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縣

會稽縣

南朝陳後主時(583~589),虞域大戶眾難治,析山陰東部置會稽縣(一說在永定間,即557~558),遂有會稽、山陰兩縣並於今設紹興市越城區柯橋區。屬會稽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會稽縣
  • 別名:吳州
  • 行政區類別:浙江省紹興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地理位置:錢塘江南岸
  • 方言:吳語-太湖片-臨紹小片
  • 設定朝代:南朝 陳
地理位置,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位於會稽郡中北部,毗鄰山陰縣和上虞縣。
山陰、會稽兩縣在紹興府城內的分界線是縱貫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門(南門),北到昌安門,其上約有10座橋樑連線山、會兩縣(鮑家橋、舍子橋、大雲橋、清道橋、縣西橋、小江橋、香橋、鹹寧橋、安寧橋等)。河西為山陰縣,河東為會稽縣。

歷史沿革

始設於南朝陳永定(557年—559年)年間,得名於南部的會稽山,當時由於中原人士大量南遷,會稽郡首縣山陰縣人口眾多,於是將其分為西部的山陰縣和東部的會稽縣,兩縣同城而治,同為會稽郡首縣。
隋開皇九年(589)改會稽郡為吳州大業元年(605)改越州,越二年復稱郡,會稽縣屬之。
唐武德四年(621)去郡復越州,天寶元年(742)去州復郡,乾元元年(758)仍改越州,會稽縣屬之,直至北宋末年。
南宋紹興元年(1131)升越州為紹興府,會稽縣屬紹興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紹興府稱紹興路,會稽縣屬紹興路。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路復府,自此由明及清,會稽縣屬紹興府。
山陰、會稽兩縣同為郡,州,府,路治所
民國二年(1913),廢府並縣,襲府名而為紹興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1949),10月,析紹興縣城區為紹興市,駐城;析紹興縣東部為會稽縣,駐皋埠(紹興市越城區皋埠鎮),1950年5月9日,廢入紹興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