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形資產產權

產權有多種形式,主要分為有形資產產權和無形資產產權。

有形資產產權是指人們對實物形態的物品的使用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有形資產產權
  • 外文名:Property right of tangible assets
  • 類別:形資產產權和無形資產產權
  • 定義:實物形態的物品的使用權
  • 對象:無形資產
詞語釋義,相關信息,

詞語釋義

有形資產產權是人們對實物形態的物品的使用權,而無形資產產權是人們對非實物形態的信息、知識等的處置權、擁有權。在人類歷史的不同階段及各個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存在過許多不同的產權制度,從而產生了不同的創新激勵效應。由上面分析可知,在西方國家,產權經歷了由原始公有產權向排他性公有產權繼而向排他性私有產權的轉變。在原始的公有產權制度下,任何財產、資產都是公共性質的,誰都可以占有和使用它們,因此,人們毫無創新動力可言。

相關信息

原始公有產權存在的前提是資源的無限供應。當某地區人口增長使得食物等資源供應變得緊張時,群落就開始分化,分離出一些新的部落。隨著時間的遷移,隨著人口的擴張使現有資源被充分利用,人口的進一步增加使得狩獵採集勞動的邊際產品下降,而原始公有產權制度會使得這種境況持續下去,顯然,食物隨著人口的增加會越來越少。
擺脫這種困境便是建立起排他性的公有產權,即以部落的名義占領一片土地,不準外部享用,並且通過制定規則限制人們過度開發資源。這種排他性的公有產權制度的建立,也就使得人們逐漸向農業型生活轉變。在諾思看來,這是一次經濟革命,出現了大量的新技術如馴養家畜、紡織、陶瓷生產,並且,人們為提高農業生產率,便有了學習栽培植物、除草、灌溉等知識的動力。但這種排他性的公有產權最終由於資源的稀缺性而陷入困境。
因此,有了私有產權的建立。歷史上私有產權使得人們在生產交易活動中不再與他人發生直接關係,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行為直接負責。因此,在這樣的一種制度安排下,經濟人的理性會使人有創新的動力去追求個人福利的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