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二首

《有感二首》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組詩作品。這組詩借漢事寫“甘露之變”的歷史,反映了唐朝後期宦官專權的局面,蘊含了作者對時局的憂慮之情。全詩兼有藝術與史料兩方面的價值。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有感二首》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文學體裁:五言排律
  • 作者:李商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歷代評價,

作品原文

有感二首
其一
九服歸元化,三靈葉睿圖
如何本初輩,自取屈氂誅
有甚當車泣,因勞下殿趨
何成奏雲物,直是滅萑苻
證逮符書密,辭連性命俱
竟緣尊漢相,不早辨胡雛
鬼籙分朝部,軍烽照上都
敢雲堪慟哭,未免怨洪爐
其二
丹陛猶敷奏,彤庭欻戰爭
臨危對盧植,始悔用龐萌
御仗收前殿,兇徒劇背城
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
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
素心雖未易,此舉太無名
誰瞑銜冤目,寧吞欲絕聲。
近聞開壽宴,不廢用鹹英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題下原註:“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詩成二詩紀甘露之變。”
⑵九服:古人構想中的九層行政區域。王畿方千里。自王畿向外,每五百里為一服,依次為侯、甸、男、采、衛、蠻、夷、鎮、藩共九服。見《周禮·夏官》。這裡指全國。元化:帝王的德化。三靈:日、月、星。葉:合。睿圖:帝王的英明謀略。
⑶本初:袁紹的字。漢少帝光嘉元年,大將軍何進與袁紹謀誅宦官事泄,進為宦官張讓、段珪所殺。紹遂閉北宮門,勒兵捕宦者,不論少長皆殺之。事見《後漢書袁紹何進傳。此以“本初輩”喻李訓、鄭注。屈氂:漢武帝庶兄中山靖王之子,征和二年為丞相。次年,宦官郭穰告發他指使巫者詛咒武帝,勾結貳師將軍李廣利,欲立昌邑王為帝,被腰斬,妻、子果首。屈氂誅:指因宦官的指控而以謀反罪被誅。
⑷有甚:有過於。《漢書·爰盎傳》載,文帝與宦官趙談同車,爰盎伏車前諫阻:“臣聞天子所與共六尺輿者,皆天下豪英,……奈何與刀鋸之餘共載!”於是文帝令談下車,談泣而下車。此借喻李訓等不僅想使宦官當面出醜,而且欲將其一舉誅滅。因勞下殿趨:《南史·梁武帝本紀》載,大通年間,有童謠說:“熒惑(火星)入南斗,天子下殿走。”此謂文宗被宦官劫持。
⑸何成奏雲物:《左傳·僖公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之物。”奏雲物:記載祥瑞災異。借指李訓使人謊稱石榴樹夜降甘露事。萑苻:《左傳·昭公二十年》:“鄭國多盜,取(劫)人於萑苻之澤(蘆葦叢生的湖澤)。太叔興徒兵以攻萑苻之盜,盡殺之。”此借指朝廷大臣被當成盜賊剿滅。
⑹證逮符書密:《史記·五宗世家》:“請逮勃(常山王劉勃)所與奸諸證左。”證逮,指逮捕與案情有牽連的人。符書:逮捕的官文書。辭連:供詞牽連。
⑺尊漢相:漢成帝時丞相王商身材高大,容貌過人。匈奴單于來朝,見商頗畏懼。成帝稱嘆說:“此真漢相矣。”見《漢書·王商傳》。此以王商比李訓。《舊唐書·李訓傳》說訓形貌魁梧,神情灑落。文宗以其言論縱橫,謂其必能成事。辨胡雛:辨識像石勒那樣的政治野心家。據《晉書·石勒載記》,石勒十四歲行販洛陽,倚嘯上東門。王衍見而異之,對左右說:“向者胡雛,吾觀其聲視有異志,恐將為天下之患。”派人收捕,勒已離去。後石勒成為“五胡亂華”時期前趙的君主。此以石勒喻鄭注。史稱注“詭辯陰狡”、“挾邪市權”。
⑻鬼籙(lù):登記死人的名冊。朝部:朝班。上都:指長安。至德元載號長安為上都。
⑼堪慟(tòng)哭:用賈誼陳政事疏》“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語意。洪爐:指天地。《莊子·大宗師》:“今一以天地為大爐,造化為大冶。”
⑽敷奏:陳述奏進。欻(xū):忽。
⑾臨危對盧植:《後漢書·何進傳》載,何進謀誅宦官事泄被殺後,宦官張讓、段珪等劫太后、少帝從復道逃往北宮。尚書盧植執戈於閣道窗下指斥段珪罪惡,珪等懼,乃釋太后。遂劫少帝逃向小平津(黃河渡口,在洛陽北),盧植連夜追至河邊,王允派閔貢隨植後,貢至,手斬數人,餘皆投河死。明日公卿百官迎天子還宮。這裡以盧植比令狐楚。《新唐書·令狐楚傳》:“會李訓亂,將相皆系神策軍。文宗夜召楚與鄭覃入禁中。楚建言:外有三司、御史,一否則大臣雜治,內仗非宰相系所也,帝頷之。既草詔,以王涯、賈鍊冤,指其罪不切,仇士良等怨之。”龐萌:東漢初人,很得光武帝信愛,認為可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後來龐萌因疑心皇帝不信任而謀反,劉秀親自率兵討萌,深悔自己看錯了人。事見《後漢書·龐萌傳》。這裡以龐萌比李、鄭。
⑿御仗:皇帝的儀仗。前殿:指文宗坐朝的含元殿。殿:一作“隊”。據《通鑑》載,仇士良逃回殿上後,宦官用軟輿載文宗北出,李訓攀輿呼喊:“臣奏事未竟,陛下不可入宮。”宦者擊其胸,仆地。乘輿入宣政門,門即閉。“御仗收前殿”指此。兇徒:指宦官。凶,原作兵。劇背城:比背城殊死作戰還要厲害。
⒀五色棒:《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注引《曹瞞傳》:操初為洛陽北部尉,“造五色棒,懸門左右,各十餘枚,有犯禁者,不避豪強,皆棒殺之。”曾殺掉犯禁的宦官蹇碩的叔父。此喻指李訓等舉事倉卒。一陽生:冬至後夜始短,晝始長,古人謂為陽氣初動,叫一陽生。甘露之變發生在十一月二十一日,正當是年冬至。
⒁古有清君側:《公羊傳·定公十三年》:“晉趙鞍興晉陽之甲以逐荀寅與士吉射。荀寅與士吉射曷為者也?君側之惡也。”今非乏老成:《·大雅·盪》:“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老成,指聲望素著的老臣如令狐楚、裴度等。
⒂素心:本心。未易:未變。無名:無名目。
⒃開壽宴:文宗生日在十月初十,此處當泛指宴飲。鹹英:傳黃帝之樂為《鹹池》,帝譽之樂為《六英》。

白話譯文

其一
君主的德化使全國歸向,君主的規劃上應天心。李訓、鄭注等怎么謀劃不善,自取其咎,陷於叛逆而被殺呢?李訓要殺盡宦官,比叱退宦官更厲害,因而使天子被宦宮劫持受困。哪裡是奏報有祥瑞,簡直是把大臣當做盜賊來剿滅。宦官仇士良用嚴刑逼使王涯屈招,根據屈招的供詞下文書逮捕,牽連者被殺。他們竟因為尊崇李訓,沒有早辨別鄭注的奸邪。鬼名冊上分載許多朝官,太監統率的禁衛軍的烽火照耀京城。哪兒敢說可以痛哭,未免怨天地不仁,使良莠不齊同盡。
其二
上朝奏報時,忽然發生宮廷戰爭。文宗在危難時召見令狐楚,開始悔恨錯用了李訓、鄭注。仇士良把文宗從含元殿劫回宮內,並令禁軍出宮與李訓部下拚死搏鬥。李訓匆忙舉事失敗,把初生的生機扼殺了。古代有除去君旁的壞人,現在不是缺少老成持重的人。李訓的動機雖未可輕視,但這一舉太沒有名目。含冤被殺的人,誰能瞑目?悲痛欲絕的人,哪能忍氣吞聲。近來聽說皇帝開宴祝壽,沒有廢除用雅樂。

創作背景

據史載,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乙卯)十一月,唐文宗與宰相李訓、風翔節度使鄭注共謀誅滅宦官。這一月二十一日,李訓讓人詐稱左金吾大廳後石榴樹上夜降甘露,想誘宦官仇士良等前去驗看,趁機加以誅殺。仇至,發覺有伏兵,逃回殿上,劫持文宗入宮,並派禁軍大肆捕殺朝官。除李訓被殺外,連未曾與謀的宰相王涯、賈鍊、舒元輿等也被滅族。長安有些街坊和人家被劫掠一空。鄭注也被仇士良密令斬於鳳翔。史稱“甘露之變”。從此朝政大權進一步歸於宦官,文宗更處處受挾制。事見兩《唐書》李訓、鄭注、王涯等人的傳及《通鑑·大和九年》。此詩成於公元836年(開成元年丙辰)。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反映“甘露之變”的政治鬥爭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先寫鬥爭歷程。當時,京城裡的禁衛軍掌握在宦官手裡,宦官可以挾制天子,控制朝廷,甚至謀害天子,擁立天子,排斥朝臣。文宗受不了這種控制,要除去宦官。其實,宦官的權力在於掌握禁衛軍。從《韓碑》看,裴度出征淮西,請罷宦官監軍。文宗可以奪去宦官首領王承恩的權,那末依靠像裴度那樣有威望的大臣,逐步廢除宦官統率禁衛軍的制度,擺脫宦官的控制,並非不可能。文宗依靠李訓、鄭注來除去宦官,李訓又猜忌鄭注,把他調到鳳翔,又怕他成功,要獨自除去宦官,他依靠手下人招募的武力,來同宦官所統率的禁衛軍斗,是一定要失敗的。兩首詩中,作者都對相關人物的指責與批評,他指責李訓、鄭注,“自取屈耗誅”;尤其是指責李訓,“直是滅蓬符”,使不少人無辜被殺,這樣的指責是符合實際的。他也批評文宗,“今非乏老成”,為什麼不與老成持重的人謀劃。“始悔用龐萌”,文宗有沒有悔恨,在歷史上沒有記載。但用人不當,這樣的批評還是恰當的。更重要的,是對宦官的指斥,“清君側”,指宦官仇士良等是壞人;“銜冤”、“吞聲”,指仇士良的濫殺無辜;“兇徒”更是深加斥責。對於“甘露之變”,李商隱寫了《有感二首》和《重有感》,激烈地抨擊宦官,這在同時的詩人中還沒有可以跟他比的。這三首是商隱表示他的政治態度的重要作品。

歷代評價

蔡寬夫詩話》:義山詩集載《有感》篇而無題,自注云:“乙卯年有感,丙辰年詩成。”其中有“如何本初輩、自取屈氂誅”,又“蒼黃五色棒,掩遏一陽生”之語。按李訓、鄭注作亂,實以冬至日,是年歲在乙卯,則足詩蓋為訓、注作也。唐小說記此事,謂之《乙卯記》,大抵不敢顯斥之雲。
《唐詩歸》:鐘云:鄭重流走。鐘云:風切時事詩,典重有體。從老杜《傷春》等作得來。
《答萬季野問》:義山初時亦學少陵,如《有感》五言二長韻可見矣。到後來力能自立,乃別止《楚辭》一路,如《重有感》七律,亦為“甘露之變”而作,而體格迥殊也。
《載酒園詩話》:此作正紀甘露之變耳。“丹陛猶敷奏”,是韓約報甘露降石榴枝上。“彤庭歘戰爭”,是幕中兵見,仇士良倉皇捧乘輿入,召劉泰倫、魏仲卿帥禁兵擊殺朝士。“臨危對盧植”,是士良以王涯手狀上呈。召鄭覃、令狐楚示之。“始悔用龐萌”,是暗指訓、注。“御仗收前殿,兇徒劇背城”,是軍政皆歸於兩中尉,百官入朝,至露刃夾道。“倉皇五色棒,掩遏一陽生”、乃引魏武為洛陽北部尉,殺蹇碩叔父事。又曰“古有清君側……寧吞欲絕聲”,傷涯、悚、元輿輩謀之不善,而又重惜其怨冤也。“近聞開壽宴,不廢用鹹英”,尤見舉朝斂手,莫敢正言,慨嘆無盡。
《李義山詩集輯評》:朱彝尊曰:用意精嚴,立論婉摯,少陵“詩史”又何加焉!
唐詩別裁》:為甘露之變時作。前一首恨李訓、鄭注之淺謀,後一首咎文宗之誤任非人也。
《五七言今體詩鈔》:長律唯義山猶欲學杜,然但摹其句格,不得其一氣噴薄、頓挫精神、縱橫變化處。《有感二首》,世所共推,然唯“古有清君側”以下八句佳,其餘敘事殊乏步驟。
《石園詩話》:李義山《有感》云:“古有清君側,今非乏老成。素心雖非易,此舉太無名。誰瞑銜冤目?寧吞欲絕聲。”於甘露之變,感憤激烈,不同於眾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