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群

有限群

有限群是具有有限多個元素的群。群論的重要內容之一。其所含元素的個數,稱為有限群的階。有限群可分為兩大類:可解群與非可解群(特別包括非交換單群)(見群、有限單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限群
  • 外文名:finite group
  • 釋義:具有有限多個元素的群
  • 兩大類:可解群與非可解群
  • 元素的個數:有限群的階
發展歷史,說明,15階分類,西洛性質,冪零群,p群,擴張,轉移,超可解群,有關非可解群,

發展歷史

有限群論是群論的基礎部分,也是群論中套用最為廣泛的一個分支。歷史上,抽象群論的許多概念起源於有限群論。近年來,隨著有限群理論的迅速發展,其套用的日益增多,有限群論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的數學基礎之一,是一般科技工作者樂於掌握的一個數學工具。有限群論無論是從理論本身還是從實際套用來說,都占有突出地位,它中的置換群、可解和非可解群、冪零群、以及群表示論等等,都是重要的研究對象,總之,其內容十分豐富而且龐大。
有限群的研究起源很早,其形成時期是與柯西拉格朗日高斯阿貝爾以及後來的伽羅瓦、若爾當等人的名字相聯繫的。1829年伽羅瓦(Galois)引入了置換群的概念,並成功地解決了一個方程可用根式求解的充要條件。置換群是群論歷史上最先知道的一種具體的群。拉格朗日和高斯在研究數論中的二次型類是出現過交換群的概念;Cayley(凱萊)曾經在1849年提出過抽象群,但這個概念的價值當時沒有被認識到,遠遠超越時代的Dedekind(戴德金)在1858年給有限群下了一個抽象的定義,這個群是從置換群中引導出來的,他又在1877年提出了一個抽象的有限交換群。Kronecker(克羅內克)也給出了一個相當於阿貝爾群的定義,他規定了抽象的元素,運算,封閉性,結合性,交換性。以每個元素的逆運算的存在和唯一。他還證明了一些有關群的定理。1878年又是凱萊提出了一個群可以看作一個普遍的概念。毋需只限於置換群,這樣認識到抽象群比置換群包含更多的東西。德國數學家霍爾德在l889年以後的若干年內,詳細地研究了單群和可解群,證明:一個素數階循環群是單群,n個(n>=5)文字的全部偶置換組成的交換群是單群。他還發現了許多其他有艱的單群。赫爾德和若爾當還建立了在有限群中的若爾當一霍爾德合成群列和若爾當一霍爾德定理。在19世紀末,德國數學家弗羅貝尼烏斯、迪克和英國數學家伯恩塞德等都致力於可解群的研究。20世紀初伯恩塞德證明的關於 (p,q是素數)必是可解群的定理,導致了對有限單群進行分類的重要研究。美國數學家湯普森和菲特在20世紀60年代初證明了有限群中長期懸而未決的一個猜想(伯恩塞德猜想);奇數階群一定是可解群。它推動了有限群理論的發展。有限單群的完全分類,即找出有限單群所有的同構類,經過上百名數學家約百年的共同努力.於1981年得到完全解決,這是數學史上的一個非凡成就。

說明

設G是一個, 如果G是有限集合,那么就稱為有限群。
假若群G是一個有限群,則組成G的元的個數為G的階,記為 |G|。
有限群的分類是個重要的數學問題。這個問題經過許多數學家的努力中有了完美的答案(相關概念如“魔群”)。
比如素數階的有限群都是循環群

15階分類

Z表示循環群,S表示置換群,A表示交錯群,D表示二面群,×表示直積
階數
交換群
非交換群
1
平凡群, Z1 = S1 = A2
2
Z2 = S2 = D1
3
Z3 = A3
4
Z4
克萊因四元數群, Z2^2
5
Z5
6
Z6 = Z3 × Z2
S3 = D3
7
Z7
8
Z8
D4
Z4 × Z2
四元數群Q8
Z2^3
9
Z9
Z3^2
10
Z10 = Z5 × Z2
D5
11
Z11
12
Z12 = Z4 × Z3
D6 = D3 × Z2
Z6 × Z2 = Z3 × Z2^3
A4
第3個Dicyclic群
13
Z13
14
Z14 = Z7 × Z2
D7
15
Z15 = Z5 × Z3

群中長期懸而未決的一個猜想,奇數階的群一定是可解群,因而有限非交換單群的階必為偶數。

西洛性質

有限群理論中一個經典而重要的結果是著名的拉格朗日定理:有限群G的階│G│等於G的子群H的階│H│與HG內的指數│G:H│的乘積,即│G│=│H│·│G:H│。但是,並非對│G│的任何因數d,G一定有階為d的子群。例如,四次交錯群A4的階為12,而A4沒有6階子群(見置換群)。當│G│的因數是pk形的數即一素數p的k次冪時,則G必有階為pk的子群。這就是有名的西洛第一定理。若除盡│G│的p的最高次冪是pm,其中p是素數,m是自然數,則G的pm階子群稱為西洛p子群。所謂西洛第二定理,其意為:①G中任兩個西洛p子群在G內是共軛的;②G中西洛p子群的個數N,必滿足N呏1(modp),且為任一西洛p子群的正規化子在G內的指數;③G中凡是階為pk的子群必為某西洛p子群的子群。進一步有關於有限可解群的西洛基定理:G為可解群的公式
公式公式
公式公式
充分必要條件是G有一組西洛基S1,S2,…,Sr,使G=S1S2…Sr。所謂西洛基,是指當G的階(素因數分解)時,G的一組西洛pi子群Si,i=1,2,…,r,且,使。可解群的西洛基往往不止一組,但是,可解群的任意兩組西洛基S1,S2,…,Sr與p1,p2,…,Sr是等價的,即在G中必有元素g使。階為素數冪的群,習慣上稱為p群。西洛子群都是 p群。有限可解群可以表為p群之積。西洛第一定理和第二定理統稱為西洛定理。在有限可解群中可得到西洛定理推廣的結果:有限群G為可解群的充分必要公式
公式公式
條件是,只要有分解│G│=mn,(m,n)=1,G就有階為m的子群;當G是可解群時,凡是階為m的子群必互為共軛,若m1│m,則G中凡是階為m1的子群必為G中至少一個階為m的子群的子群。這樣的m階子群,通常稱為可解群G中的霍爾π子群。 所謂群的π 性質,意即西洛性質的推廣。西洛性質是西洛定理的同義語,即如果有限群G的階|G|=g,h│g,(h,g/h)=1,h為素數冪,那么G至少有一個h階子群,且任意兩個h階子群是共軛的,而G中凡是以h的因數為階的子群,一定是G中某個h階子群的子群。P.霍爾去掉上述條件中的“h為素數冪”而設“G是可解群”並得到了同樣的結論。於是,根據P.霍爾的這一思想方法,將“h為素數冪”改為其他條件來進行探索的工作頗多。例如,“h為素數冪”改為“G包含一個h階冪零子群”,仍得到相應的結論,即古典的西洛定理推廣到含有h的一切素因數的集合π上所得的結果。

冪零群

當可解群 G的西洛基中諸西洛子群都是正規子群時,則可解群G稱為冪零群。冪零群是可解群中的一個子類。有限群G為冪零群的充分必要條件是,G可表為p群的直積。p群自身當然是冪零群。除公式
公式公式
了這個充分必要條件外,還有幾個互為等價的充分必要條件,其中最重要的是,G有上中心列或下中心列。所謂上中心列,是指G有長為m的子群列,使,且其中 Z1(G)為 G 的中心Z(G),而遞歸地給出Zk+1(G)使Zk+1(G)/Zk(G)是商群G/Zk(G)的中心。由G的限性可知,必有某自然數k使,因此當m≥k時,恆有Zm(G)=Zk(G)。特別地,有某m使Zm(G)=G。所謂下中心列,是指G有長為n的子群列。設H、K是G的任意兩個子集,【H,K】表示由形如 的元素所生成的G的子群,即【H,K】=<;【h,k】│h∈H,k∈K>;,於是【H,K】=【K,H】。當【x1,…,xn】定義後,再遞歸地定義。同樣,對G的子集H1,…,Hn也作公式
公式公式
類似的定義,且當任意xi∈G(i=1,2,…,n)時,則定義,因此,且。易知。從G的有限性可知,有某自然數k使。因此當m≥k時恆有Km(G)=Kk(G)。特別地,有自然數 n使Kn+1(G)=1。有限群的上中心列和下中心列兩者同時存在,且其長相等,此時G必為冪零群,稱為n類冪零群。因而,1類冪零群就是交換群。由此可知,冪零群是介於交換群與可解群之間的一類群。冪零群有下中心列,可解群則有換位群列。G為可解群的充分必要條件是,G有換位群列。所謂換位群列,是指G的子群列,式中為的換位子群,即,而n是某一正整數。此時G也稱為n步可解群。1步可解群就是交換群。

p群

在有限群的研究中,p群具有重要的意義。互不同構的pn階群究竟有多少個,是一個古老而艱難的問題。迄今只解決了當p為奇素數且n≤6時以及當p=2且n≤7時pn階群的個數問題。關於p群方面的工作頗多,其中由P.霍爾發表的計數原理與正則 p群是奠基性的工作。所謂計數定理,例如,設公式
公式公式
|G|=pn,Sk(G)表示G中pk階子群的個數,其中0≤k≤n。當Sk(G)=1(1<k<n)時,則G必是循環群;當S1(G)=1時;則G或為循環群或可能為所謂廣義四元數群,後者僅在p=2及n≥3時可能出現;對於0≤k≤n,有Sk(G)呏1(modp)。特別地,設G為非循環群,p>2則對於1≤k≤n-1有(庫拉科夫定理)。又令Ck(G)表pn階群G中pk階循環子群的個數。設G是非循環群,p>2,則對於1<k<nCk(G)呏0(modp)(米勒定理)。兩者以及其他的一些計數定理皆可用P.霍爾的計數原理來證明。在這方面華羅庚、段學復早在20世紀40年代就曾一起進行過一些工作。例如,設p>2,|G|=pn,pn-α為G中元素之階的最大數,且n≥2α+1,華羅庚於1945年證明了對於α+1≤m≤n-α有Cm(G)=p。段學復於1948年證明了對於 2α+1≤m≤n,Sm(G)與1,1+p,1+p+p2、1+p+2p2四者之一同餘mod p3。所謂正則 p群,是指具有如下性質的p群G:對於G的任意元素α、b恆可找到r個元素с1,с2,…,сr,使每個сi∈<;α,b>;┡=【<;α,b>;,<;α,b>;】即每個сi在由α、b生成的群之換位子群內,且有,其中自然數r隨元素α、b決定。交換p群、階不超過pp的p群以及冪零類小於p的p群,都是正則p群;換位子群為循環群而p為奇素數的p群、凡非單位元的階等於p的p群,也都是正則p群。正則p群在p群中有眾多例子。但非正則p群也是存在的,例如,p2次對稱群中西洛p子群就是pp+1階非正則p群。

擴張

研究有限群的一個重要方法。設A、B是已知的兩個群,如果作一群G,使得AG,且商群G/A≌B,那么群G稱為B基於A的擴張。一般,B基於A的擴張不是唯一的,例如,A與B的直積A×B是B基於A的一個擴張,而A與B的半直積也是B基於A的擴張。所謂A與B的半直積為G,是指G=AB,AG,且A∩B=1(即B為A的補子群)。A與B的半直積又稱為A的分離擴張。B基於A的擴張為 A與B的半直積的一個充分條件是:A的階與B的階互素。這就是著名的舒爾-扎森豪斯定理。當B為循環群時,很容易決定擴張的構造。例如,m階循環群基於n階循環群的擴張,必為G=<;α,b>;,有定義關係αn=1,bm=αt,b-1αb=αr使滿足rm呏1(mod n)及t(r-1)呏0(modn)。因為有限群有合成群列,這裡,Gi/Gi+1是單群。因此,Gr-1是單群,且Gr-2是Gr-2/Gr-1基於Gr-1的擴張。若得知Gr-1的構造,則可藉助於擴張理論得知Gr-2的構造,從Gr-2的構造以及Gr-3是Gr-3/Gr-2基於Gr-2的擴張可知Gr-3的構造,如此繼續進行下去,則終究可得知G的構造。由此可見,研究單群與擴張理論是有限群研究的根本課題。

轉移

研究有限群的一個重要方法。設 A是有限群G的任一個子群,將G表為A的右陪集的並集,即,於是│G:A│=n。令A┡=【A,A】,並作商群A/A┡,且用表以G關於A┡的右陪集為元素的集合,若令,則知的每一元素可唯一表為μ=αμi,即唯一決定數碼i及交換群A/A┡的一個代表元素α,α∈A,因此,對G的每一元素g,有,式中(1g,2g,…,ng)為(1,2,…,n)的一個排列,且αi,g∈A。作矩陣Mg=(αi,g)使其第i行第ig列交叉處的元素為αi,g(i=1,2,…,n),而其他處的元素均為0。易證。由此可知,映射g →Mg是G的一個同態映射,稱為G的單項表示。因A/A┡是交換群,故可引進行列式,簡記為。於是,映射也是G的同態映射,即G到A/A┡內的同態映射,稱為G到子群A的轉移。利用轉移方法可得出許多重要結果。例如,有限群G的西洛p子群p若包含於其正規化子的中心之內,即,則有G=Np,N G,N∩p=1。這就是又一個著名的伯恩賽德定理。由此可知,階為合數的單群只有兩種可能:或為階被12整除的單群或為階被8整除的單群。

超可解群

它是介乎冪零群與可解群之間的一類有限群。所謂超可解群,是指有限群G有一個有限多個正規子群的遞降列使每個商群Gi-1/Gi為循環群。因此,超可解群是可解群的特例,又是冪零群的推廣。判斷有限群G 為超可解群有許多等價的充分必要條件,其中常見的有:①G的每個極大子群的指數為素數;②G的主群列的商因子皆為素數階的循環群;③G的每一子群H(≤G)都有一切可能階的子群。
可解群
如果有限群G公式
公式公式
之合成群列的每個商群Gi-1/Gi(稱為G的合成商因子)是交換群,那么有限群G稱為可解群。易知,若G的合成商因子Gi-1/Gi是交換群,則必為素數階的循環群。所謂G的合成群列,是指在G中由有限多個子群組成的降鏈如,使得Gi是Gi-1的極大正規子群,即,且凡滿足Gi<H<Gi-1的H不再是Gi-1的正規子群。G的任意兩個合成群列是等價的,意即如果與是G的任意兩個合成群列,那么必有s=r,且r個商群H0/H1,H1/H2,…,Hr-1/Hr(即Hr-1)分別與r個商群G0/G1,G1/G2,…,Gr-1/Gr(即Gr-1)除次序外是兩兩互相同構的。易證,由合成群列G=G0>G1>;…>Gr=1所成的每公式
公式公式
個商群是單群。
在群G中由有限多個正規子群組成的降鏈使Gi為真包含於Gi-1內的G之極大正規子群(即Gi-1/Gi是G/Gi的極小正規子群),稱為G的主群列。G的任意兩個主群列是等價的。其等價定義與合成群列的等價定義相同。
有限群有合成群列或主群列存在,且任意兩個合成群列或主群列是等價的。這就是若爾當-赫爾德-施賴埃爾定理。凡是階等於pαъ的群恆為可解群,其中p、是互異的素數,αb是非負整數。這就是著名的伯恩賽德定理。而W.費特、J.湯普森在20世紀60年代初期又證明了有限。

有關非可解群

非可解群中目前還有很多屬於數學的難題,許多數學家也發表了不少見解和猜想。如:
《最高階元素個數為40的非可解群的分類 》、《具有一個很大交換子群的有限非可解群》等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