠色,葉鱗形,中央之葉近斜方形,先端微尖或鈍,側面的葉船形,寬披針形,先端鈍尖、內彎,小枝上面的鱗葉綠色,雄球花卵圓形,黃色。球果橢圓狀球形,交叉對生,薄木質,種子橢圓形,扁平,兩側有翅。

分布於朝鮮,中國吉林延吉、長白山等地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700-1400米山地。喜空氣濕潤、土壤富有腐植質的山谷地區,但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及裸露的岩石縫上也能生長。

朝鮮崖柏木材堅實耐用,可供建築、舟車、器具、家具、農具等用;葉可提取芳香油或為制線香的原料。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朝鮮崖柏
  • 學名:Thuja koraiensis Nakai
  • 別稱:長白側柏
  • :植物界
  • 裸子植物門
  • 松杉綱
  • 松杉目
  • 柏科
  • 亞科側柏亞科
  • 崖柏屬
  • :朝鮮崖柏
  • 命名者及年代:Nakai,1919
  • 保護級別:易危(VU),來自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喬木,高達10米,胸徑30-75厘米;幼樹樹皮紅褐色,平滑,有光澤,老樹樹皮灰紅褐色,淺縱裂;枝條平展或下垂,樹冠圓錐形;當年生枝綠色,二年生枝紅褐色,三、四年生枝灰紅褐色。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葉鱗形,中央之葉近斜方形,長1-2毫米,先端微尖或鈍,下方有明顯或不明顯的縱脊狀腺點,側面的葉船形,寬披針形,先端鈍尖、內彎,長與中央之葉相等或稍短;小枝上面的鱗葉綠色,下面的鱗葉被或多或少的白粉。
雄球花卵圓形,黃色。球果橢圓狀球形,長9-10毫米,徑6-8毫米,熟時深褐色;種鱗4對,交叉對生,薄木質,最下部的種鱗近橢圓形,中間兩對種鱗近矩圓形,最上部的種鱗窄長,近頂端有突起的尖頭;種子橢圓形,扁平,長約4毫米,寬約1.5毫米,兩側有翅。

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700-1800米的山坡、山谷、山脊或裸露岩石縫中。土壤為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和山地棕色針葉林土。朝鮮崖柏性喜光,稍耐陰,淺根性;喜生於空氣濕潤,土壤富含腐殖質,但在土壤瘠薄的山脊及裸露岩石的土壤上也能生長;抗病蟲危害能力強;耐寒。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分布範圍

朝鮮崖柏分布於中國吉林延吉、長白山等地;朝鮮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朝鮮。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繁殖方法

朝鮮崖柏可用播種或插條方法進行育苗,扦插極易生根。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播種:於10月份採摘成熟球果,晾曬後種鱗開裂,敲出種子,風選後乾藏。球果出種率10%,種子千粒重2克,種子發芽率70%。在春季播種前30天左右,將種子浸入30-40℃溫水中,要充分攪拌至水溫降至20℃以下時即停止。浸泡一晝夜後,每天換一次冷水,3天后撈出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4小時,撈出洗淨,再混3倍體積的濕砂置於20℃的室內,每天翻動和噴水,保持種砂濕潤,待有1/3的種子裂嘴時即可播種,若溫度不足可加覆塑膠薄膜增溫。
大量處理種子也可水浸一天,撈出後置於筐內,放在背風向陽處每天用清水淘洗一次,經常翻動.當種子有1/3裂嘴時即可播種。
播種可採用壟播或床播方法,壟播便於機畜耕作和管理,節約勞力,灌水方便,壟底寬70厘米,壟面寬30-35厘米,雙行條播,播幅5-7厘米,播種量每畝10公斤左右;床面寬1-1.2米,床麵條播播種量為每平方米250克左右;播種後均需覆土2厘米。當年苗高15-20厘米,苗木可按一般苗木管理。
扦播:春季剪取長15厘米的1-2年生嫩枝,在2000×10的吲哚丁酸酒精溶液中蘸一下,插人溫床中,20天左右即可生根,生恨率100%。晚霜過後即可移入大地培育。

主要價值

朝鮮崖柏樹冠圓錐形,四季翠綠,可作為優良的庭園觀賞、綠化和盆景樹種,適栽於公園、工廠及名勝古蹟等地;也可植為綠籬,若加修剪整形,頗為別致。此外,朝鮮崖柏的木材堅實耐用,可供建築、家具及細木工等用;種子有滋補強壯、養心安神、潤腸通便及止汗等功能,枝葉可收斂、止血、涼血、利尿、健胃、解毒和散察等,根和果實也入藥,種於含油量22%,榨取可供制肥皂和食用;葉還可提取香油或為制殘香的原料。
朝鮮崖柏朝鮮崖柏

保護級別

該種列入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第一批)》:Ⅱ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易危(VU)。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